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传(套装上下册)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丁玲传(套装上下册)

传记 文学家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丁玲传(套装上下册)截图 丁玲传(套装上下册)截图 丁玲传(套装上下册)截图

#电子书简介

李向东、王增如,多年致力于丁玲研究,曾出版《丁玲年谱长编》《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丁玲办〈中国〉》等著作。王增如1982年到丁玲身边工作,是丁玲生前最后一任秘书,亲闻亲历了丁玲晚年一系列重要事件。
初见瞿秋白是在南京。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南京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施存统带他来看冰之和剑虹。施存统的爱人王一知,是她们的同学、好友。
秋白“瘦长个儿,戴一副散光眼镜,说一口南方官话”,话不多,很机警,冰之和剑虹立刻断定,“他是一个出色的共产党员”。第二次来,秋白的话多了,讲苏联故事如同“熟练的厨师剥笋”,当他知道她们喜欢耿济之翻译的俄国作品时更加高兴,他和耿济之是北京俄文专修馆的同学,两人的成绩最优,商务印书馆的《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就是他们合译的。“他又列举些她们还没有读过的名作,用他的善于描摹的言语,于是故事便更有声有色了。他又不忘了说一些名人轶事,有趣的,或是恋爱的。这都是人们所最爱听的。所以渐渐她们都忘了一切……她们都觉得投机得了不得”。瞿秋白凭借丰厚的俄国文学素养,让两个深爱俄国小说的女孩子为之着迷,她们紧闭的话匣子也打开了。
秋白很有兴趣地听这两个女孩子讲“这一年来的东流西荡的生活”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建议她们去上海大学文学系听课,说那是一个正规的学校,“可以学到一些文学基础知识,可以接触到一些文学上有修养的人,可以学到一点社会主义”,并保证她们到那里可以自由听课,自由选择。施存统也加入动员,她们同意了,秋天进入上海大学,但只能在中文系做旁听生,冰之在一年级,剑虹在二年级。丁玲后来戏称:“我在上海大学旁听了差不多一年,还是走后门进去的。”
上海大学地处闸北青云路,前身是私立东南师范学校,于右任1922年10月出任校长后改名上海大学,但他只是挂名校长,李大钊1923年4月介绍邓中夏到校任校务长,管理全校行政事务,后又介绍瞿秋白到校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这个系完全掌握在中共手里。施蛰存说,施存统虽然只是教授,但因为发表了一篇《非孝》,社会名望高于瞿秋白,所以丁玲最初“崇拜的是施存统”,“到了1924年,瞿秋白在社会学系讲课的声望超过了施存统”。施蛰存:《丁玲的“傲气”》,载《丁玲纪念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8月版。冰之在周南就读过《非孝》,而瞿秋白,她们仅仅“觉得还是可以与之聊天的”。
茅盾说,上海大学“是党办的第二个学校”,校舍比较简陋,“它没有校门,不挂招牌,自然没有什么大礼堂了。把并排的两个房间的墙壁拆掉,两间成为一间,算是最大的讲堂”,师生关系民主,学习风气活泼,“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革命人才,在中国的革命中有过卓越的贡献”。
冰之发现,这里的确比较正规,教员不大缺课,同学们也一本正经地上课。她迷恋上沈雁冰讲授的希腊神话,从《奥德赛》、《伊利阿特》这些远古的、异族的离奇美丽故事中产生许多幻想,并去翻阅欧洲的历史地理,剑虹喜欢听俞平伯讲的宋词。但“最好的教员却是瞿秋白。他几乎每天下课后都来我们这里”,他不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聊天的话题是文艺复兴、唐宋元明和普希金的诗,他既懂艺术又懂人生,很快就超过施存统,征服了两个女孩子的心。
……
序 与革命相向而行 解志熙
一、飞出湖湘
1安福蒋家
2常德余府
3周南女中
4平民女校
5上海大学
6 1924年在北京
7梦珂与莎菲
二、上海:文学与革命的起点
8西子湖畔
9从《红与黑》到《红黑》
10也频就义
11主编《北斗》
12"我是被恋爱苦着"
三、南京:不堪回首
13被捕
14"悲剧中的人物"冯达
15要命的条子
16苜蓿园
17振翅欲飞
四、陕北十年:蜕变
18冯海伯医生的牙科诊所
19在保安
20北上与南下
21进延安
22组建西战团
23在山西
24在西安
25在马列学院读太平书
26与陈明热恋
27边区文协
28文艺月会
29贞贞和陆萍
30《解放日报》
31《"三八节"有感》
32文艺座谈会前后
33最难捱的一年
34新的写作风格
35如何写好工农兵
五、桑干河畔
36在张家口
37雪峰的一封信
38《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39周扬讳莫如深
40从西柏坡得到支持
41第一次出国
42在沈阳
......
★传记作者曾在晚年丁玲的身边工作,状写作家的音容笑貌,刻画其内心的欢欣与苦恼,多有感性经验作为依据,不同于一般仅凭文献推测悬想者。尤为可贵的是两位作者不想把自己的写作停留在作家印象记或回想录层面,而是以历史学研究者的严谨态度,查阅、搜寻有关丁玲的文献档案,细致梳理,精心考核,且以社会学研究者的勤奋精神,踏查丁玲足迹所至之地,寻访相关人士,口述笔录,用以和文字文献比勘对照,故屡有新的发现贡献学界。十多年来两位作者陆续发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常常成为令人关注的话题,所撰《丁玲年谱长编》则是丁玲研究领域引用率较高的著作。《丁玲传》是他们积多年研究成果精心撰写的集大成之作,史料丰赡,言皆有据,既述传主的坎坷人生,亦写时代的云波诡谲,线索繁复但叙述清晰有序,且语言平实,不尚虚饰,娓娓道来而别具情致。可以说,这是难得一见的一部优秀传记。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丁玲研究会会长 王中忱

★这一部《丁玲传》,过人之处首先在于作者与传主在很长时间里近距离的接触,对传主有甚深的了解,在写作之际又查阅了日记和往来信札这些第一手材料,这是一般作者难以得到的条件。作者以求实的态度和历史的眼光,才写成了这一部足以信今传后的大著。
—— 出版家、鲁迅研究专家 朱 正

★丁玲无疑是当代文坛上一位重量级作家,她的作品曾传诵天下,她的人生经历更富传奇性。两位作者曾与传主近距离接触,又通读作品及大量第一手资料,逐渐走进丁玲的内心世界,我为他们那些朴实、细密、对丁玲充分理解又饱含深情的文字所打动。我乐意向读者推荐这部《丁玲传》。
—— 湖南省作协主席 唐浩明

★丰富的第一手史料,客观地记述丁玲的生命历程,努力地探索丁玲复杂的内心世界,本书是迄今为止极为详实极有深度的丁玲传记,不仅对丁玲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都颇具价值。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子善

★这部新的《丁玲传》在史料的翔实完备性和事实的准确可靠性上,确然大大超出了既往已有之作,而堪称集其大成并且取精用弘的研究性传记。
——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解志熙
《丁玲传(套装上下册)》分10章101节,以详实的资料记述了丁玲从出生到病逝的传奇人生。书中引用了大量书信、文件、讲话等第一手资料,生动记述了丁玲以“飞蛾扑火”般的执著追求理想,虽历尽坎坷大起大落,但矢志不移。
本书披露了很多前所未闻的新鲜史料,深入探索了丁玲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是作者十余年来研究丁玲的总结性著作,代表了当前国内丁玲研究的全新成果。
迄今为止详实、全面、有深度的丁玲传记代表了当前国内丁玲研究的新成果。瞿秋白预言丁玲:“飞蛾扑火,非死不止”。毛泽东赞赏丁玲:“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1、作者资深。李向东、王增如是丁玲研究专家,曾出版《丁玲年谱长编》《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丁玲办〈中国〉》等著作。王增如是丁玲生前最后一任秘书,亲眼所见、亲身参与了丁玲晚年一系列重要事件。
2、内容详实全面有深度,代表了当前国内丁玲研究的全新成果,也是作者关于丁玲的最后一部作品。本书引用了大量书信、文件、讲话等第一手资料,披露了不少前所未闻的新鲜史料、以极为详实的资料。
3、民国文艺女青年热。去年电影《黄金时代》让民国文艺女青年萧红、丁玲等人再度成为文化文艺界的关注点。
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645/24/429643016/109531/cfce3c3f/559e1fb5N8151999e.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636/305/636207736/98005/2aca4a86/559e1fb5N074f4570.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579/294/622649497/118519/705249e2/559e1fb5N4d7da34f.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05/4/1409840622/116439/702897ad/559e1fb5N650dccff.jpg

上一个传记

下一个文学家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