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这东西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男人这东西

文学 散文/随笔/书信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男人这东西截图 男人这东西截图 男人这东西截图

#电子书简介

渡边淳一,日本文学大师、国民作家,1933年生于日本北海道。1958年自札幌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在母校授课行医之余开始文学创作。初期作品以医情题材为主,逐渐扩展到历史、传记小说。
其以医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深入探究两性根本的情爱小说,尤受读者喜爱,仅《失乐园》一部在日本即畅销600万册,《无影灯》一书销量也突破500万册。
他获得多种文学奖项,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于各国出版,在全球拥有亿万读者。迄今出版三百余部作品,其中六十多部被改编成影视剧。2014年4月在东京逝世。

第一章
幼少期
如何驯服大腿间那匹狂暴的“烈马”,他们被这个难题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无论男人或女人,要想长大成人委实是“戛戛乎难哉”。这里所说的长大成人,是指无论肉体还是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
人的成长,无一例外都要越过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经历一个繁难的成熟过程。例如女性,首先要经历初潮,接着是克服由此引起的惊恐和迷惘,再接着会与男性发生性交合,一直到妊娠、生产??这个过程无疑是一条复杂、艰难之路,对女性来说自不待言,即使男性在某种程度上对之也有所了解。
其实男性也一样。为了成为一个成熟的男人,他们必须艰辛跋涉,走过漫漫长路,在此过程中他们会体验到种种挫折、焦虑和失意。
然而,女性对这些情况似乎出人意料地缺乏了解。她们简单地认为:男人真是单纯而省心的家伙!因此,她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伤害男性,或者相互间不断产生无聊的误会。
一般而言,人们普遍认为女性的身体敏感而又复杂。事实上男性也大致如此,有时候,甚至还有比女性更加复杂而天真的一面。
男人们是如何伴随着自己那多事之秋般的身体,与之一路较量而走向成熟的呢?关于这一点,让我们按照成长的顺序先从幼儿期说起吧。
首先,男孩早在四至五岁的时候便隐隐地感觉到“性”或者说“性感”这东西了。笔者这样说,想必许多人会不以为然。但是,男性的性觉醒比女性想象的要早得多。
常常有些母亲觉得男孩的小鸡鸡很可爱,便用手指轻弹或用脸颊去亲摩,殊不知,这时候男孩已经能够感知母亲或者说女人对自己的小鸡鸡怀有一种近乎钟溺的喜爱之情。
这种感觉会变成一种美妙的记忆,在男孩的意识深处生根,并且暗暗地等待重新唤回这种感觉的时刻的到来。由此产生的对阴茎的一种类似于自负的感觉,使得他们故意在女孩面前暴露小鸡鸡,或者向母亲炫耀似的显示因尿意而胀鼓鼓的小鸡鸡,以此种方式来获得满足。男性的阴茎自呱呱坠地之时起便突出于外,当然谁都不可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稍稍长大便进入小学时代,这期间男孩已能够清晰地将女性置于异性的地位来审视。入浴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对母亲赤裸的身体产生兴趣,视线在其乳房或臀部周围逡巡。其实自进入幼儿园起,男孩便对同龄女孩发生了兴趣,开始关注起异性,稍稍早熟点的男孩甚至会有窥探女性秘处的欲念。男孩有时揪女孩的头发、欺侮她们,不过是不恰当地发泄这种强烈欲望的表现方式。
当然,在这种阶段还只是肉体方面的冲动,尚未升华为精神性的情感。然而到了小学低年级阶段,男孩就对女性怀有强烈的憧憬或执迷了。有些早熟的男孩开始羞于和母亲一同入浴,对异性的关注也多了一份精神性的东西,这种关注会通过诸如恋慕邻居家的姐姐,或者成为女明星的狂热粉丝等形式表现出来。
再进一步,到了小学高年级,男孩对异性的关注更加明目张胆起来,他们由被动转为主动,开始对形形色色与性有关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
到了初中一、二年级,性成为男孩生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题,从这时起,男孩们便迎来了动荡不安的时代,因为身体内部的内生性性欲将令他们烦恼不已,不知该如何应付。
男孩们会在某一天,突如其来地感受到自己体内潜藏着狼突鸱张般躁动狂逸的性欲。
笔者也曾有过大腿之间陡生一种从未有过的、莫名其妙的胀痛感的体会。一次,笔者正坐着查阅辞典,当“性器”这个字眼跃入眼帘时,大腿中间好像被什么东西弹了一下似的,不知不觉间,那玩意儿已翘立起来。霎时间,感觉自己似乎做了什么错事似的慌忙用手去安抚它,可就在触到它的一刹那,又引起一阵几乎麻木的快感。记得当时脑子里满是那种慌乱而惬意的感觉。
当时心想:“不可以抚弄它!”便用双腿夹紧那玩意儿想将它摆平,没想到这样反而令它增强快感,比先前更加昂扬起来。于是,体内就像饲养了一匹狂纵的野马,笔者懵怔着不知道怎样才能制服它,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手上握住那玩意儿,正在不停地搓挲着。
就这样,男孩的自慰行为与其说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毋宁说它的发生是理所当然的。
这种最初的体验往往伴随着惊慌失措,然而由此感受到的快感对于男孩来说却具有极为强烈的震撼力,是其以往从未感受过的,并且在以后的生涯中始终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一旦体验到这种自慰的快感,男孩便欲罢不能,有时哪怕正在学习,那玩意儿也会突然翘起,同时像被烈焰灼烧般地坐立不安,全然无法专注于学习。
总之,人身上最为敏感的性器明显突出于外,而且可以随意触及,发生自慰行为几乎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男孩的这种困窘,恐怕是那些性器天生隐匿于身体深处的女孩无法理解的。
自然,自慰会引起射精,从而导致身乏神疲,倦沓沓,萎蔫蔫的。然而因为年轻气盛,隔不了多久又会翘起。毫不夸张地说,男孩们几乎每天都处在这样的反复之中。
男孩们对这种手淫行为当然也怀有罪恶感。有时候会突然感到口干舌燥、面红耳赤,升腾起一种莫名的激动和兴奋,根本无法学习,令他们在感到自己做了难以启齿的错事的同时,还会觉得自己背叛和辜负了父母的关爱。此外他们还会担心:每天搓挲那个地方会不会感染细菌患上什么疾病?它会不会变得畸形?
一方面他们难免会有上述种种不安,同时另一方面,通过自慰,他们又自豪和得意地觉得自己终于成为一个男人了。
……

目录
第一章/幼少期
第二章/彷徨与决断
第三章/性爱的精神性
第四章/处女情结
第五章/肉体的记忆
第六章/男人为何流连花巷
第七章/结婚的种种迷惘
第八章/性爱高潮
第九章/“种”的衍续
第十章/花心与真情
第十一章/职场恋爱
第十二章/妻子出轨
第十三章/绝对的爱
第十四章/分手的形式
第十五章/梦与现实
第十六章/离婚信号
第十七章/孱弱的男人
第十八章/女性时代
【附录】俵万智:原来是这样

原来是这样
读完这本书,花了我好长时间。这样通俗易懂,又这样费时间的书其实不多见。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或忆起那些曾经遇到过的“男人这东西”,并且沉浸在记忆中,于是时间便不知不觉地逝去。
有时会抱头悔恨,有时又会捶一记膝头:原来是这样!总之,这本书中探讨剖析了男人心底深处林林总总的东西,掌握一点,有益无害。
男人这东西——以这种极其口语化的口吻来探讨一个复杂伤脑筋的问题,实在不是桩轻巧活儿,特别是谈到男人的个性差异之类的话题,现今流行的说法是:“男人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了,但实际上男人之间也是千差万别,各色人等都有。”这种套话听上去很有说服力,可出乎意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男人个性令人眼花缭乱,以致迷失了本质,导致恋爱失败的例子太多了。
本书属于一般论的范畴。所谓一般论,一般来讲多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的东西,尤其是涉及恋爱主题的,读者自然希望“不要只讲一般的,说说你自己的体验吧!”而本书作为一般论的随笔,却写得如此生动有趣,还能如此具有说服力,让人不得不信服,着实令人称奇。这或许得归功于作者非同一般的生活体验以及深刻的洞察力。有些话作者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那些看不见的部分,也都有诸多证据加以佐证,从而无须作者明言,便自有一种说服力。
因为作者是男人,所以了解男人这东西——若这样想就错了。对于世界上的男人——自己,人们不是还常常产生误解吗?所以说,并不是作者是男人的缘故,才写得出这本书,而是因为作者是男女关系问题方面的达人,所以才写得出来。
关于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我只能算个修行者,所以要我写出多少关于本书的解说,实在是强人所难。下面只是关于我在阅读本书时所想到的、记忆起的以及沉浸于其中的一些事情的记录。
第二章中写到的时机,对女人来说也是件十分迷惘和苦恼的事情。信号发早了,会不会被误认为轻浮?而且“早”或“晚”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更加让人恼火。书中写道,“其实并非女性毫无此意,只是时机错过了”,而一旦失败,多数男人不敢再尝试去做第二次挑战。
就像书中所举的事例一样,我也曾有过男生带我一同驾车兜风,然后送我到家门口的经历。当时,他提出想进我屋子,我对他也有好感,“其实并非毫无此意”,但是那天我还是拒绝了。“嗯,屋子里太乱了,下次吧!”——或许他把这当成了绕个圈子委婉回绝的借口,从那以后,就像渡边先生所说,这个“下次”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可我并没有找借口回绝他。当时屋子里真的很乱。早知这样,出去兜风前就先把屋子整理一遍了??我反省着,恨自己一点也没有预见。
一般人在约会之前总要洗洗澡、精心挑选两件衣服,手忙脚乱的,哪里顾得上整理房间。再说,我是想摆放一束鲜花,将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迎接他一次的到来呢。当时如果正好整理过屋子的话,我和他的关系就会大不一样了。——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顺便说一句,内衣裤也常常会成为分手的一大理由。即使氛围营造得再浪漫,即使已做好接受他的心理准备,但如果对方套了一条纯白色、肥肥大大的内裤,绝对——没戏。
这种时候,“你今天穿了条松松垮垮的裤子,我不喜欢??”这种话又说不出口,只好忸忸怩怩、含糊其辞地回绝他。这样又不会再有第二次。
第五章中写道:“一般来说,男人总是会对女性的过去产生强烈的嫉妒。”就在近,我作为嘉宾出席了由两位男士主持的一档电台节目,刚好媒体不久前报道了木村拓哉同工藤静香结婚的消息,于是话题自然转到这上头。两位男士异口同声地说道:“演艺界人士痛苦的事情就是知道自己妻子过去的男人是谁,比如静香,现在还同那个人在一起工作,木村真是了不起,心胸太宽阔了。”
我个人觉得只要两个人互相信任,过去的事情真的算不了什么。可是这两位男士却似乎不买账:“如果换了我,她亲口告诉我以前跟这个男人交往过,我立马就跟她分手!”这话当然一半是开玩笑,但另一半确实也是认真的。
记得以前有一次同塜浩平在谈话节目中对话,我说:“我喜欢有故事的男人。所以,听他讲起以前的恋爱不但不会生气,还会感到很有趣。”(至今我还是这样想)结果他回我一句:“女人真是搞不懂啊!”接下去他说道,“假如两个人在街上走,对面走过来一个女的,男人说‘这个女人以前同我有过关系哩’,又走过来一个女的,又说‘这个女人以前同我有过关系哩’。难道这样的人是你理想中的男人?”真不愧是剧作家(或许应该说真不愧是浩平先生),我也为他突然之间想象出来的这样一个极端场面而觉得好笑。
其实我所说的“故事”不是指这个,而是觉得阅历颇丰、品尝过各种喜怒哀乐的人更加有魅力。
第六章中“男人为何流连花巷”对于女人来说确实是个难解的谜,因而读来很有意思。我有个朋友,潇洒倜傥,基本上不用去那种地方消遣,但他也认为:“即使有十个女人,男人还是会去风俗街找乐的。”我问:“为什么?”他只答了一句:“这就是男人嘛。”我穷追不舍地又问了他几遍“为什么?为什么?”他竟想当然地说:“噢,你男朋友去那种地方玩,所以你在为此苦恼吧?”接下来,他又是劝慰,又是发挥起出色的想象力:“其实完全没必要为这种事情苦恼。”“是不是他把在那里学会的技术用到你身上来了?”于是我不得不将话题岔开去。
在读第十章“花心与真情”、第十三章“绝对的爱”的时候,思绪渐渐地距离“结婚”越来越远。自然,如何在倦怠以及惰性中将夫妇关系维系下去?这里面教给了我们许多有用的智慧。
有个词叫“恋爱结婚”。可恋爱与结婚即使短时间内可以合而为一,并立而存,但要长期维系下去却是非常困难的。不管怎样,希冀爱情的人很好对结婚打消期待,而希冀结婚的人很好对恋爱打消期待——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恋爱和婚姻或许比较好吧。这样的结果是,结婚后爱情的因素也没有多少减少,或恋爱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婚姻,将恋爱和结婚两不误视为额外的赐予就好了,人生就会轻松些。
三十来岁的时候,这话经常往耳朵里钻:“为什么还不结婚啊?”如今已经不大听到周围人这样问了。
我并没有下定决心坚决不结婚。我的愿望很单纯:适当的时机、适当的结婚对象,以及通过结婚必将构筑起更为牢固的完美的关系的信念——当确信自己已经做好准备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结婚!结果,我直到现在仍未结婚。
如果以本书中数度登场的《源氏物语》时代的那种婚姻形态来看的话,我则可以说是已经结婚了。因为按说他走婚三次,便算正式结婚,所以我是个已婚女人了。可见,结婚的标准也是随时代而变化的。
现今的婚姻制度从恋爱的角度看,是多么荒唐,读过本书你就会深切领会了。而在离婚率较低的日本,更是助长了其荒唐的程度。
我以一个女人的感性,终于意识到了我为什么远离婚姻的理由,那就是:我喜欢恋爱。
——作家俵万智

《男人这东西》以坦直真诚的笔触,详尽剖析了现代社会中的男性自少年期、青年期直至壮年期的身心发展历程,他们在社会、家庭中面临的压力、困惑以及其与生俱来的性格弱点。作者是医师出身,他从研究现代男性的生命状态入手,触及到的却是两性在价值观、情爱观上的差异和冲突,旨在帮助男性更正确地认识自己、女性更深入地了解男人。




渡边淳一两性关系经典读本,畅销超百万。两性和谐,从知己知彼开始。你至少该知道,男人其实是这样的!

本书可以视为男人发自内心的大实话,笔者将结合自身及身边朋友们的体验,来剖析男人从幼少期、青年期一直到壮年期的身心发展历程。

之所以有此一举,乃是因为一般女性一方面出乎意料地对于男性肉体和精神的内面世界并不了解,即便身为妻子、情人,女性也很少会深入丈夫或男友的内里去探寻他们的生理和身体状况。况且,就算她们愿意那样做,事实上她们也无从探寻,难以把握。

另一方面,男人很少愿意积极主动地向女人敞开自己的内面世界,一来是因为男人们认为袒露那种事情没什么光彩,二来也因为在男人当中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沉默是金”“男人不应该多嘴多舌地谈论自己的事情”。

然而,如今的时代已不再是“对对方的性了解不了解都无所谓”,“不该谈论那种无聊话题”。相反,如果人们能够敞开心扉,充分了解男女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增进两性间的关系,那么男女之间不仅可以多一些关心体贴,而且从积极的方面看,这样做还具有刺激性,使得男女之间维持一种更加良好的状态。

诚然,如果一个人生而为女人,那么终身将无法改变其女人的本来属性,从这个角度讲,女人想要真正理解男人或许绝非易事,同样的道理,男性想要真正理解女性也是近乎不可能的。但是,因为不了解便袖手充耳、不闻不问,与哪怕一点点也好,应尽力去了解对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的结果自然也会大相径庭。即便不可能完全站到对方的立场上,但只要你迈出愿意理解的一步,那么就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理解,并可以进而扩展你作为一个人的广度和深度。

上一个文学

下一个散文/随笔/书信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