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鉴定与技术标准研究王旭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9787576401271 法律书籍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损害鉴定与技术标准研究王旭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9787576401271 法律书籍

法律 司法鉴定

  • ISBN:9787576401271
  • 作者:王旭
  • 包装:平装
  • 印次:1
  • 品相:10成新
  • 字数:0
  • 开本:32开
  • 版次:1
  • 页数:307
  • 主题词:医疗事故//鉴定//研究//中
  •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2021-10-01
  • 读者对象:普通大众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损害鉴定与技术标准研究王旭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9787576401271 法律书籍截图

#电子书简介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损害鉴定与技术标准研究
作者:王旭
定价:49.0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21-10-01
ISBN:9787576401271
印次:1
版次:1
装帧: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在司法实务中,关于医患纠纷争议事实及责任的裁判,常常需要技术性鉴定和法律知识与庭审实务的多重训练。这类案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行为复杂、隐秘、多因一果、后果不确定,使得鉴定困难,而法官在处理案件时,较其他类型人身伤害案件,也更加依赖鉴定意见。
现实中,鉴定意见在损害赔偿纠纷的处理中已成为重要的证据。一方面,它以专有的科学证据的形式展现了特有的证明价值;另一方面,它又给其他证据之真实性、可靠性的鉴别提供着支撑。随着科学证据在司法证明中比重的加大,损害鉴定意见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力逐步攀升。

目录
前言
章 损害鉴定的实证研究
节 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 媒体广泛关注案例中的鉴定与法律问题
第二章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的鉴定以及问题
节 损害鉴定的历史沿革与系列法律变化
第二节 《侵权责任法》实施以来的鉴定回顾
第三节 鉴定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损害鉴定活动的法律要求
节 司法鉴定相关概念
第二节 损害鉴定人员的条件、资格要求
第三节 2017年以后对损害鉴定具有重大影响的法规
第四节 现行法律制度下损害鉴定委托管理的趋势
第四章 损害鉴定规范化
节 鉴定意见的属性
第二节 损害鉴定意见的程序保障
第三节 损害鉴定规范化
第五章 过失认定的原则与标准
节 过失的基本理论——专家注意义务
第二节 损害鉴定需遵循“专业判断”的原则
[延展阅读]某司法鉴定中心法医学鉴定意见书
第三节 “注意义务”是判断过失的客观标准
第四节 过失判断的抽象标准
第五节 紧急处置的宽泛性原则
第六节 “告知-知情-同意”的审查
第七节 针对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第八节 “意外”的判断与免责
[延展阅读]【案例】
第六章 损害鉴定中“超说明书用药”问题
节 媒体广泛关注的吗啡案
第二节 “超说明书用药”的临床现状
第三节 “合理的超说明书用药”之国内外规定
第四节 超说明书用药问题在各界的争议
第五节 损害鉴定中的评判
[延展阅读]某司法鉴定中心法医学鉴定意见书
第七章 损害鉴定标准化问题研究
节 我国损害鉴定标准概况
第二节 过失分类的标准化
第三节 标准与标准化
第四节 损害鉴定标准问题的国内外动态
第五节 我国损害鉴定标准的体系构建
附录
第八章 过错的因果关系分析
节 因果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侵权法中因果关系的学说
第三节 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
第四节 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
第五节 因果关系责任程度
[延展阅读]某司法鉴定中心法医学鉴定意见书
[延展阅读]某司法鉴定中心法医学鉴定意见书
第九章 损害鉴定程序性标准建议稿
损害鉴定程序指引(草案)
附录 与损害鉴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参考目录

前言

前言

在损害的侵权诉讼领域,损害鉴定占有的法律地位。其作为一种对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的专门性判断,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证据作用。随着民众诉讼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受到诸多复杂社会因素影响,我国的医患纠纷数量逐年攀升,发布的《中国医药卫生改革报告》显示:在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间,全国纠纷案件增长了10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事件更达到了17243件之多,医患纠纷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严峻的社会问题,是之、之。探讨纠纷解决机制离不开损害赔偿这一重要解决途径。对此,多部法律法规作出了原则性规定。2017年出台的的司法解释——《关于审理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8年由出台的行政法规—▁《纠纷和处理条例》,2019年发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及202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都给纠纷的处理以及损害鉴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应该说,用民事诉讼的手段化解医患纠纷成了纠纷处理的主流。与之相伴随的是,损害鉴定成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损害鉴定作为服务法律的科学证明手段,其专业深度和技术难度甚至了普通鉴定人员的知识和经验范围。因此,在司法实务中,关于医患纠纷争议事实及责任的裁判,常常需要技术性鉴定和法律知识与庭审实务的多重训练。这类案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行为复杂、隐秘、多因一果、后果不确定,使得鉴定困难,而法官在处理案件时,较其他类型人身伤害案件,也更加依赖鉴定意见。现实中,鉴定意见在损害赔偿纠纷的处理中已成为重要的证据。一方面,它以专有的科学证据的形式展现了特有的证明价值;另一方面,它又给其他证据之真实性、可靠性的鉴别提供着支撑。随着科学证据在司法证明中比重的加大,损害鉴定意见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力逐步攀升。与此同时,损害鉴定意见常常遭到争议甚至非议,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多种学科交叉,具有很强的技术难度和法律难度,以普通的鉴定思维常常难以驾驭。鉴定类型上的不成熟,使得鉴定意见的不确定性异常突出。这样的现实让人对鉴定意见充满猜疑,重复鉴定、反复鉴定成为常态。在医患纠纷多样化的证据问题中,不同的证据在科学性上的差异也带来学者对损害鉴定意见本身证据等级或证据的证明力的思考。标准是度量衡问题,技术标准的缺失是损害鉴定的现实困惑。这表现在理论层面缺乏科学评判过错的标准,实务层面缺乏可供操作的、业内达成共识的技术标准。概括起来,科学标准的缺位带来了现实司法的诸多困境。作为一名司法鉴定人,2009年我主笔起草了《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关于办理过失司法鉴定案件的若干意见》,著有《过失技术鉴定研究》一书。我结合多年司法实践的经验与思考,梳理损害鉴定的现状,记录损害鉴定实践发展轨迹与学术研究成果,针对损害鉴定中为疑难的因果关系、鉴定标准问题,鉴定程序规范化的问题行了梳理与提升,同时,给出了损害鉴定程序指引的草稿,旨在为开展相关研究、创新我国损害鉴定制度,做一些基础性、资料性、评价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本课题从立项至今,已有2年余的时光,回想起对此课题的关注,繁忙的工作之余,点点滴滴的学术积累从不曾懈怠,往日时光历历在目,每有收获都在心底萌发一丝喜悦。为了厘清本书中的相关问题,我在工作之外尚有余力的时候阅读经典,提升自己的学术底蕴。今日终于将心得集结成册(书中部分章节也曾经公开发表)。在此,首先感谢庭科学技术鉴定的同仁,与我共同切磋实务问题,并提供了鲜活的研究素材;其次,感谢北京司法鉴定业的同仁们,长期孜孜以求地在损害鉴定领域执着耕耘,挥技术之利剑,持正义之,多机构在业务操作上达成共识;后,感谢我的学生们,陈首旭、冷冰凝、杨宁,都对某一问题有过研究与思考,刘诗麟、朱琳、黄柯云、杨贝贝、刘越等同学对我课题书稿所做的校对、数据处理等工作,提供了年轻人的智慧。本书开展的学术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结项的成果。本书的出版还受到中国政法大学建设、证据科学研究院(证据科学实验室)、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是证据科学交叉学科研究的成果。我期待,针对损害鉴定和技术标准这样备受关注的一类问题,本书的出版,无论是对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法律实务工作者,还是对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都能有所裨益。限于本人的能力,书中错误或疏漏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同仁和读者见谅,提出宝贵意见为盼。

王旭

2020927



作者简介

王旭,女,1968年生。系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兼,庭科学技术鉴定所长,主任,资深司法鉴定人。主要:中国法医学会常务理事,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损害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副会长,法医临床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法庭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PTP(能力验证提供者)评审专家,CNAS实验室认可技术评审员。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刑事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SAC/TC179)。北京市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任《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法医学杂志》编委、《JOURNALOFFORENSC SOIENCE AND MEDICINE》编委、《中国司法鉴定杂志》编委。系国家自然基金评委,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中华医学会鉴定专家库专家,中国保险业协会伤残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市场监督局技术标准后期资助项目共5项,横向项目10余项。以作者及通讯作者共发表文章80余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10余部。以起草人撰写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技术标准3项,参与行业标准起草多项。


上一个法律

下一个司法鉴定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