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截图

记忆、表演与传统:当代文化语境下安泽文化寻踪(安泽文化研究丛书之一)截图

#电子书简介

毛巧晖,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75年12月出生,山西襄汾人。200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文艺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出版专著《涵化与归化—论延安时期解放区“民间文学”》《20世纪下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思想史论》,主编教材《新编民间文学教程》。发表论文《何其芳·延安文学·民间文学》《民族国家与文化遗产的共构—1949—1966年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等数十篇。

导言
一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
二民俗的地域性与典型民俗
三基本思路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 安泽人文地理概况
一安泽历史沿革
二安泽自然地理环境
三安泽的民族与人口
四安泽的经济与交通
第二章 安泽民俗文化
一饮食民俗
二岁时节日民俗
三人生仪礼
四寺庙与民间信仰
第三章 社会变迁与安泽移人民民俗调查
一安泽府城镇移民村社会生态概述
二安泽移民原因和社会身份
三安泽府城镇民众的移民记忆
四安泽移人民社会重构与民俗记忆
第四章 地域文化符号的重构
——“荀子文化节”活动考察
一国家话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安泽苟子故里史料梳理
三安泽口述传统中的苟子
四荀子文化节——历史与民众记忆的互构
五非物质文化语境中权威话语的导引与建构意义
第五章 民间信仰与官方意识
——安泽黑虎信仰的文化阐释
一安泽黑虎庙概述
二中国古代的虎神信仰
三山西人文地域环境与黑虎信仰
四多神共存的黑虎庙
五安泽黑虎庙与民众生活
第六章 传统与变迁:安泽唐城镇花灯秧歌
一唐城镇花灯秧歌的背景探源
二唐城镇花灯秧歌的基本构成
三唐城镇花灯秧歌的表演程式
四唐城镇花灯秧歌的传承状况
第七章 文化建构与文化传承
——兼论和川镇道情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一安泽和川镇概貌
二道情的历史发展与演化
三和川镇道情的建构与文化记忆
四和川镇道情代表性艺人表演与传承
五和川镇道情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附:和川镇道情艺人访谈资料
附录
一朱婵媛的调查日志
二杨喜凤的调查日志
三雒宁的调查日志
四段慧丽的调查日志
五王俊苗的调查日志
参考文献
后记

《记忆表演与传统:当代文化语境下安泽文化寻踪/安泽文化研究丛书》讲述了:一个地域内的任何民俗事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彼此联系,共同构建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在安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及民俗宝库中,荀子文化节、移民民俗、黑虎信仰、唐城花灯、和川道情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事象和民间形象集中体现了安泽民众的生存经验和生存智慧,折射出了安泽这一地域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这些民俗事象可以说在这一地域中具有典型意义,它们如民俗标志物,具有凸显民俗事象的标志性意义。

上一个文化

下一个文化研究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