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光与影的原点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追寻光与影的原点

文学 散文/随笔/书信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追寻光与影的原点截图

#电子书简介

安藤忠雄是当今世界上最为活跃和具有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他于一九四一年生于大阪,自学成为建筑大师。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一百五十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是第三位获得普利策奖的日本建筑师。他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用清水混凝土材料以及简约的几何构成,营造出静谧、明朗的空间效果,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
其代表作品有住吉长屋、光之教堂、万国博览会日本馆、大阪飞鸟博物馆、兵库县淡路梦舞台、贝纳通美术学校、沃斯堡现代美术馆、东京涩谷车站等。
著有《建筑家安藤忠雄》《在建筑中发现梦想:安藤忠雄论建筑》《边走边思考——安藤忠雄的建筑与人生》《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安藤忠雄连战连败》等。

建筑师的工作
自学成才 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说到我的工作,有些人觉得,干自己喜欢的事,又能挣钱,真不错。用别人的钱打造自己理想中的建筑,看起来的确是件让人羡慕的美差,但实际上,理想总是与现实冲突,不得不一再做调整,做建筑其实是桩微不足道而又非常严苛的苦差。
最先碰到的就是预算。无论怀抱多少具有挑战性的创意,只要超出了预算,就得不到客户的认可。而让人头疼的是,往往越有想法的客户给出的预算越少得可怜。客厅要大气宽敞、天花板得挑高、浴室能欣赏风景,客户会提出诸如此类的种种要求,乍听上去,以为是要造一座多么高端的豪宅,可一问预算,简直是痴人说梦,效果打个对折也难以实现,而这样的情况还不在少数。
要让客户明白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属不易。原本是要控制工程费用,但协商时反而激发了更多的要求。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敲定实施方案后,又得为施工费用与施工单位不断交涉。好不容易竣工了,迎接你的又是客户的投诉:客厅比想象得小、天花板太低等。直到面对建筑师煞费苦心建造出来的折中“空间”,客户才会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但仍不免会流露出种种不满。
建筑师的工作可说是苦难的累积,尽管如此,建筑物能保护人的生命安全,让人居有所安,这是其意义所在,也是我引以为豪之处。同时,建筑会对环境及社会产生极大影响,责任重大,值得为之付出。
我上初二的时候,家里的长屋改建成两层,看到年轻工匠专注于工作的状态,我深受触动,由此对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是在大阪典型的平民区长大的,从小就很喜欢动手造各种东西,但由于家里经济状况与自身学习成绩的限制没能读大学,只得自学建筑。
说是自学,可我当时对怎么学一窍不通,只得求助于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建筑系的朋友,托他们买来教材,埋头苦读。他们花四年时间学习的内容,我打算用一年学完,当时真是下定了决心,哪怕不出大门半步,从早到晚,手不释卷。最后终于做到了。回想起当年的自己,真是意气风发,干劲十足。
唯一的苦闷是缺少一起学习、交流的同伴。当时的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都不得而知,终日都在不安和孤独中抗争。可能正是这段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历,培养了我的社会责任意识,练就了我在社会中努力生存的毅力。
我能走到今天,必须要感谢“勇敢的大阪人”。正是他们不吝惜把机会给予我这样既没学历又没经验的新人,我才能一边做建筑一边学习。
我所走过的道路,尚不能当作榜样,但这段独一无二的经历若能给现在的年轻人些许激励,则是荣幸之至。
……

前言
[建筑师的工作] 自学成才 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过继给外祖母做养子] 严厉又慈爱的外祖母 小学常与同学打架
[意料之外] 初次大病 不安之中才体会到家人重要
[中学老师] 数学之美与老师的教导 打动讨厌读书的我
[拳击生涯] 跟随弟弟登上拳击台 最后还是做自己
[进大学的希望] 因家境与成绩放弃大学梦 四年的教科书一年读完
[建筑之旅] 深受丹下作品感动 为原住民的房屋倾心
[感性的艺术] 年轻人齐聚一堂相互激励 从爵士乐中学习即兴
[家庭的力量] 事业上与妻子相互扶持 冷静细腻对我的帮助
[下定决心实现目标] 在书店边吃午餐边读书 毅力、专注与目标
[旅行] 只身游历欧洲七个月 建筑是创造人与人对话的场所
[大阪] 热情豪爽的城市 培养大胆、温柔的个性
……

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他的建筑屹立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他神性的空间语言是普利策美术馆等艺术殿堂的鲜明标志;他近一百五十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于简洁的形态中蕴含深厚的东方文化意蕴,被赞誉为“当代伟大的空间书写家”。
《追寻光与影的原点》即是安藤忠雄自传式散文,是他对自己建筑人生的一次完整梳理。从童年时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生活,少年时走上建筑之路的起点,到自学建筑、行走各地直至开设建筑研究所,创作出蜚声海外建筑作品,受邀在美国纽约MOMA当代艺术馆与法国蓬皮杜中心举行个展……近七十年的人生经历在平和自然的文字中徐徐展开,完整呈现建筑家自我激励、追寻梦想的一生。
书中收录大量珍贵照片,全方位展示建筑家卓越作品,同时展现他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方方面面。

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将光凝缩成最简约的存在;
建筑空间的创造便是对光之力量的纯化和浓缩。

“平凡出身,非凡设计”/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策奖得主
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自传

“安藤忠雄用最平凡的建材,创造了最丰富的建筑寓意。他的成就不仅在于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建筑佳作,而更在于他未来将赋予建筑艺术的更丰富、丰满的意义。”

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304/121/622938393/198990/cc876766/541a422aNcc7abf85.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289/139/614929516/155214/2dfb634c/541a422aNdb106f2d.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328/137/599016319/142874/191eadca/541a422bN131a1ca3.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298/157/599750650/358272/f98e0ef0/541a422cN0cf02b9f.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286/121/634623328/265155/73fca7af/541a422dN7223fae1.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373/339/388122223/245898/bcf2b2dd/541a422fNc5e64810.jpg

自七十年代起,日本的经济腾飞开始受到世界关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却几近陷入濒死状态,因此而重新被国际社会瞩目。
二○一一年,《我的履历书》在《日本经济新闻》早刊上连载,这年三月十一日下午两点四十六分,东日本遭遇了地震和海啸的袭击。
当时我正从洛杉矶出差回国,飞机抵达成田机场上空准备着陆。机舱内的我们不知道地面上发生了什么,只觉得飞机丝毫没有下降,一直在空中盘旋。
也不知过了多久,才听到播音员说由于东北地区发生了地震,飞机无法在成田机场降落,也无法与地面取得联络。安全起见,飞机最终在北海道千岁机场着陆了,不料千岁机场停满了临时降落的飞机,拥堵不堪,勉强降落也无法出舱。乘客再怎么着急,再怎么跟机长理论也无济于事,都得听航管员统一指挥,机长也爱莫能助。
我们等了很久,走出机舱时已近午夜,千岁周边的旅社全都客满,只得入住一家远离市中心的温泉旅馆。
电视新闻全都在报道东北地区惨不忍睹的受灾情况。面对这千年一遇的重大自然灾害,人类是如此无助,我为此感到愕然。
次日清晨,我不管航空公司改签哪趟航班,只想尽早回到关西。好在幸运地定到了飞往神户机场的最早班次,于是立即前往神户。
在这场几乎可称之“国难”的灾害发生那一瞬间,在飞机降落的那一刻,年轻时旅途中的一些往事掠过我的心头。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外出,不时会在旅途中遭遇不可想象的事。一九六八年六月五日,我在柏林机场听到罗伯特·肯尼迪在总统竞选中遇刺身亡的消息。“肯尼迪被暗杀了!”当时人们奔走相告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那是一九六三年罗伯特的哥哥约翰·F.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游行演说中遭遇枪击后的第五个年头。罗伯特时任约翰·F.肯尼迪总统的司法部长,为解决当时美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过许多努力。
一九六二年秋,在撼动世界格局的古巴危机中,罗伯特·肯尼迪对外虽与苏联赫鲁晓夫对立,但仍力促美苏和解,避免争端,对内则积极参与反种族歧视的民权运动,主张种族平等。
约翰·肯尼迪总统倡导新的边境政策,以“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激励国民。罗伯特·肯尼迪则大力主张铲除危害美国社会的黑手党、反对种族歧视;在哥哥遇刺后的约翰逊总统时代,呼吁立即从越南撤兵,在动荡的六十年代坚守理想,迎战重重困难。
约翰·F.肯尼迪总统、金牧师、罗伯特·肯尼迪这些年轻的领导人都相继倒在非正义的子弹之下,他们突如其来的死讯让美国社会陷入了混乱与恐慌。
当年,二十多岁的我们视这些为理想而牺牲的美国领袖为心目中的英雄。此后,他们作为典范,鼓舞了世界各地的学生与劳工投身追求自由的运动。
能如此直接而敏感地汲取时代气息,我备感幸运。
一九七九年,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遭到射杀,当时我正要从首尔机场飞往欧洲。事发后戒严令立即发布,机场被封锁。千钧一发之际得以逃往他国,真可谓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正是这几次在历史时刻上的遭遇,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只要活着,就得以历史的眼光放眼世界。
二○一○年受NHK之邀,我参加了跨年节目的录制。节目由几位嘉宾以专题小组的形式,围绕对日本的期望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话题展开探讨。
每位嘉宾都会被问“如果给现在执政的民主党打分,你觉得可以打多少分”,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三十分”。理由是民主党核心人物缺乏领导力,而没有顾及当时在座的还有时任国家战略大臣的菅直人。盐川正十郎先生和日本电产的永守重信先生给出的分数稍高,参加讨论的嘉宾们都说:“安藤先生打分还真是严厉。”
大地震后,日本成立了灾后重建研讨会,作为成员之一,我多次走访受灾地,参加各种会议,但每每怀着失望和无奈的心情踏上回大阪的新干线。
不知是不是我的提案太过具体,量化的目标令政府生畏而逃避责任,总之我的提案总是不了了之。
例如在福岛核泄漏事故的灾后重建研讨会上,今后的能源问题是大家考虑的重点,我想得可能更为具体:如果现在我们对核能的依存度为百分之三十,那么到二○三○年能否降低到百分之十五?削减的这部分一分为二,一半用天然能源代替,一半靠节能实现,再用十年时间,剩下百分之十五的核能也用其他能源替代。这样,总共用三十年逐步实现由核能向天然能源发电的转变。这三十年间,已有的能源提炼技术可能会有质的提高,而化学、物理等科技的发展进步可能会创造出新能源,其间原有的核能发电设备不断老化,需要废弃,对核电废弃物的处理也会更为妥善。
资源贫乏的日本,唯一可超越他国的就是,那种从失败中习得的、经反复钻研且不断磨砺的先进技术。
有些学者认为应该立刻废弃核能发电而代之以天然能源,对这种激进的想法我持保留意见。日本依赖核能发电已有时日,尽管未必是明智之举,但毕竟是既成事实,当务之急难道不是首先正视,再花二三十年时间慢慢用其他能源取而代之吗?

对一般的企业和民众而言,能源问题至关重要。如果不能确保稳定的能源供给,那么毫无疑问,企业定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国家。
随着各类企业大举移师海外,日本产业空洞化形势将更为严峻,失业率将大幅攀升,辛苦积累的技术资源也会面临流失的危险。
面对目前的资源、能源、粮食、灾害应对等问题,日本应举全国之力,通盘考虑、统筹,在进行灾后重建的同时,将复兴日本作为目标。
日本正面临非常危急的关头,每个国民都要有改革意识,而作为领导人的政治家们更要努力思考该如何重建,有所作为。政治家和政府官员必须放弃为一己之私的利益纷争,直面现实、放眼世界、以史为鉴,弘扬大公精神,殚精竭虑谋发展,为勤劳的民众指引正确的方向,使举国齐心协力,为重现日本的辉煌而奋斗。

上一个文学

下一个散文/随笔/书信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