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悲歌红楼梦(大家小札系列) 领读文化出品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末世悲歌红楼梦(大家小札系列) 领读文化出品截图 末世悲歌红楼梦(大家小札系列) 领读文化出品截图 末世悲歌红楼梦(大家小札系列) 领读文化出品截图 末世悲歌红楼梦(大家小札系列) 领读文化出品截图 末世悲歌红楼梦(大家小札系列) 领读文化出品截图

#电子书简介

曾扬华,1935年出生,江西泰和人。1959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直至退休。出版著作有:《〈红楼梦〉新探》《漫步大观园》《〈红楼梦〉引论》《钗黛之辨》。与人合作有:《<红楼梦>校注》《<西游记>校注》及其他著作数种。曾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现任《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红楼梦》与“味”

曹雪芹在交代了《石头记》来由的“出则”之后,写下了一首五绝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首诗是有意安放在正文开始之前的位置上,可见其重要性,它也确是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意义,其中很突出的一点是提出了“解味” 的思想,“谁解其中味”一句,不但表示了他的作品中确是有“味” 存在,而且此“味”还须要通过读者去索“解”才能获得,同时他还对读者能否“解”出来表示了几分担心。

提到文艺作品中“味”的问题,大家都会明白,这远不是曹雪芹首先提出来的,因为早在一千四五百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许多人提到了,其中最为人们所知的,当然是齐梁间人钟嵘的《诗品》所提到的“滋味”说。他首先是从肯定五言诗的作用来说的: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他同时还反复提倡作诗要有“味”:

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在品评诗歌的优劣时,有否诗“味”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所以他在贬薄永嘉诗的时候就说:

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可见诗歌的“味”,在钟嵘的诗论中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的。然而钟嵘却并不是“诗味说”的创始者,在他之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的角度都提到过这一点,如:

王充《论衡·自纪篇》说:

文必丽以好,言必辩以巧。言了于耳,则事味于心;文察于目, 则篇留于手。

陆机《文赋》说:

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

刘勰《文心雕龙》更不止一处说道:

张衡怨篇,清典可味。

——《明诗》

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

——《体性》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情采》

深文隐蔚,余味曲包。

——《隐秀》

等,都可包含在此之列。甚至文学批评史上一些重要的论著和诗论流派,如司空图的《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及以后的“神韵”派等,都和“诗味说”或“含蓄”有着这样那样相通之处,因此可以说,“诗味说”的理论是一直被继承了下来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充实和丰富它的内容。



目 录

序 001

说不完的《红楼梦》 001

《红楼梦》的“朝代年纪” 008

《红楼梦》是“淫书”吗 012

瑶华为什么不敢看《红楼梦》 017

从“末世”感,到《好了歌》 020

《红楼梦》与“味” 025

《红楼梦》的书名 038

《红楼梦》的“楔子” ——前五回 047

谈“红楼梦曲” 052

为贾雨村说几句好话——兼谈“护官符” 060




“漫”也者,似漫不经心而实精心,似非着力而又着力,似谐而庄,笑中有泪,“正经学问”外又一独立王国也。“画”之有 “漫”, “有插科打诨”,武术之有 “猴拳”“醉拳”,凡此种种,无不是的。若著述之 “漫”,则又纵横开阖,无格可循。换言之,古典小说的漫话,既非金圣叹式的评点,而又具有评点的趣味;绝非胡适式的考证,而又带上考证的深度;不同于王国维式的评论,而又处处显出评论的力量。按人物之头颅而制帽,视事件之是非而予夺,有《春秋》之微言,无腐儒之缪柱,浅者自见其浅,而深者则自见其深。至于文字形式,则更不拘一格,谓之小品也,谓之“野狐禅”亦可,或如师友晤对,或似书礼往来,平凡之中,偶有警语,闲扯之际,忽现闪光:此便是所谓“漫话”。

——诗词评鉴*人 刘逸生


《末世悲歌红楼梦》是著名红学家曾扬华先生的赏析专著。全书由70多篇文章组成,篇篇短小精悍,内容涉及广大红学爱好者所关注的种种问题,集中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作者以慎密细致的分析、平实朴素的语言阐述了这部“说不完的《红楼梦》”,摒弃了学术著作言语晦涩、艰深难懂的缺点,使得本书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可成为广大读者阅读《红楼梦》的导读。

1)著名红学家曾扬华教授的赏析专著;

2) 全书由70多篇文章组成,篇篇短小精悍,内容涉及广大红学爱好者所关注的种种问题;

3)可以作为了解《红楼梦》的导读,亦可进行研究学习;

4)语言轻松明快,可读性强;

5)装帧雅致、版式舒朗、阅读舒适。


上一个文学

下一个文学研究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