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研究年鉴(2016-2017)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茅盾研究年鉴(2016-2017)

文学 文学研究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茅盾研究年鉴(2016-2017)截图 茅盾研究年鉴(2016-2017)截图 茅盾研究年鉴(2016-2017)截图

#电子书简介

赵思运,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主任,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何其芳人格解码》《中国大陆汉诗的文化镜像》《诗人陆志韦研究及其诗作考证》等专著5部,诗集5部。

蔺春华,兰州大学文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王蒙文化人格论》《走向交融共生的民族文化张力——当代汉族作家的民族叙事研究》等专著。
《茅盾研究年鉴(2016-2017)》:
茅盾作品中另一类重要的人物序列是民族资产阶级形象,如《子夜》中的吴荪甫,《第一阶段的故事》中的何耀先、陆和通,《锻炼》中的严仲平、严伯谦等。茅盾笔下的民族资产阶级形象,大多雄才大略,意气风发,骄奢淫逸,既有管理者铁的手腕,又有爱国者血的热诚,他们想通过实业救国的方式来壮大民族资本,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但是,现实的困境却不允许他们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一方面,中国的民族资本长期受帝国资本和买办资本的双重压迫;另一方面,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又让他们在政治上看不到希望,加之资本家自身的利益诉求,使他们没能将庞大剩余资本用于再生产,而是玩起了金融投机,最终惨败。在这种情形下,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都暴露无遗,但是他们接下来的选择和走向,茅盾始终没能给出答案,即使在勉力完成的《子夜》当中,茅盾也只是让斗法失败后的吴荪甫逃到了庐山,并没有预示他将来可能会做出的打算。而其他的资本家形象在作品中只是表现出了资产阶级特有的一些性格特征,没有写出他们在困境当中的可能性发展。
小说对社会现实和时代环境的反映,可以是一种共时性的横向截面,也可以是一种历时性的纵向展现,但无论是横截面也罢,纵向展现也罢,它在小说中应该有其完整性。但是在茅盾的长篇小说中,我们却看不到这种完整性的存在。
茅盾小说所展现的社会现实,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已经过去的社会事件的反映,另一种是对正在发展中的社会现实的反映。《虹》本来预计从“五四”写到大革命时期,算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但是只写到五卅运动。这样一来,以梅女士为中心的革命者的人物群像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趋向就呈现出很大的空白。同时,五卅运动是读者已知的确定的历史事件,而人物的命运和情节发展却是未知的,甚至已经完成的作品篇章也没有为我们提供出可能性的发展趋向。这就造成了社会时代环境在小说作品中的片段式反映,失去了历史完整性的意义。《第一阶段的故事》虽然完整展现了上海战争的惊心动魄,但是作者却没有在战争结束后,提炼出一种对战争或革命中人的本质的把握,将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之间的联系切割开来,弱化了它对表现小说主题意蕴的重要作用。同时,作品忽视了这场战争在整个战争历史中的位置和作用,使文本社会环境的呈现显得碎片化。《霜叶红似二月花》在一定程度上试图完成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之间的融合,但是由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并没有在有限的篇章内得以充分展开,所以对社会环境的表现始终显得很薄弱,使这部作品的时代感明显不如作家的其他作品。《腐蚀》中的日记从1940年9月25日,写到1941年2月10日,其背景是皖南事变前后。可见,作品完全是以社会事件的发生和结束为结构框架,来体现茅盾用创作反映那一时期社会重大事件的迫切愿望。但是由于作家没有展现出主人公赵惠明最终的去向,就使得这一社会背景的意义没有充分显现,同时也由于人物命运的不完整而没有显示出作品对社会时代环境的认知。
……
第一篇 茅盾研究大事记
2016年茅盾研究大事记
2017年茅盾研究大事记

第二篇 重要论文
论衡
上海的文学经验
——小说中的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
茅盾“未完成”长篇小说探析
文学史视野与茅盾的神话研究
茅盾与20世纪中国土地革命叙事
茅盾与中国大西北的结缘
作为畅销书的《子夜》与1930年代的读者趣味
传统文化在民国教育体制下的整合与提升
——以茅盾早期作文与教师批语为例
精英的离散与困守
——《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绅缙世界
论茅盾理论倡导与小说创作的矛盾与张力
商务印书馆的用人机制与茅盾的成名之路
茅盾自然主义的创作实践与认同危机——以《子夜》为中心
茅盾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编辑活动
逻辑理性建构与茅盾《子夜》的革命叙事
茅盾研究刍议
茅盾社会进步视野下的妇女解放理论
论文本细读在茅盾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地位——重读《中国现当代文学茅盾眉批本文库》
重估
从汪蒋之争到“回答托派”:茅盾对《子夜》主题的改写
论《子夜》对1930年中国民族工业危机反映的真实性
多多头是一个“新农民”?
左翼文化界的尴尬遭遇——以开明版《茅盾选集》为例
茅盾译诗的症候式分析
史料
茅盾代理《时事新报》主笔史实及新发现的佚文考证
茅盾佚文三篇考证及其他
茅盾父亲沈永锡逝世年份的探究
木心与茅盾
从茅盾给丁景唐的一封信说起
新发现的有关茅盾的几则史料
……

第三篇 论著评价
第四篇 论文索引
《茅盾研究年鉴(2016-2017)》系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与浙江省桐乡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编撰的“茅盾研究丛书”之一。茅盾是新文化运动和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研究年鉴(2016-2017)》全面整理了2016-2017年间茅盾研究大事记、关于茅盾的重要研究论文、论著,以及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的要目与摘要,为文史专家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重要资料,以便更好地传承茅盾研究。
大雅今朝,凤鸣桐乡。我们的灵魂在倾听:文化创造的源泉在充分涌流,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在持续迸发,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脚步,近了!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为了迎接中华民族新一轮凤凰涅槃,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袂奉献“凤鸣丛书”,作为我们的献礼!
“凤鸣丛书”作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最新学术成果和创作成果,是浙江传媒学院博雅学术在人文积淀厚实的桐乡文化土壤中绽放的文明之花。风雅桐乡,人杰地灵,曾经涌现了朱子学家张履祥、学者吕留良、廉吏严辰、太虚大师、文学巨匠茅盾、艺术巨匠丰子恺、艺术大师木心、摄影大师徐肖冰、篆刻大师钱君匋、漫画大师沈伯尘、编辑家沈苇窗、出版家陆费逵、著名画家吴蓬、著名新闻工作者金仲华、著名女将军张琴秋等。这些文化名人,构成了桐乡的“城市符号”,凝聚成桐乡文化的“魂”。桐乡的优秀文化传统,理所当然地成为浙江传媒学院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教育资源,同时,也滋养了浙江传媒学院学子的精神文化肌理。
文学院是浙江传媒学院设立最早、办学历史最久的院部之一,拥有戏剧影视文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4个本科专业及戏剧影视文学(编剧与策划)、汉语言文学(涉外文秘)2个本科专业方向。现有浙江省“十一五”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十二五”省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戏剧戏曲学方向),“十三五”省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影视艺术理论与批评方向、影视编剧与创作方向);“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文化与传播),“十三五”校级一流培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和艺术学理论。戏剧影视文学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和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大类是校级重点专业。文学院现拥有省级研究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学院学术实力强,科研成果丰富,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厅局级项目60余项,各级教改项目近20项;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文学作品10余部。学院教学水平高,育人业绩好。文学院学生近年在柏林华语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青年电影人培养计划”、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等国际赛事以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环保部剧本征集、全国大学生征文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大赛中获奖30多项。

上一个文学

下一个文学研究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