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芝风评传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胡芝风评传

传记 艺术家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胡芝风评传截图 胡芝风评传截图 胡芝风评传截图

#电子书简介

陈建平,1977年生。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副教授。2000年、2003年、2006年分别获得湖北大学学士学位、湖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戏曲史论和地方戏。主持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一项和多项中国戏曲学院院级项目,参与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已出版专著《水浒戏与中国侠义文化》,并在《戏曲研究》《中华戏曲》《文艺理论与批评>《戏曲艺术》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谢柏梁,文学博士,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戏文系主任,北京市特聘教授、市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艺术当代发展路径研究》首席专家,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剧评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
引子:结缘“胡旋风

第一章 梅兰芳的关门女弟子——生平志趣
一、”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父亲的熏陶和支持
(1938年-1951年)
二、周府小剧场的”特约演员“——麒派的滋养
(1952年初-1956年夏)
三、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从清华园到羊城京剧团
(1956年秋-1959年11月)
四、”大学生,小徒弟“——梅大师身边的日子
(1959年12月-1960夏)
五、梅花香自苦寒来——苏州京剧团的磨砺
(1960年8月-1985年8月)
六、学海扬帆再迎春——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新长征
(1985年9月至今)

第二章 戏曲剧本改编
一、京剧《李慧娘》:博采众长、锐意创新
二、京剧《百花公主》:家国义与儿女情的纠缠
三、京剧《灰阑记》:人心若无真情意,母子血缘也枉然
四、甬剧《双玉蝉》:寻寻觅觅玉蝉梦,针针线线嫁衣冢
五、越剧《杜十娘》:可叹烟花多薄命,堂堂正正做人难

第三章 艺术的享受——导演生涯
一、话剧《高加索灰阑记》:戏曲化与现代化的交汇
二、赣剧《送饭斩娥》:技与情的交融
三、蒲剧《黄鹤楼》《周仁哭坟》《寇老西升堂》:
精妙传神、别具一格
四、评剧《闯法场》:舍命闯行、新人耳目
五、评剧《窦娥冤》:刚柔相济、撼人心魄
六、河北梆子《杜十娘》:推陈出新、美听美视
七、越剧《蔡锷与小凤仙》:层层铺垫、丝丝人扣
八、河北梆子《梦蝶劈棺》:戏推物理、曲尽人情
九、河北梆子《大脚皇后》:以微见著、情趣盎然
十、粤剧《双教子》:寓教于乐、张弛有致

第四章 实践出真知——戏曲表导演理论研究
一、《艺海风帆——我的艺术道路》: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二、《胡芝风谈艺》:当代戏曲创作评论
三、《戏曲演员创造角色论》:戏曲表演体系的深入探索
四、《戏曲艺术二度创作论》:
艺术实践中孕生的导演理论
五、《戏曲舞台艺术创作规律》:当代戏曲舞台创作的全方位审视
附录一:胡芝风大事年表
附录二:胡芝风研究资料索引
附录三:胡芝风担任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时间表
附录四:胡芝风源流谱系
附录五:经胡芝风指导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演员
“中国艺术家评传丛书”,拟规划《戏曲卷》《美术卷》《书法卷》《音乐卷》《舞蹈卷》《曲艺卷》《民间艺术卷》《电影卷》等分卷,既评述各时代传主的艺术成就,又呈现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历程。
作为“中国艺术家评传丛书”中的《戏曲卷》分类丛书,本套丛书将推出中国戏曲艺术家中对剧种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那些不可遗忘的人物。我们打算用十年时间,持续推出京昆艺术家当中的重要人物传记,推出越剧、黄梅戏和豫剧、粤剧和全国各大地方剧种之领军人物的传记,持续推进。积之以时日,继之以心力,伴随着梨园界各方贤达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支持,中国戏曲艺术家的三百余种系列评传,就一定能够在太平盛世当中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共同托举出中华文化中戏曲艺术家的辉煌群像。
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5718/211/2451003053/735036/d9f605cc/5aa8e573Neaa8dfda.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5532/143/2492329591/770221/4d87baa9/5aa8e573Nddf98409.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4341/170/2548131426/648447/8dbf2905/5aa8e573N3e4d1e28.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7710/318/821565729/669210/d9b00a73/5aa8e573Nb5dad61e.jpg
在宇宙的浩瀚星空中,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无疑是最有灵性的星球之一。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其源远流长的创造与发展变化的历史,主要由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所代表,由各色各样的奋斗历程所体现。
在美丽地球的东方世界,在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历朝历代的大家们,一向以对各式各类人物事迹的记述与描摹作为己任。我国的人物传记体裁丰富多样,大致可以分为纪传(皇家大事记)、文传(文学化传记)、史传(历史家所写人物传记)、志传(各地方志中所记载的本地人物传记)这四大类别。四类传记互为补充,构成了中国传记文化的多元谱系。
从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专业化分工,到《左传》《国语》《战国策》式的整体氛围感的描述,最后由司马迁振臂一呼,以人物传记体为中心的《史记》横空出世。《史记》记载了地球东方的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华夏历史。概述历代帝王本末的十二本纪,记录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兴废的三十世家,描摹重大历史人物的七十列传,使之成为号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在《史记·孔子世家》所记载的夹谷会盟中,孔夫子面对“优倡侏儒为戏而前”的表演场面,在非常严肃而力图放松的外交场合下,做出了特别粗暴野蛮的极端化处理。这也成为历代梨园界对于孔子不够恭敬的源头。此后历代史书方志,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优伶们的言行事迹。
魏晋以降,文史两家由混成到分野,自一体而两适。文者重藻饰心曲,史家倡材料事实,各臻其至,泾渭分明。隋唐而后,碑铭行传,五花八门,高手操觚,佳作如云。韩愈《祭十二郎文》情深委婉,柳宗元为慧能所作碑文机趣横生。
北宋乐史作《太平寰宇记》,分地区而织入姓氏人物,因人物又详及诗词、官职,“后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始于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太平世界,因人物而繁盛;梨园天地,赖优伶而生存。
美妙绝伦的中华戏曲艺术从唐代的梨园开始,至少存在了漫长的10个世纪。千百年以来,戏曲艺术一直在蓬勃兴旺地发展,成为中国人民雅俗共赏的朵朵奇葩、民族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类、戏剧天地内中华文化的闪亮名片、国际社会审美天地中的东方奇观。
较早对优伶进行分类撰述的史书,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新五代史》。该书包含了分类列传45卷,这种分类传的体例较有特色,其中就包括了《伶官传》。
一向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甚至还被收入到中学教科书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云:“《书》日:‘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尽管欧阳修的本意是说祸患之起乃多方面的原因所累积爆发而成,但还是对表演艺术家们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与东土中国的情形完全不同,西方世界对于戏剧艺术家的看法与评价完全不一样。对于以三大悲剧家和一大喜剧家作为代表的古希腊戏剧家,对于以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等的西方戏剧界的灿烂星座,西方人给予无限崇敬和由衷热爱。
晚清以来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是那些在西方世界出使、考察或者读书的官员士子。

上一个传记

下一个艺术家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