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增订版)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增订版)

宗教 佛教研究著作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增订版)截图 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增订版)截图 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增订版)截图

#电子书简介

圣凯,1972年生,浙江省苍南县人,世界佛教论坛多次由圣凯教授团队执行。现为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副所长、日本大谷大学特别研究员,普陀山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广东尼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兼任《佛学研究》执行主编、《真如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主编、《宝庆丛书》(宗教文化出版社)副主编、《真如因明丛书》(中华书局)副主编、《禅学研究》编委。 出版成果有《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善导大师的忏悔思想与礼赞仪》《喜怒哀乐——佛教情绪观》《四大净土比较研究》《中国佛教忏法研究》《无悔人生——佛教忏悔观》《摄论学派研究》《晋唐弥陀净土的思想与信仰》《禅心无语》(散文集)《中国佛教通史》(第三卷)及其他卷的部分章节等。

前言:中国汉传佛教礼仪的形成及其意义 /1

第一章 中国汉传佛教的忏法 /11

第一节 中国汉传佛教忏法的成立与发展 /14

第二节 近世通行的几种忏法 /21

第二章 汉传佛教寺院的日常行事 /49

第一节 寺院的节日活动 /51

第二节 寺院的日常行事 /65

第三章 汉传佛教寺院的法会 /95

第一节 度亡与荐福法会 /98

第二节 修行与讲经法会 /137

第三节 传戒与方丈升座法会 /155

第四章 汉族僧人服装的演变与发展 /189

第一节 僧衣的来源与形成 /191

第二节 汉族僧服的演变与发展 /199

第五章 中国汉传佛教的法器 /207

第一节 序说——法器的种类 /209

第二节 庄严具及供佛具 /212

第三节 携行器 /229

第四节 中国汉传佛教的梵呗及其法器 /247

第六章 中国汉传佛教徒的日常生活礼仪 /269

第一节 汉传佛教的称谓 /271

第二节 礼敬三宝的礼仪 /289

第三节 行住坐卧的威仪 /293

结语 /297

参考文献 /301

后记一 /310


《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增订版)/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研究丛书》介绍了中国汉传佛教的忏法、汉传佛教寺院的日常行事、汉传佛教寺院的法会、汉传僧服的演变、汉传佛教的法器、汉传佛教徒的日常生活礼仪等。

《中国汉传佛教礼仪》介绍了中国汉传佛教的忏法、汉传佛教寺院的日常行事、汉族僧服的演变、中国汉传佛教的法器、中国汉传佛教徒的日常生活礼仪等内容。

本书曾作为各大佛学院、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教材,广受好评。


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38116/38/16474/1442958/5fc61498Ef5115f96/528e6cd1a970b2bf.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48696/20/16442/1370035/5fc61498Ee72ffa33/5895686702fb7b41.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51401/19/8790/1481496/5fc61498Ea4ce364a/749ba539ad764446.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31122/25/18252/1811986/5fc61499Ea7fc3abc/68c1e6c426ad8068.jpg
无有规矩,不成方圆,古人的遗训振聋发聩。凡夫众生在业力的感召下,心随境转,行为、语言莫知所从;尤其在末法时代,去圣时遥,如果没有约束力量,则清静之心很容易受到污染。所以,经中说“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目的都不外乎束身摄心。修行佛道者,正是通过遵守佛陀及祖师们的遗教,调治三业,折伏过非,从而成就道业。所以培养人才,礼法不得不严,规矩不得不立;这是为了防微杜渐,由循规蹈矩而任运无犯,终铸成道器。
佛教自从印度东传以来,经过近两千年在中华大地生根、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素重礼仪,有“礼仪之邦”的称呼,所以中国人对印度佛教的吸收与容纳,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礼”作为取舍标准的。同时,佛教本身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中国的祖师大德能够应机施教,主动从中国固有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使佛教能够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从而成为中国化的宗教。
对于佛教与中国儒道文化的互动、交涉,以前我们主要注重思想层面,很少注意到三者在礼仪、文化上的互相吸收。其实,佛、儒、道三家在礼仪层面的交涉、吸收,更为具体、明显,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礼仪风俗的潜移默化作用远比译经、讲经、创宗,立说等传教方式更为有效,更容易被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所接受。同时,佛教的传播,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移风易俗的作用;它不但带来了许多新的风俗,也改变了许多旧的礼制。

上一个宗教

下一个佛教研究著作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