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正版现货国富论(全2卷)(~~全译本)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现货】正版现货国富论(全2卷)(~~全译本)

经济 经典著作

  • ISBN:9787100094252
  • 作者:[英]亚当·斯密
  • 印次:7
  • 开本:16开
  • 版次: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420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14-06-01
  • 印刷时间:2019-03-01
  • 中图法分类号:F091.33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现货】正版现货国富论(全2卷)(~~全译本)截图 【现货】正版现货国富论(全2卷)(~~全译本)截图 【现货】正版现货国富论(全2卷)(~~全译本)截图 【现货】正版现货国富论(全2卷)(~~全译本)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 商品名:正版现货国富论(全2卷)(□□全译本)9787100094252
  • ISBN:9787100094252
  • 定价:158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作者:[英]亚当·斯密

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6-01
  • 印刷时间:2019-03-01
  • 版次:1
  • 印次:7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420
  • 字数:

内容简介

英国的20镑纸钞上,印着亚当·斯密的头像和《国富论》中关于劳动分工的文字。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几百年来, “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市场的代名词。
《国富论》曾被评为有史以来伟大的100册书之一。这本书被列入很多国际知名大学的课程必读书目。这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值得收藏和反复阅读。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曾被无数次的引用和解读。为了真正理解他的经济思想之原貌和全貌,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国富论》的全译本。

目录

上卷目录
序论及全书设计
□□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
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章 论分工
第二章 论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
不同而不同
□□节 起因于职业本身性质的不均等
第二节 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 论地租
□□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
地租的生产物这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
顺便谈谈前四世纪银价的变动
□□期
第二期
第三期
金银价值比例的变动
怀疑银价仍在继续跌落的根据
社会进步对三种原生产物的不同影响
□□类
第二类
第三类
关于银价变动的结论
改良的进展对于制造品真实价格的影响
本章的结论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序论
□□章 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
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章 论财富的自然的发展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
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下卷目录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序论
□□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 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
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节 即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顺便谈谈储金银行,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储金银行
第二节 根据其他原则,这种异常的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励金
顺便谈谈谷物贸易及谷物条例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节 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 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通路的发现
对于欧洲有什么利益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
国收入及财富的□□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节 论国防费
第二节 论司法经费
第三节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
□□项 论便利社会商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设施
便利一般商业的
便利特殊商业的
第二项论青年教育设施的费用
第三项论各种年龄人民的教育经费
第四节 论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
本章的结论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节 特别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源泉
第二节 论赋税
□□项地租税即加在土地地租上的赋税
不与地租成比例而与土地生产物成比例的赋税
房租税
……

精彩书摘

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
但在刚开始分工的时候,这种交换力的作用,往往极不灵敏。假设甲持有某种商品,自己消费不了,而乙所持有的这种物品,却不够自己消费。这时,甲当然乐于出卖,乙当然乐于购买甲手中剩余物品的一部分,但若乙手中,并未持有甲目下希求的物品,他们两者间的交易,仍然不能实现。比如,屠户把自己消费不了的肉,放在店内,酿酒家和烙面师,固然都愿意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份,但这时,假设他们除了各自的制造品外,没有别种可供交易的物品而屠户现时需要的麦酒和面包,已经得到了供给,那么,他们彼此之间,没有进行交易的可能。屠户不能做酿酒家和烙面师的商人,而酿酒家和烙面师也不能做屠户的顾客。这样,他们就不能互相帮助。然而,自分工确立以来,各时代各社会中,有思虑的人,为了避免这种不便,除自己劳动生产物外,随时身边带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这种物品,在他想来,拿去和任何人的生产物交换,都不会被拒绝。
为这目的而被人们先后想到并用过的物品可有种种。未开化社会,据说曾以牲畜作为商业上的通用媒介。牲畜无疑是极不便的媒介,但我们却发现了,古代往往以牲畜头数作为交换的评价标准,亦即用牲畜交换各种物品。荷马曾说:迪奥米德的铠甲,仅值牛九头,而格罗卡斯的铠甲,却值牛一百头。据说,阿比西尼亚以盐为商业交换的媒介;印度沿海某些地方,以某种贝壳为媒介;弗吉尼亚用□□;纽芬兰用干鱼丁;我国西印度殖民地用砂糖;其他若干国家则用兽皮或鞣皮。据我所闻,直到,苏格兰还有个乡村,用铁钉做媒介,购买麦酒和面包。
然而,不论在任何国家,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理由,人们似乎都终于决定使用金属而不使用其他货物作为媒介。金属不易磨损,那与任何其他货物比较,都无愧色。而且,它不仅具有很大的耐久性,它还能任意分割,而全无损失,分割了也可再熔成原形。这性质却为一切其他有耐久性商品所没有。金属的这一特性,使金属成为商业流通上适宜的媒介。例如,假设除了牲畜,就没有别种物品可以换盐,想购买食盐的人,一次所购价值,势必相当于整头牛或整头羊,他所购买的价值,不能低于这个限度,因为他用以购买食盐的物品,不能分割,分割了,就不能复原。如果他想购买更多的食盐,亦只有依同一理由,以牛或羊二三头,购入两倍或三倍多的分量。反之,假如他用以交易的物品,不是牲畜,而是金属,他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他可以按照他目前的需要,分割相当分量的金属,来购买价值相当的物品。
各国为此目的而使用的金属,并不相同。古斯巴达人用铁,古罗马人用铜,而一切富裕商业国的国民却使用金银。□初用作交换媒介的金属,似乎都是粗条,未加何种印记或铸造。普林尼①引古代历史家蒂米阿斯的话说:直到瑟维阿斯·图利阿斯时代为止,罗马人还没有铸造的货币,他们购买需要的物品都使用没有刻印的铜条。换言之,这些粗条,就是当时当作货币使用的东西。
在这样粗陋状况下,金属的使用,有两种极大的不便。□□是称量的麻烦;第二是化验的麻烦。贵金属在分量上有少许差异,在价值上便会有很大差别。但要正确称量这类金属,至少需备有极精密的砝码和天平。金的称量,尤其是一种精细的操作。诚然,贱金属称量稍差,在价值上不会发生大的影响,因此,没有仔细称量的必要。但若一个穷人,买卖值一个铜板的货物,也需每次称量这一个铜板的重量,就不免令人觉得麻烦极了。化验金属的工作,却更为困难,更为烦琐。要不是把金属的一部分放在坩埚里,用适当的熔解药熔解,检验的结果就很不可靠。在铸币制度尚未实施以前,除非通过这种又困难又烦琐的检验,否则就很容易受到极大的欺骗。他们售卖货物的所得‘,可能是表面上很像一磅纯银或纯铜,而其中却混有许多□粗劣□低贱的金属。所以,进步国家,为避免此种弊害、便利交易、促进各种工商业发达起见,都认为有必要,在通常用以购买货物的一定分量的特定金属上,加盖公印。于是就有了铸币制度和称为造币厂的官衙。这种制度的性质,类似麻布呢绒检查官制度。这些检查官的任务是,通过加盖公印,确定这市上各种商品的分量,划一它们的品质。
……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举世公认的现代经济学之父。同时他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

郭大力(1905-1976),经济学家和翻译家。曾任教于厦门大学和中央马列学院。译有《资本论》、《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剩余价值学说史》等。

王亚南(1901-1969),经济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任教于厦门大学。译有《资本论》、《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著有《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等。

^_^:a8a66c1db0aa1a040bc1a01aac530c09

上一个经济

下一个经典著作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