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乐、兴诗、立礼:中职生品行教育读本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成乐、兴诗、立礼:中职生品行教育读本截图

#电子书简介

苏宪国,副教授,从事语文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29年。主持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于2010年7月结题;参与国级、省级科研课题四项,分别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项结题。


龙菲,讲师,锦州市现代服务学校语文德育教研室负责人,语文专任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17年,主讲语文、口语、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发表省、市级论文若干篇,参与国级、省级课题若干次,讲授的语文课例获省一等奖,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一)

【乐海拾音】 梅花三弄
梅花历来是中国各类文艺作品中高洁品性的代表,古琴名曲《梅花三弄》是一部经典佳作。曲子又名《梅花引》,原是晋朝(东晋)善音乐的武将桓伊所作的笛曲,后改编成琴曲,琴曲乐谱最早见于1425年的《神奇秘谱》。
相传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舟行秦淮河时曾邀请有“笛圣”美称的桓伊奏笛曲,桓伊奏以《三弄》,桓伊当年奏笛之处便被称为“邀笛步”。“三弄”指同一段曲调重复演奏三次。《梅花三弄》是对梅花在寒风中绽放,不屈不挠个性的赞美,每一“弄”都是一次主题的展示。
古琴曲《梅花三弄》清澈淡雅,又高亢流畅,每一“弄”均有变化,体现出嫣红点点、潺音泛泛的空灵意境。

【兴诗雅言】 诗经•蓼莪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注释
1蓼蓼:长又大的样子。
2 匪:通“非”。
3 劬劳:与下章“劳瘁”都是劳累的意思。
4 蔚:一种草,即牡蒿。
5 劳瘁:因辛劳过度而致身体衰弱。
6 瓶:汲水或酒的器具。
7 罍:盛水或酒的器具。
8 鲜民:寡孤的人。
9 怙:依靠。
10 衔恤:含忧。
11 鞠:养。
12 畜:喜爱。
13 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14 腹:指怀抱。
15 昊天:广大的天。
16 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17 发发:读如“拨拨”,风疾的样子。
18 穀:善。
19 律律:同“烈烈”,山风大的样子。
20 弗弗:同“发发”,风疾的样子。
21 卒:终,指养老送终。

译文
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吗?原来不是莪蒿,是没用的青蒿。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受尽了辛劳!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吗?原来不是莪蒿,是没用的牡蒿。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竟积劳成疾!小瓶的酒倒空了,那是酒坛的耻辱。孤独的人与其在世上偷生,不如早早死去的好。没有父亲我可以依仗谁?没有母亲我可以依靠谁?出门在外,心怀悲伤,踏入家门,像没有回到家一样(家里空荡荡)。父亲母亲生我养我,你们抚爱我疼爱我,使我成长,培育我,照顾我庇护我,出入都看顾我。我想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好像苍天的无穷无尽。南山高峻,狂风发厉。别人都有养育父母的机会,为何只有我遭此祸害!南山高峻,狂风疾厉。别人都有养育父母的机会,唯独我不能终养父母!

赏析
本诗选自《诗经•小雅》,共六章,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即前两行)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中间两章(第三行和第四行)写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孩子的深爱;后两章(第五至第八行)进一步抒发对父母的感情。本诗表达的是孝顺父母之情。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社会道德情感的体现,此诗是以充沛情感表现这一美德的早期作品,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编写说明


上篇

(一)
梅花三弄
诗经•蓼莪/诗经•关雎
中庸(节选)

(二)
阳光三叠
长歌行/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左传•石碏谏宠州吁

(三)
春江花月夜
短歌行 /咏怀诗(其一)
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四)
十面埋伏
饮酒(其五)/ 归园田居(其一)
国语•召公谏厉王弥谤

(五)
霸王卸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
国语•叔向论忧德不忧贫

(六)
喜相逢
过故人庄 /黄鹤楼
楚辞•卜居

(七)
姑苏行
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八)
鹧鸪飞
杂诗(其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九)
百鸟朝凤
行路难 /春望
墨子•公输

(十)
二泉映月
蜀相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道德经(节选)

(十一)
光明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钱塘湖春行
论语•微子篇(节选)

(十二)
步步高
赋得古原草送别 /赤壁
大学(节选)

(十三)
平湖秋月
秋夕/无题
曲礼•敖不可长

(十四)
春节序曲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礼记•子柳之母死

(十五)
塞上曲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渔家傲•秋思
孟子(节选)


下篇
(十六)
嘎达梅林
苏幕遮•怀旧/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荀子•修身(节选)

(十七)
梁山伯与祝英台
江城子•密州出猎/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墨子•法仪(节选)

(十八)
白石道人歌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鹊桥仙•纤云弄巧
庄子•渔父(节选)

(十九)
思乡曲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
诫子书

(二十)
红旗颂
满江红•写怀/ 关山月
五柳先生传

(二十一)
长城谣
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
颜氏家训•勉学(节选)

(二十二)
乌苏里船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朋党论

(二十三)
红旗飘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义田记

(二十四)
黄河大合唱
过零丁洋 / 天净沙•秋思
爱莲说

(二十五)
祝酒歌
山坡羊•潼关怀古/石灰吟
教条示龙场诸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二十六)
我爱你,中国
竹石 /己亥杂诗
近思录•为学(节选)

(二十七)
广陵散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水调歌头•拍碎双玉斗
智囊全集•自有宇宙以来

(二十八)
渔舟唱晚
狱中题壁 /西江月•井冈山
曾国藩家书(节选)

(二十九)
紫竹调
忆秦娥•娄山关
为学一首示子侄

( 三十)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七律•长征
勤训


编后语

本读本以学年为单位分成上下两篇,每篇以教学周为单位,每两周完成一组“乐海拾音”“兴诗雅言”“立礼人生”的学习。共选取116个优秀篇目,通过有声的乐曲、有形的诗词、有示范的榜样,实现“春风化雨润无声”的思想价值引领,培养符合新时代精神要求,具有“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中职生人才。


本读本以我国优秀传统诗词、古代名家名文、经典民族音乐篇目为载体,引导中职生了解、学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积淀的精神文明财富,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角度对接中职生隐性人格的培养,引导中职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拓宽中职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渠道。

编写说明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职教育不仅为国家培养及储备应用技术水平过硬的基础性人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广大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必须引导中职生培养一种思想文化的自觉,全面地、深入地认识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文化;必须激励学生志向高远、敢于担当、不懈奋斗、勇于创新,并树立为祖国繁荣昌盛、为人类和平进步奋斗的精神信念。


本读本以我国优秀传统诗词、古代名家名文、经典民族音乐篇目为载体,引导中职生了解、学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积淀的精神文明财富,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角度对接中职生隐性人格的培养,引导中职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拓宽中职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渠道。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现代化职业的发展,全人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有广博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有完善的人格修养和高雅的志趣情操。本读本以学年为单位分成上下两篇,每篇以教学周为单位,每两周完成一组“乐海拾音”“兴诗雅言”“立礼人生”的学习。本读本共选取116个优秀篇目,通过有声的乐曲、有形的诗词、有示范的榜样,实现“春风化雨润无声”的思想价值引领,培养符合新时代精神要求,具有“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中职生人才。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当我们大力培养的这些基础性人才懂得欣赏名曲、名诗、名画的时候,我们职业教育才会脱胎换骨。“人民教育家”于漪说:“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别人给予的,更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实践,用勤奋和智慧创造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丽莎修女说:“生命是机遇,……生命是美丽,……生命是福气,……生命是梦幻,……生命是挑战,……生命是责任,……生命是财富,……生命是生命。”


在人生天地之间,白驹过隙之际,我们每一位中职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引导我们中职生,用人类最优秀的精神瑰宝为自己的人生涂上最绚丽的色彩。本读本的编写立足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职生实际需求,尝试学科跨界融合,全方位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们希望,通过学习本读本,中职学生不仅能收获文化知识,获得智的提升,而且能感受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获得德的启迪,既做一个能放眼世界,有包容胸襟的现代新人,又做一个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滋养的堪当国家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由于编者认识水平和实际经验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纰漏,望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编 者
2020年3月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