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研究系列·佛教征服中国:佛教在中国中古早期的传播与适应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佛教征服中国:佛教在中国中古早期的传播与适应截图

#电子书简介

许理和(ErikZürcher,1928—2008),荷兰莱顿(Layden)大学教授,1969年创设莱顿大学汉学院现代中国资料中心,1974—1990年任该校汉学院院长,期间还兼任该校中文系主任。其zui大的兴趣是“当东方遇到西方”,既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适应,也探讨明末清初耶稣会来华史,设法了解中国在接受外来影响时的反应与适应过程。1959年他以《佛教征服中国》获得博士学位,该书于当年出版后久享盛誉。此外他还著有《中国耶稣会士传记,约1580—1680》、《佛教、基督教与中国社会》、《佛教:在词语、地图与图片里的起源与传播》。


李四龙,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1993—199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以“智顗思想与宗教派佛教的兴起”获博士学位,2001—2002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在哈佛燕京学社、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访问学习。其研究重点为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与比较宗教学,是国内较为知名的宗教学专家。

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章绪论

一、“中国佛教”

二、“士大夫”和“士大夫佛教”

三、有教养的僧人

四、早期资料

史传著作

早期护教及传教文献

第二章历史概观(公元14世纪初)

一、汉代佛教

二、三国时期

三、西晋

第三章建康及东南佛教

一、导论

二、第一阶段

三、第二阶段

四、最后阶段:桓玄篡权与刘裕的崛起

五、结论

附录一:公元340年论争的有关文献

附录二:郗超《奉法要》

附录三:支遁《释迦文佛像赞并序》

第四章 襄阳、江陵和庐山的佛教中心及北方佛教的影响

襄国和邺的佛教

格义

道安及其北方信众

道安在襄阳的寺院生活及寺院组织

在襄阳与士大夫、王室的联系

襄阳的宗教活动

净土信仰

襄阳的学术活动

襄阳沦陷及分张徒众

江陵的佛教中心

其他弟子

道安在长安(公元379385年)

与长安王室的联系

译经活动

释慧远(公元334417年)

慧远在襄阳的青壮年时期(公元334378年)

法师与山林

慧远的教团:同学、弟子和俗家信众

与王室、士大夫的联系

庐山慧远的俗家信众

“禅那”与阿弥陀佛信仰

“佛身”

其他宗教活动:毗奈耶和阿毗达磨

学术活动

公元402年僧伽地位的论争

附录:释慧远传

第五章 “信仰的辩护”:公元4世纪及5世纪初的反对僧权和护持佛教

士大夫排斥佛教:反对僧权的种类

反对僧权:政治经济的论点

反对僧权:功利主义的论点

反对僧权:文化优越感的论点

佛教的反驳

宗炳的说法

《山海经》

周庄王

昭王和穆王

孔子和西方圣人

燕昭王

阿育王舍利

反对僧权:道德的论点

附录:《周书异记》和古本《竹书纪年》

第六章 “蛮族的皈依”:佛道冲突的早期历史

道教

化胡说

《化胡经》

佛教的回应

方便善巧

三圣东行说

伏羲和女娲的佛教诠释

张道陵的佛教外衣

参考书目

汉语人名和术语索引

非汉语人名和术语索引

译后记


信奉佛教的中国人成为了佛教中国化的积极推动者,他们希望通过中国化,特别是与儒教融合,以减少社会和政权对佛教的抵触。荷兰汉学家许理和的著作《佛教征服中国》,不仅研究了佛教对中国的改变,更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影响。所以,二者的关系是双向的,我们也可以说是中国“征服”了佛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王皓月

本书极具价值。其主要贡献在于对四至五世纪中国佛教发展史的描述。其*的兴趣是“当东方遇到西方”时的反应,他既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适应,也探讨明末清初耶稣会来华史,设法了解中国对外来影响的适应过程。另外,近年来神学研究者亦开始注意到许理和对天主教在中国传播(又称为「儒家一神教」)的研究贡献。

——史谦德(DavidStrand)

《佛教征服中国》主要分析公元5世纪前佛教在中国初传及发展的过程及特点。自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孕育出独特的中国佛教,这至少经历了三四百年。东晋庐山慧远以前的中国早期佛教,就是一部中国人如何回应佛教这种外来文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外僧人如何同化两种不同文化的历史。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独特的视角重现了这段激荡人心的历史画卷,叙述了公元4世纪、5世纪初中国南部和中部地区佛教的特点,剖析了佛教在当时中国传播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当时的夷夏关系、政教关系和佛道关系,并以丰富的资料反映了当年中外僧人的弘法生涯。

上一个宗教

下一个佛教研究著作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