胡大白:黄河科技学院院长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胡大白:黄河科技学院院长

传记 教育家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胡大白:黄河科技学院院长截图

#电子书简介

宋岩,1966年出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应用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出版专著及教材五本,发表论文近三十篇,曾获军队教学银质奖章。 郑燕芳,1978年出生。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发表论文数十篇。
第—章 苦难童年 坎坷青春(1943-1984) 小时候过的都是苦日子,所以觉得今天很幸福。
觉得生活越简单越好,稍微多用一点东西都是奢侈,最奢侈的就是浪费。
——胡大白 生于忧患,苦度童年 和胡大白交往过的每一个人大都有一个感受,就是她为人的质朴和生活的俭朴。
这个“朴”字,已经成为她的生活印记,深深地镌刻在她的人生历程中,当她功成名就后,朴,已经不再是因为经济的拮据,它更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简朴,更凸显了她精神世界的丰富。
然而,这个生活习惯,和她从小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胡大白的爷爷祖籍江苏,后定居郑州,是一位德高望重、关心百姓疾苦的名医,在当地百姓中威望极高。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觊觎中困之心昭然天下。
1931年,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1931年,胡大白的爷爷走完了他辛劳坎坷的一生。
天灾,人祸,家难。家境每况愈下,生活愈发贫困,这些是胡大白的父亲——当时27岁的胡问古必须面对的问题。
胡问古没有继承父亲的医术,没有一技之长,完全靠着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扛起了胡家生活的重负。
1938年,日本开始轰炸郑州,胡家和成千上万的家庭一样走上了漂泊逃难之路。
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全省夏秋两季大部绝收,惨象令人触目惊心。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灾民五百万,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水旱蝗汤”,袭击全省。灾民吃草根树皮,饿殍遍野。妇女售价累跌至过去的十分之一,壮丁售价也跌了三分之一。莽莽中原,赤地千里,饿殍遍地。
白修德在一本《探索历史》的书中,描述了他1943年2月亲眼所见的河南灾民大逃荒。自修德说,整整一天,沿着铁路线,“我见到的便是这些由单一的、一家一户所组成的成群结队一眼望不到头的行列”。这种成群结队是自发的、无组织的,只是因为饥荒和求生的欲望,才使他们自发地组成了灾民的行列。可以想象,他们的表情是漠然的,他们也不知道,前边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唯一留存的信心,便是他们自己心中对前方未来的希望。也许能好一些,也许熬过这一站就好了。灾民的队伍在寒冷的气候中行走。不论到哪里,只要他们由于饥寒或筋疲力尽而倒下,他们就再也起不来了。独轮车装着他们的全部家当,当爹的推着,当娘的拉着,孩子们跟着。缠足的老年妇女蹒跚而行。当儿的背着他们的母亲,在路轨两旁艰难行走在行列中,没有人停顿下来。如果有孩子伏在他的父亲或母亲的尸体上痛哭,他们会不声不响地从他身旁走过。没有人敢收留这啼哭的孩子。
而胡大白就出生在1943年全家去西安的逃荒路上。
小孩,杂物,架子车;哭声,枪声,轰炸声;枪林弹雨,尘土飞扬。日夜兼程,他们到达了第一个落脚点——洛阳。
一座石灰棚,家徒四壁,大白就降生在这样一个简陋不堪的地方。
生性幽默的父亲对着有些伤感的母亲说:“美国总统住的地方叫‘白宫’,我的女儿也出生在‘白宫’,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他索性给女儿起小名为“白宫”。
胡问古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却接受男女平等的新观念,在为她取大名时,用了族谱中男孩子的“大”字——胡大白,这个名字,也许注定了她的人生与众不同。
“小白宫”的出生让胡家成了九口之家。为了养家糊口,逃避战乱,一家人决定继续向西安逃荒。刚刚满月的“小白宫”在颠簸中完成了一个婴儿对这个未知世界的最初认知:那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中映照的满是这个世界的伤痛。
辗转奔波,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西安。在亲戚的帮助下,父母开了一家卖生活用品的杂货店。母亲守摊,照看孩子,父亲走街串巷,卖蔬菜。一家人勤劳本分,靠自己的辛苦过活。
P3-5
创业篇
第一章 苦难童年 坎坷青春(1943—1984)
生于忧患,苦度童年
求学路上,踏实奋进
历尽劫波,终见彩虹
邂逅爱情,为人妻母
第二章 一壶开水 转折人生(1984—1989)
“一壶开水”惹的祸
病榻上的思考
妇唱夫随,挑战命运
30元钱闯江湖
“打响第一炮”的喜悦
“野战游击队”的艰辛
第一个独立校园
勇做拓荒者,敢为天下先
第三章 浴火重生 凤凰涅粲(1990—2000)
回顾“第一个五年”
“航海中路94号”传奇
取得实施学历教育资格
“第二个五年”的收获
佛岗,第二个家
16年的奋斗与收获——晋升本科
“第三个五年”的喜悦
第四章 功成名遂 居安思危(2001—2013)
光环下的胡大白
永远的怀念,永远的爱人
机遇和危机并存
打赢“本科评估”的硬仗
新世纪的展望
“办一所对学生最负责任的大学”
“校长妈妈”的一天
管理篇
第五章 把自己的灵魂融入办学理念中
概括办学指导思想
准确定位——省创“本科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齐’
育人模式的本科民办高校
黄河科技学院精神~开拓、拼搏、实干、奉献
黄河科技学院校训——厚德博学、励志图强
呕心沥血打造办学特色
倾心打造师资人才高地
独树一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六章 创新办学模式
视创新和特色为民办大学的根本出路
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
敏锐抓机遇,科学定战略
把人才市场引进校园
让学生赢在职场起点
创业教育助学生实现梦想
就业帮扶,为学生送去关怀和温暖
第七章 品牌建设——从平凡到非凡
高瞻远瞩,率先强化大学品牌意识
品牌战略的总工程师
探索品牌建设之路
科研树品牌的奥秘
第八章 铁肩担道义
勇当民办教育的代言人
竭尽人大代表的责任
民办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
民办高校内涵建设发展理论的倡导者
在SOHU会客厅为民办教育大声疾呼
第九章 精彩纷呈的校同文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引领校园文化
以校园精神为基石,夯实校园文化
以培育文化品牌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
以“黄河讲坛”为平台,分享睿智人生
以科技活动为基石,提倡创新精神
以社团活动为主体,丰富校园文化
以辅导员为导师,学生插上圆梦翅膀
第十章 从“校长妈妈”到“中国好人”
一个盲人学生的专场音乐会
“袖珍女孩”王春芳
别的学校不收的,我们收!
师生爱心团队
盛大的校园集体婚礼
大爱无疆——“中国好人”胡大白
第十一章 做一个真正的女人
父爱影响,恒久深远
寸草春晖,教子有方
高瞻远瞩,后继有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宋岩、郑燕芳所著的《胡大白(黄河科技学院院长)》叙述了黄河科技学院创始人、院长胡大白不平凡的办学经历。胡大白本来可以过着平静的相夫教子、搞教学研究生活,却因为“一壶开水”,落下残疾,也从此开启了她人生中非凡又充满坎坷的传奇篇章。那年胡大白38岁。披荆斩棘,一路坎坷,执着前行中,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作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先驱,国家首所实施高等学历本科教育的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的创办人,她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教育界的励志女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强国梦必须有科教梦做支撑。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体系的顶端,是联结科技与教育的重要桥梁。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和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平。
回顾大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校长的水平。世界著名大学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都铭刻着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正如艾略特之于哈佛大学,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研究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是管窥一所大学兴衰成败的途径,而专门研究大学女校长,则独辟蹊径,别开生面。
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大学校长虽以男性居多,然而成就卓著的女校长也不乏其人。她们推动了大学的变革,丰富了大学的精神内涵,如金陵女子大学老校长吴贻芳,复旦大学前校长谢希德,东南大学前校长韦钰,同济大学前校长吴启迪,等等。女校长人数虽然屈指可数,但其业绩丝毫不逊于男性同行。大学女校长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做出了贡献。大学女校长的治校理念、办学风格乃至传奇的职业生涯,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和细致品味。
女子大学是高等院校序列中的一种特有形式,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的女子大学,如韦尔斯利学院、史密斯学院、淑明女子大学、日本女子大学、御茶之水女子大学,以及中国历史上的金陵女子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华南女子大学等,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世界各国女子大学,总结提炼女子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形式,对于寻求符合女性特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应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由中国传媒大学承担的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中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群体研究”课题,对以上两个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就是这一课题的主要成果。这套丛书分为四个系列:女子高等教育系列,考察全球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呈现其办学传统和教育特色;中外大学女校长个案研究系列,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深度追踪大学女校长的人生经历,剖析她们的成长历程、心智历练、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女校长群体研究系列,群像式描绘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女校长群体,彰显女校长个性的同时,探寻她们的共性;“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图文集锦系列,汇集展示了大学女校长在历届论坛上的真知灼见和绚丽风采。四个系列,四十余本,蔚为大观。
“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也是“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历时十三年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及女性培养结出的硕果,是深化论坛主旨、促进女性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学术行动。丛书的写作,依托“论坛”这一平台,深度访谈和研究了参加历届论坛的大学女校长,系统整理了多年积累的学术成果,可以说,“论坛”既是女校长们交流合作的舞台,也是本套丛书得以出版的重要基础。
自1995年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以来,世界妇女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性别平等的高端主题——女性领导力,也已经是全球关注的议题,与女性学相关的课程在中国高校已经四处开花。
今天,有识之士都深刻认识到,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创造力和领导力,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世界大学女校长·女子大学”丛书,对于提升女性领导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知识女性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大学女校长是高等教育、女性、领导力的集结点,是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典型,她们不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更以自己坚韧顽强、宽厚包容、无私奉献的品质与情怀,阐释了女性领导力的独特内涵。对于广大女性来说,她们是教育典范和女性楷模,具有榜样的力量和示范的价值,定能引领青年女性沿着正确的道路勇敢前行。
女性的发展,既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女性自身具备积极进取的意志和宽广博大的胸怀。希望丛书的研究成果能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为女性高等教育提供宝贵借鉴,为精英女性的成长与成功给予智力支持;促进全社会更加重视女性平等的教育接受权和职业发展权;激励正在为打破“玻璃天花板”而奋斗的新一代女性,为女性领导力的培育与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是为序。
陈玉立 2014年7月

上一个传记

下一个教育家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