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文学经典导读:小说大师穆丽尔·斯帕克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苏格兰文学经典导读:小说大师穆丽尔·斯帕克截图 苏格兰文学经典导读:小说大师穆丽尔·斯帕克截图 苏格兰文学经典导读:小说大师穆丽尔·斯帕克截图

#电子书简介

《小说大师穆丽尔·斯帕克/苏格兰文学经典导读》:
作者如此看似漫不经心地提及其他的时间段,在各个时期之间来回穿梭。对此虽说我们读者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但是随着阅读的进行,我们发现这是该小说的基本叙述手法。于是,我们对“现在”的概念也逐渐变得模糊朦胧起来。
小说中另外一个关键时刻出现在校门口发生的一幕之后的几页。神秘的布罗迪小姐的出现,让整个故事的叙述开始进入到时间与话题的不断切换之中。与此类似的是,她的出现以及身上带有的专横且迷人的特点,也使得男孩们不再是叙述的对象,这符合女孩们和我们读者双方的感受。也许,小说讲述的并不是关于年轻人的爱情故事,而且目前来看,我们也不知道下面作者要讲述什么故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关于旧爱的故事,是简·布罗迪小姐在40岁左右时的爱情生活。就女孩们自己的爱情经历而言,对性的好奇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阶段,最早的体现便是桑迪在离校后与比她大很多的泰迪·劳埃德之间短暂的情感纠葛。)
此时,我们读者感到好奇的不仅是布罗迪小姐的性格特点,而且还有她和这群女孩子之间的奇怪关系,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弄清楚。于是,我们当然想更多地了解这些人物的过往,因为我们似乎刚好赶上了正在发生的某些事情。这样一来,作者用倒叙的手法来叙述以前的时光显得顺理成章。例如,布罗迪小姐在榆树下给女孩们上历史课,她这种违背常规的授课方式和内容也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
不过,在本章的结尾处我们可能会感到有一点吃惊,因为它并没有重新回到小说开始时的女孩们在学校的第四个学期。从下一章的阅读中我们发现,小说从女孩们的第一个学期开始讲述。我们回到了另一个新的“现在”,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开始叙述女孩们的在校时光。实际上,在读第一遍的时候,我们就不自觉地忘记了小说的开篇,而一旦发现在读了几章之后,我们又重新回到了开头,进入到女孩们在校期间的某个时间段,这让我们惊讶不已。在小说中,只要一回到该场景,哪怕是在几百页之后,作者穆丽尔·斯帕克也会泰然自若地继续写下去,似乎并没有被打断过:“她们和她一同走到电车站……”(第112页)
假如读者在第一章结尾处期待进入到未来的话,我们的确会得偿所愿,但是这个未来与我们想象中的未来相去甚远。它并没有回到小说开头部分在校门口发生的一幕,而是以一种漫不经心似的预言方式,通过其中一个女孩的经历就很突然地进入了更遥远的未来:“(玛丽·麦格雷戈)23岁的时候,在一场旅馆大火中丧生,……”这是一种更为与众不同的时间转换方式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大部分小说都不会像这样很突然地大幅度跨越时间顺序,我们也不清楚斯帕克为何这样做。
如果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斯帕克的跳跃性叙述只是暂时性的,无关要紧,那从第二章开头部分起,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错了。因为第二章不仅继续不厌其烦地讲述玛丽·麦格雷戈的生前死后,并且还让我们不断在时空之间来回跳跃,这让我们多少感到有些迷惑不解。
……
版本说明
穆丽尔·斯帕克及其小说作品
斯帕克与苏格兰
斯帕克的小说创作类别
斯帕克生平掠影
斯帕克其他小说一瞥

小说中的叙事
如何讲述故事
小说如何展开叙述各个事件
故事叙述方面的妥协
“现在”是何时?

小说及其所处的年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生活
简·布罗迪和法西斯主义
简·布罗迪和希特勒

小说中的宗教
桑迪的皈依
简·布罗迪:事出有因的罪人
桑迪与天主教

简·布罗迪简评
我们该如何来看待她?
书中其他人物如何看待她?
新旧布罗迪帮
也许可以求助于作者?

桑迪·斯特兰杰和布罗迪帮
白日梦、故事和真相

精选参考书目
译后记
作为现代苏格兰作家的代表之一,穆丽尔·斯帕克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其作品风格独特,一方面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反复出现,另一方面虚构的角色和场景穿插其中,实现了现实性与虚构性的完美结合,给读者带来了一场阅读的盛宴。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是斯帕克的代表作。本书甫一出版便成为文学评论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苏格兰文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他们对这部作品的热情经久不衰。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该作品带有作者本人的经历与情感表达,另一方面也是其独特的写作手法使然。斯帕克在写作中善于将看似凌乱无序的事件交织在一起,使得读者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各种不同的场景,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一时间难以理清头绪,大有雾里看花之意味。但是如果认真研读就会发现,斯帕克的情节和人物设计实际上蕴含着复杂巧妙的构思,具有明显的指涉性。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苏格兰文学研究专家大卫·S.罗布撰写了该导读。导读从斯帕克的生平谈起,分析了其作品的风格特点,继而以《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为研究对象,详细解读了作品中叙事的时间背景、人物性格以及宗教溯源等。其中关于人物桑迪·斯特兰杰的笔墨较多,既有其成长的轨迹,也有其心灵的历程。由于斯帕克本人曾经经历过宗教信仰的改变,她在作品中也将此作为重点进行渲染,具有十分主观的情感色彩。导读在分析人物之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这一话题,只是宗教信仰因人而异,西方有着悠久的宗教传统,其间也充斥着各种教派之间的口诛笔伐、相互攻讦。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在阅读此文时应该抱有正确的观念,坚持无神论的唯物主义思想,方能辨伪存真,抓住问题的本质。
2018年10月31日,为筹备在南京召开的苏格兰文学研讨会设置的会议邮箱里收到了一封信,正是这封信开启了本套书的策划与翻译工作。来信者是时任苏格兰文学研究会(ASLS)副会长的科比特(John Blair Corbett)教授,他在信中表达了在中国推介苏格兰文学的热情,并询问是否有可能合作在中国翻译出版该研究会编辑出版的《苏格兰文学笔记》(Scotnotes)系列。在国内编译出版一套以“苏格兰文学”冠名的丛书?这可是一个令人忐忑的提议。
说起《哈利·波特》系列、《金银岛》、罗伯特·彭斯的诗歌等作品,国内读者无论老幼可能都会有所了解,甚至对其中一些耳熟能详;说起苏格兰,大家也会自然想到它峻美的高地、昂扬的风笛和别致的格子裙,当然还有近年来沸沸扬扬的独立公投等政治历史事件,但要说起苏格兰文学,人们则不免要发出疑问:面积不足8万平方公里的苏格兰有自己的文学吗,它不就是英国文学吗?T.S.艾略特在1919年还以“有过苏格兰文学吗”为题写过评论,令人更加怀疑苏格兰文学单独存在的合法性。质疑依然存在着,但人们也渐渐看到,文学成就未必与地域面积形成正比关系;苏格兰文学自带传统和历史感,也并不完全等同于英国文学。沃尔特·司各特、罗伯特·彭斯和托比亚斯·斯摩莱特等等为众人熟知的作家的苏格兰身份和写作的苏格兰属性日渐得到研究者的关注,现当代苏格兰作家穆丽尔·斯帕克、埃德温·摩根、詹尼斯·加洛韦的创作也是风生水起、引人瞩目,这些都加强了苏格兰文学的整体影响力,而苏格兰文学研究的学科建设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格拉斯哥大学始见端倪。

上一个文学

下一个文学研究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