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截图

经典悦读系列丛书(套装16册)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感受经典的无穷魅力截图 经典悦读系列丛书(套装16册)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感受经典的无穷魅力截图 经典悦读系列丛书(套装16册)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感受经典的无穷魅力截图

#电子书简介

陈培永,哲学博士、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党性是什么》《中国改革大逻辑》等多本,以及《资本的秘密》《女性的星空》等“经典悦读系列丛书”10本。6集电视理论节目《社会主义“有点潮”》、4集电视理论节目《马克思与新时代》主讲嘉宾、主要撰稿人。

周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青年岭南学者,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十百千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


人皆在认识中,却少有人知,认识充满智慧。在此,先抛出三个“高见”。

高见之一,并非每一种认识都叫认识。

我们常说,某某人,我认识;某某事,我看透了。哲学家往往会出来挑刺:你真的认识了吗?你真的看透了吗?你如何来判断你的认识就是真认识?可能,你以为认识了,结果只是错觉,你并没有真认识你以为认识的人和事。

认识需要深度剖析,不剖不析,不叫认识,叫自我感觉良好。

高见之二,认识绝对有水平高低之分。

同一现象,不同的人看法迥异。风吹幡动,一僧认识到的是幡动,一僧认识到的是风动,禅宗六祖慧能认识到的则是心动。这就是水平不同、境界不同。必须得承认认识有高低,看法有层级。

看以前所未看,思以前所未思,悟以前所未悟,不满足于肤浅认知,追求思想深度耕犁,方能成为哲人。

高见之三,如何认识绝对是一门学问。

认识,不能武断而谈。认识有自己的来源,有自己的规律,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从不思考关于认识的哲理,只靠胡乱去想去下定论,注定很傻很天真。认识进入误区,看问题陷入怪圈,自己却还不知,是常有的事。好好琢磨如何认识,颇有价值。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关于如何认识的经典文本,是教人摆脱错误观念,学会科学认识,提升认识能力的指南。

阅读此经典著作,可从三方面的问题着手。搞懂了这些问题,自然也就搞懂了认识的学问,提升了我们的认识力。

第一,认识“实践”,立足实践。说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容易。可问题是:何谓实践?为什么要立足实践?如何立足实践?

第二,认识“认识”,深化认识。我们常说,这段讲话很重要,回去后要深化认识,可什么才叫深化认识?深化认识的方法何在呢?

第三,认识“真理”,创新思维。要为真理而战,但关键是:如何来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究竟存不存在绝对真理?真理和创新有矛盾吗?

立足实践,当然要打破“不立足实践”的牢笼。

什么叫不立足实践?获得知识,靠“相面”、“求签”、“周公解梦”、“星座预测”,肯定是不立足实践。依靠山石、风水墙、转运球、辟邪剑,是可耻的愚昧。

唯感觉、唯经验、唯理性,唯书、唯上、唯言,也是不立足实践。书、上、言、感觉、经验、理性,可以运用,但不可“唯”。只看书本,只听报告,只靠网络,只信专家,只谈重要讲话,是不够的。

毛泽东众所周知的名言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我们要获得真知,就要杜绝习惯、感觉、经验的支配,就要用事实来说话,善于利用准确的数字、反复的调研来说话。

要用事实说话,但事实怎么会说话呢?会说话的还是从事实践的人。从事实践的人,用事实说话,就要追求“实事求是”。

宽泛理解,我们说要实事求是,就是指要看实际、说实话、干实事。要避免的情况是:根本看不到实际情况,看到实际情况也不说实话,说了实话也不去干实事。

实事求是,还有深意。在毛泽东这里,“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规律,“求”就是去研究、去探求。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研究出、探求出规律,来指导工作和生活。

讲立足实践,如果只是看实际、说实话、干实事,那是低境界地立足实践,如果能从实际中找到规律,一切按规律办事,才是高境界地立足实践。


哲学的宣言——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如是读(陈培永 著)

解放的图景——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如是读(陈培永 著)
共产主义的原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如是读(陈培永 著)
主体的实践——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如是读(周峰 著)

历史真相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如是读(周峰 著)

共产党人的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如是读(周峰 著)

读懂社会的方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如是读(陈培永 著)
资本的秘密——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如是读(陈培永 著)
社会主义的哲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如是读(陈培永 著)
女性的星空——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如是读(陈培永 著)

形而上学的命运——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如是读(周峰 著)
辩证法的真谛——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如是读(田明、陈培永 著)

思维的法则——毛泽东《矛盾论》如是读(陈培永 著)

认识的智慧——毛泽东《实践论》如是读(陈培永 著)

驾驭矛盾的技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如是读(梁道刚 著)

改革的逻辑——邓小平三篇经典著作如是读(陈培永 著)


我们都是长时间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研究的老师,深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但也深知把它推向大众化、推向通俗化的难度有多大。阅读了这十本书,发现它们超乎我想象,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第一点就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 经验的一点思考;第二点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功能的一点认识。

——刘怀玉(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广东在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在思想文化方面应该说长期以来也是引领风潮。这次,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代化、大众化方面,广东又走到了前面。这套书可以定位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大众化的精品,不仅是把经典著作大众化了,而且还做得非常精美。主要的感受有三句话:第一,出版社讲正气;第二,作者们有底气;第三,出版的书接地气。

——袁久红(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套丛书是近些年出版的语言最活泼、可读性最q、经典的思想理论和中国实际结合得最好、最适h非专业的读者阅读、最有特色的一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丛书。

——刘森林(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哲学》副主编)

这套丛书出版的非常及时。因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 我们的阅读习惯、消费习惯有了一些改变。这种“浅阅读”成为我们当下文化消费的一个现实,在这个背景之下,很多人逃避了经典,远离了经典,甚至亵渎经典,颠覆经典, 这套书对引导人们改变阅读习惯和文化消费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经典悦读系列丛书》立足于领导干部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困惑,选择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经典文献,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共产主义、女性理论、改革逻辑等问题,从现实出发重新诠释经典著作,以经典著作的思想解释现实问题,让经典哲学、艰深晦涩的哲理面向大众的睿智,真正成为人、为官、为学的处事箴言。丛书以小品文的写作风格、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精髓,感受经典的无穷魅力。


经典悦读系列丛书(16种)

带你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感受经典的无穷魅力

以小品文的写作风格,辅以原创精美的漫画解析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