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现货 梅贻琦画传/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9787540863012 黄延复四川教育出版社传记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全新现货 梅贻琦画传/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9787540863012 黄延复四川教育出版社传记

传记 国学大师

  • ISBN:9787540863012
  • 作者:黄延复
  • 包装:平装
  • 印次:1
  • 品相:10成新
  • 字数:null
  • 开本:16开
  • 版次:1
  • 页数:null
  • 主题词:暂无
  •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5-01
  • 读者对象:暂无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全新现货 梅贻琦画传/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9787540863012 黄延复四川教育出版社传记截图

#电子书简介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梅贻琦画传/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
作者:黄延复,钟秀斌著
定价:45.0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3-05-01
ISBN:9787540863012
印次: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录梅贻琦淡静而不平凡的一生,遴选了梅贻琦各个时期的一百多幅图片,展现他的教育思想、办学成就和高风亮节,旨在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所启迪。

目录

家世家风(1904年以前)

求学时代(1904—1914)

初登教坛(19pan >~1926)

崭露头角(19261931)

《赠别大一诸君》

——梅赔琦的留学观

出游四省 广研博察

留美学生监督

黄金时代(1931—1937)

教授治校

致全体校友书

教育方针

六联大八年《19371946)

抗战初期梅贻琦与校内外的

函电往来

从长沙临大到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时期梅贻琦往来

信函选录

漫卷诗书喜欲狂

——复员前后

旅渝日记

闻一多被刺事件

七复员磨难(1946—1949)

无复pan >日池台——复校艰巨

一次未及举行的祝寿活动

挥泪离平

拒任长

.........



前言

0735臼,理在第十届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要提倡教育家办学。这个问题的提出显示出中国急需教育家却又缺少教育家o《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0)》更明确提出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

然而,现今即使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对怎样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却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员储朝晖与时任四川教育出版社社长安庆国在编写一套《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丛书的想法上不谋而合,这对传承、传播中国世纪教育家的办学理念,弘扬其教育精神和优秀思想,教育家办学的早日全面实现十分有益,也十分必要。

这套丛书所选择的十位传主是经过教育史专业的学者海选而产生的,他们是王国维、蔡元培、陶行知、张伯苓、胡适、梅贻琦、黄

......



摘要

梅贻琦,字月涵,18891229(清光绪十五年腊月初八)诞生于天津鼓楼(也作古楼”)西板桥胡同。梅氏远祖为明初高级武吏,后被派往天津守卫,衍为津门望族。有文字记载:

梅氏先为吴之毗陵人。自前明永乐初调补八津籍,阶世袭指挥,称巨族,历三百余年,以忠厚积德为家法。其先孝行节义记诸邑志者,事迹班班可考。迄今子姓繁衍,书香继美,一门之内,孝友著闻,三津人士,成谓梅氏子之能不坠家声也……“’

梅贻琦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世:关于琦之家世,幼年时曾见一本《梅氏家乘》,略有记忆,以后经庚子之乱,遂未再寻得。此家谱起首叙明,初一将官名梅殷,原籍,曾尚太祖之大公主,生二男。燕王至南京僭位,为殷夫妇所反对。一日,殷赴燕王宴,归途落水淹死,大公主哭闹不休……在从未遇到过姓梅的,在天津家口亦不多.幼时家人常往来的只不过七八家,皆属中产以下人家,多半教书,或做盐务’(如盐商经理之类).偶有做官的,不过知县等级,但经商的甚少。在清末以诗或书画称小名家者颇有数人。所以梅家人在天津有穷念

关于梅氏家世,梅贻琦本人、夫人韩咏华和小的弟弟梅贻宝都有记述。梅贻琦曾写道:

琦幼时报考学校时须默写三代,故还记得:曾祖名汝玉,祖茂生。似皆曾

。琦生时祖父母已去世,稍长闻祖父曾做清丰县教官(训导),病殁于任

所。先父讳臣,字伯忱,为三兄弟三姊妹中长者,二十岁时考中秀才,以后曾两

次上京赶考皆不第,便未再试,一生职业为盐务.担任盐商津店账房,或兼

”(与交结者)。家境非甚宽裕,但对于吾兄弟五人之教育,必尽力成全。

琦姊妹亦五人,小者=人亦能毕业于师范及南开大学。

梅贻宝在《五月十九念五哥》文中回忆:

我们一家兄弟五人,月涵居长,胎宝居末。因为大排行的关系,月涵的

弟妹们都称他为‘l五哥‘‘五哥是我们大家庭的柱石,更是大家庭现代化的

枢纽。我们这个梅族,据家谱上说,乃是明成祖时代由江苏北迁。来驻防

天津卫的。不过到了满清末叶家道早已中落了。父名还是考来的。两位

叔叔的,则都是捐来的了。庚子年……合家逃亡。赶到回来,则所有家业.洗劫

一空。贻宝恰巧此时出生,可谓生不逢辰。诸兄姊每人都有一位奶妈(亦称乳

),到了贻宝时期,只可一切从简,奶妈免聘了。母亲乳水不足.则佐以糕干

(成分大都是米面粉,略放些糖而已)。当时五哥十岁有余,抱着婴孩贻宝喂糕

干乃是他家庭劳作之一项。月涵寡言,举世皆知,即是家人聚首,亦无二致。

由喂糕干到五哥回国这十几年是我家近代史中艰辛的一段。除去几间旧房庇身之外.我家够得上准无产阶级’’。父亲的收入有限,家里人口可观。一切周章挪补,都要母亲伤脑筋。我一直到十几岁,恐怕是五哥回国以后.才穿到一件直接为我做的新袍子。

.........


上一个传记

下一个国学大师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