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 彭文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 彭文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经济 经济体制与改革

  • ISBN:9787509744246
  • 作者:彭文生
  • 包装:平装
  • 版次:1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4-0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 彭文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截图

#电子书简介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作者 彭文生
定价 58.00元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 9787509744246出版日期 2013-04-01
字数 282000页码 282
版次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是作者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近距离、实际地观察、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写下的个人总结与思考。全书分为十个部分,开篇以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谈起,奠定了《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写作的学术规范基础,并为读者指出了理解中国宏观领域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分析框架。

目录
序言
前言
章 宏观经济分析新思路
一 分析框架的重要性
二 需求和供给
三 长期和短期
四 两大主流学派的盛衰
五 主流分析框架
六 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二章 人口结构的宏观经济含义
一 人口结构的主要特0
二 人多人少的争议
三 放松计划生育的影响
四 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
五 人口结构和通货膨胀
六 人口结构和资产价格
七 前车之鉴
第三章 增长的长周期和短周期
一 过去三十年的三次增长上升期
二 长周期放缓已经开始
三 改革决定未来的增长趋势
四 短周期波动:中国版“大缓和”
五 案例分析:2013年的温和反弹
六 供给与需求的双面性
第四章 结构的失衡与再平衡
一 结构失衡的表象:消费弱
二 失衡的症结:收入差距扩大
三 人口结构是基本因素
四 企业对居民部门的挤压
五 对居民部门的挤压
六 居民部门内部贫富差距拉大
七 结构再平衡的路径
八 “中国消费”的宏观含义
第五章 货币信用周期
一 房地产交易吸收了“超发”货币?
二 准确理解货币的储值功能
三 货币是如何创造的?
四 上半场的繁荣
五 信用扩张的暗影——影子银行
六 下半场的挑战
第六章 通胀谜思
一 通胀短周期:总需求波动
二 货币“超发”的影响:先通胀,后通缩
三 发展直接融资降低通胀?
四 劳动力短缺推升通胀?
五 食品价格的特殊性
六 过剩型经济难以逆转
七 政策的通胀容忍度难以上升
第七章 房地产泡沫
一 泡沫的争议
二 房地产价格严重偏离基本面
三 泡沫的宏观驱动因素
四 高房价的长期危害性
五 房价下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六 房价下跌会带来金融危机?
第八章 人民币的再平衡之路
一 不平衡的体现
二 汇率的三个形式
三 准确理解汇率和贸易差额的关系
四 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之辩
五 外汇资产的再平衡之路
六 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灵活性
七 再平衡的影响
第九章 城镇化新机遇与新挑战
一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二 旧模式难以持续
三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下降
四 新型城镇化需要多方面改革
五 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转型
第十章 “新中间路线”——转型的政策路径
一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 公平和效率
三 与市场
四 上一代与下一代
五 金融与实体
六 供给与需求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简介

作者介绍
彭文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1966年出生于安徽省。1986年获得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和1993年分别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6年曾就读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2010年9月加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任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中金任职之前,2008年加入巴克莱资本,任中国经济研究主管,董事总经理。1998年至2008年,任职于香港金融管理局,先后担任经济研究处和中地事务处主管。1993年至1998年,在华盛顿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主要负责亚洲新兴市场经济研究,政策分析和咨询。2012年受聘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兼职教授。

编辑推荐
《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编辑推荐:吴晓灵、蔡昉、李稻葵、张涛联袂推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的作品之一,建构适应“后红利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随着人口红利、制度红利和政策红利的消失,中国经济的发展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新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成为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作者彭文生为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近距离、实际地观察、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写下的个人总结与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鲜明的观点,探讨了面向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之路。




上一个经济

下一个经济体制与改革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