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现货包邮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9年刑事审判案例卷国家法官学院出版社9787510901324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RT现货包邮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9年刑事审判案例卷国家法官学院出版社9787510901324

法律 刑事侦查学(犯罪对策学、犯罪侦查学)

  • ISBN:9787510901324
  • 作者:国家法官学院
  • 包装:精装
  • 印次:1
  • 品相:10成新
  • 字数:923.00千字
  • 开本:16开
  • 版次:1
  • 页数:588
  • 主题词:审判--案例--中国--200
  • 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1-01
  • 读者对象:暂无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RT现货包邮 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9年刑事审判案例卷国家法官学院出版社9787510901324截图

#电子书简介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9年刑事审判案例卷
作者: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
定价:160.0
出版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10901324
印次: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为了反映我国审判工作概貌,指导审判实践,法学研究,向介绍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和执法;同时,也为中国司法工作者、立法工作者和教学、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1991年,优选中国不错法官培训中心①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决定共同编纂《中国审判案例要览》,逐年从全国各级审结的各类案件中选编部分案例分四卷出版,即刑事审判案例卷、民事审判案例卷、商事审判案例卷②、行政审判案例卷。由于知识产权审判案例、交通运输审判案例数量较少,不足以独立成卷,故按案例性质分别编入商事卷或刑事卷等分卷。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对案件事实、审判过程、裁判理由、处理结果等,都尊重办案实际,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具体的审判过程,收入了各审级的审判组织、诉讼参与人、审结时间、诉辩双方的主张、认定的案件事实、采信的证据和适用的法律条文。为了使读者易于理解适用法律的理由和涉及的观点,由编纂者写了解说,并对裁判的不足之处加以评点。

该书从1992年6月编纂出版靠前本以来,到目前为止已连续编纂出版了12年,并出版了英文版,向世界各国发行。该书很初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从1996午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从2003年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与出版社共同出版。该书的编纂出版,在靠前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法学界、法律界的高度评价。该书曾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很好法学著作靠前名和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

目录
刑则案例

1.章宗迁交通肇事案(共犯)

2.庄建新等破坏生产经营案(单位犯罪)

3.谭绍永挪用资金案(职务犯罪)

4.王郁青等贪污案(国有公司、企业的认定)

5.阿里克谢&mot波坡高夫故意伤害案(因果关系、法定刑以下量刑)

6.雷蒙德等盗窃案(减轻处罚、附加刑的适用)

7.郭某某故意杀人案(减轻处罚)

8.金太日敲诈勒索案(外国人犯罪是否应当附加驱逐出境)

9.张华故意伤害案(自首)

10.汤明星受贿案(自首)

11.宋立斌等案(漏罪的发现与认定)

12.周建超贪污、挪用资金案(连续犯、追诉时效)

13.李奕明故意伤害案(正当防卫)

14.曲龙民等过失致人死亡案(过失犯罪中注意义务的认定)

15.朱凤仙非法行医案(因果关系)

刑法分则案例

一、危害全罪

16.杨水以危险方法危害全案

17.袁鸣晓等以危险方法危害全案

18.单向伟等以危险方法危害全案

19.钟以危险方法危害全、盗窃案

20.叶梅花投放危险物质案

21.张念东过...

摘要
四、解说

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界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传统过失犯罪理论认为,过失犯罪的责任根据就在于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这是在心理层面上研究过失犯罪。

随着刑的发展,有学者指出,要从规范的角度研究过失犯罪,认为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在法律上应负责任,不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预见或没有认识,而在于行为人的行为背离了法律和道德、常理所要求的注意义务,以至于其行为对社会造成了危害。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过失,仅对其主观认识和意志态度作出评价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行为人的意志态度是否转化为违反注意义务并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换言之,过失犯罪的本质不在于行为人是否从主观上因出于疏忽或懈怠而使其对行为结果未能预见或未加注意,关键在于其违反注意义务并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换句话说,即是具有注意能力的人对注意义务的违反,而根据行为人违反注意义务的程度不同,确定行为人的责任大小和量刑幅度。

……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