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海洋盐卤地质学科学与自然 图书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包邮:海洋盐卤地质学科学与自然 图书

科学与自然 海洋学

  • ISBN:9787521007602
  • 作者:李乃胜
  • 包装:平装
  • 印次:1
  • 品相:10成新
  • 字数:0
  • 开本:16开
  • 版次:1
  • 页数:0
  • 主题词:暂无
  •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6-01
  • 读者对象:暂无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包邮:海洋盐卤地质学科学与自然 图书截图

#电子书简介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海洋盐卤地质学
作者:李乃胜,徐兴永,杨树仁等著
定价:128.0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6-01
ISBN:9787521007602
印次:
版次:
装帧:
开本:

内容简介

海盐产业的基础是卤水资源。在沧桑演变的地质过程中,古老的海水经过复杂的地下物理化学过程变成了“盐卤”,而盐卤是大自然赐予当今人类的特殊礼品——可再生的地下液体金属矿山。
遗憾的是几千年来人类只知道“鱼盐之利”的廉价索取,甚至是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一直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不关注盐卤资源的利用和有序持续开采,更不考虑资源修复!括我国在内,对海洋盐卤的研究相当欠缺,甚至没有像样的专业科研团队,没有成套的调查研究装备,没有系统的研究论文发表,更没有像样的研究专著。因此,这是撰写《海洋盐卤地质学》的意义所在!

目录

前言/序言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海水覆盖地球表面积的70.8%。大自然来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温床;大气的襁褓;矿产的源泉。人类社会来说,海洋是航运的通道;商贸的窗口;环境的净土;资源的宝库。因此,中国作为雄踞洋西岸的泱泱海洋大国,理应大踏军海洋。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屋建瓴地倡导谋海济国、经略海洋,明确提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世界共有一片海洋的基础上,呼吁全人类拥抱海洋世纪,共筑蓝色辉煌。
当前,世界范围内海洋竞争愈演愈烈,突出表现为:新一轮蓝色圈地、新一轮资源竞争、新一轮科技较量。是争相控制国际公共海域,抢占人类未来的战略性资源,其竞争之激烈已达到“白热化”程度。这一切都说明,海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500年以来的海洋“商业文明”即将在新世纪转化为海洋“工业文明”。
海洋是地球的命脉,海洋在全球范围内调控生态、滋养生命、影响经济、孕育文明。海洋的本质是海水,而海水的是盐分。盐是百味之祖、化工之母、生命之源。标准海水具有35的恒定盐度值,而海洋均深度4000米,可以想象,如果把海洋中的盐分都提取出来堆放到陆地上的话均厚度将超过200米,可见其资源量何等巨大!
我国海盐产业历史、规模庞大,一直全世界。从5000年前“夙沙氏”在莱州湾畔煮海为盐,到商周时代大量盐场遗址的考古发现,再延伸到古齐国依靠“私盐官营”而成为五霸之首、七雄之冠。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证明,古代的中国在全球海盐领域独领风骚。从秦汉至明清朝,海盐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命脉,盐道、盐关、盐运、盐商、盐帮等围绕海盐的机构,在历朝历代都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渤海沿岸是我国的盐卤产业密集区,莱州湾畔尤为突出。黄海之滨,是苏北沿海,具有广袤的地下卤水资源,自古也以盛产“原盐”驰名中外。但,我国的海盐产品主体上仍然是以资源型、原料型的“盐、碱、溴”出口上市,今天亟须以自主创新为支撑的“颠覆性”转型升级。以卤水资源利用为目标,打造新型的健康产业、新型环境产业、新型高纯金属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盐业”“白地绿化”“核电上山”和“水盐联产”。
海盐产业的基础是卤水资源。在沧桑演变的地质过程中,古老的海水经过复杂的地下物理化学过程变成了“盐卤”,而盐卤是大自然赐予当今人类的特殊礼品——可再生的地下液体金属矿山。
遗憾的是几千年来人类只知道“鱼盐之利”的廉价索取,甚至是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一直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不关注盐卤资源的利用和有序持续开采,更不考虑资源修复!括我国在内,对海洋盐卤的研究相当欠缺,甚至没有像样的专业科研团队,没有成套的调查研究装备,没有系统的研究论文发表,更没有像样的研究专著。因此,这是撰写本书的意义所在!它的付梓出版,本身充满了创新性和挑战性。




目录
第1章概论
1.1海水的起源
1.2海盐的起源
1.3生命起源于海洋
1.4盐卤与地质
1.5盐卤与化工
1.6盐卤与健康
第2章海洋盐卤矿藏的形成与演化
2.1盐卤矿藏的成因理论
2.2海洋盐卤矿藏的成矿机制
2.3海水浓缩实验
2.4莱州湾地下卤水成因分析第3章地下盐卤资源的调查勘探…3.1地下盐卤资源地质调查
3.2地下盐卤资源地球物理勘探
3.3地下盐卤资源钻探勘查
3.4地下盐卤资源调查勘探工作过程第4章 海洋盐卤地球化学特征4.1海洋盐卤的化学组成
4.2海洋盐卤的物理化学特征

4.3海洋盐卤与内陆古卤水的对比分析

4.4地下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第5章海洋盐卤与人体健康5.1海盐的天然健康特性
5.2海盐与生命
5.3海盐与微生物
5.4海盐服务人类健康
5.5海盐与人体免疫力
第6章海洋盐卤资源评价与开发6.1海洋盐卤资源储量评估·
6.2盐卤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6.3潮间带新型卤水资源远景评价
第7章海洋盐卤产业
7.1海洋盐卤产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7.2海洋盐卤化工产业
7.3海洋脱盐与新型水业
7.4海洋盐卤健康产业
7.5海洋盐卤与高纯金属产业
7.6海洋环境产业
7.7新型卤源产业的发展与展望


前言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海水覆盖地球表面积 708%。就大自然来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温床;大气的 襁褓:矿产的源泉。就人类社会来说,海洋是航运的通道;商贸的窗 口:环境的净土;资源的宝库。因此,中国作为雄踞洋西岸的泱 泱海洋大国.理应大踏军海洋。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时期.高屋建瓴地倡导谋海济国、经略海洋,明确提出实施“海洋强 国”战略、“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 体”。在全世界共有一片海洋的基础上,呼吁全人类拥抱海洋世纪,共 筑蓝色辉煌。

当前,世界范围内海洋竞争愈演愈烈,突出表现为:新一轮蓝色 圈地、新一轮资源竞争、新一轮科技较量。是争相控制国际公共 海域.抢占人类未来的战略性资源,其竞争之激烈已达到“白热化” 程度。这一切都说明,海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500年以来 的海洋“商业文明”即将在新世纪转化为海洋“工业文明”。

海洋是地球的命脉,海洋在全球范围内调控生态、滋养生命、影 响经济、孕育文明。海洋的本质是海水,而海水的是盐分。盐是 百味之祖、化工之母、生命之源。标准海水具有35的恒定盐度值,而 海洋均深度4 000米,可以想象,如果把海洋中的盐分都提取 出来堆放到陆地上的话均厚度将超过200米,可见其资源量何等 巨大!

我国海盐产业历史、规模庞大,一直全世界。从5 000

前“夙沙氏”在莱州湾畔煮海为盐,到商周时代大量盐场遗址的考古

发现.再延伸到古齐国依靠“私盐官营”而成为五霸之首、七雄之冠。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证明,古代的中国在全球海盐领域独领风骚。从秦汉至明清王朝,海盐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命脉,盐道、盐关、盐运、盐商、盐帮等围绕海盐的机构,在历朝历代都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渤海沿岸是我国的盐卤产业密集区,莱州湾畔尤为突出。黄海之滨,是苏北沿海,具有广裹的地下卤水资源,自古也以盛产“原盐”驰名中外。但,我国的海盐产品主体上仍然是以资源型、原料型的“盐、碱、溴”出口上市,今天亟须以自主创新为支撑的“颠覆性”转型升级。以卤水资源利用为目标,打造新型的健康产业、新型环境产业、新型高纯金属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盐业”“白地绿化”“核电上山”和“水盐联产”。

海盐产业的基础是卤水资源。在沧桑演变的地质过程中,古老的海水经过复杂的地下物理化学过程变成了“盐卤”,而盐卤就是大自然赐予当今人类的特殊礼品——可再生的地下液体金属矿山。

遗憾的是几千年来人类只知道“鱼盐之利”的廉价索取,甚至是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一直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不关注盐卤资源的利用和有序持续开采,更不考虑资源修复!括我国在内.对海洋盐卤的研究相当欠缺,甚至没有像样的专业科研团队,没有成套的调查研究装备,没有系统的研究论文发表,更没有像样的研究专著。因此,这就是撰写本书的意义所在!它的付梓出版,本身就充满了创新性和挑战性。

海洋盐卤地质学创造了一个应用海洋地质学的新分支,旨在研究盐卤的元素来源、探讨盐卤矿藏的形成机制和成矿理论,探索盐卤矿藏的调查勘探技术、评价盐卤矿藏的开采价值、规划盐卤矿藏的远景矿区,探明地下盐卤的远景储量,推动盐卤资源的有序开发,支撑盐卤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借助学科融舍与技术集成,本书试图回答海洋科技如何服务人民生命健康?海洋盐卤如何支撑新型健康产业发展?通过脱盐与聚盐的技术创新如何打造新型环境产业?之笔。


摘要

pan >章概论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是在太阳系范围内能适合大型动植物生存的星球,也是迄今在人类太空探测的视野范围内有生命活动的星球。这一切皆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所覆盖(图1.pan >)。而海水与淡水的根本区别是“盐分”,将海水浓缩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盐卤”。盐卤是一种液体矿藏,一步浓缩固化就变成了“盐矿”,而找矿恰恰是地质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本书的研究内容属于应用海洋地质学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海洋盐卤地质学。

谈到矿藏,笼统地说,一般分为金属矿藏和非金属矿藏,如铁矿和金矿等属于金属矿藏,而煤炭和琥珀等属于非金属矿藏;固体矿藏和液体矿

藏,如盐矿和钨矿等属于固体矿藏,而石油和盐卤等属于液体矿藏;一次性矿藏和可再生矿藏,自然界的矿藏绝大部分是一次性的,矿藏资源开发后短期内难以再生,而盐卤属于大自然赐予的特殊的可再生矿藏(李乃

胜和徐永兴,2020)。

本章主要涉及研究盐卤的元素来源、探讨成卤机制和成矿理论,盐卤矿藏的调查勘探技术、评价盐卤矿藏的开采价值、规划盐卤矿藏的远景矿区,探明地下盐卤的远景储量等。

1.pan >海水的起源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太阳系范围内,甚至在迄今人们能达到的太空视野内,是存在大型生命的星球。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图1.pan >),就是地球表面发育了广袤的海洋。海洋的基础是海水,海水覆盖的盆地就是海洋。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如果按大地水准面推算,地球的表面积为5.pan >亿km2,而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8%,海洋面积约为3.6亿km2,而在这么大的面积上,关于海水的深度分布与地球岩石圈的板块活动密切相关,深度大于6000m的狭长谷底称为海沟;深度约为4 000m的深原一般称为洋盆;而自领海基线外延约200n mile,水深到达大致200m左右,一般称为陆架浅海。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国家对“深海”的说法不一致。但海水均深度约为3780m。由此估算,海水容积约为pan >亿km3

这么多海水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说是怎么形成的?上千年来,无数科学先驱、神学巫师、学界志士以及海洋科技工作者都试图回答这一基本问题,也提出了各种假说。但归根结底,回归于地球的本源问题。再现了一个自然科学脱胎于哲学,最后又回归于哲学的伦理过程。海水的来源与形成的自然科学问题最终归结于哲学问题,与地球的起源密不可分。

根据的各种成因假说,概括地说,海水相对于地球来说,是与生俱来的。伴随着地球的形成,就原始性的凝结了这么多海水,使之成为茫茫宇宙中可能是生命存在的蓝色星球。的海水同位素测年方面的研究,也证明海水古老,甚至可能比地球本身还古老,那只能是“天外来客”。指彗星撞击地球带来大量的含盐冰屑,凝结汇聚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广袤的海水覆盖在地球表面。那彗星上的含盐冰屑是怎

……

上一个科学与自然

下一个海洋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