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仰望星空时+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套装2册) 乔·马钱特等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人类仰望星空时+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套装2册) 乔·马钱特等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

科普读物 天文航天

  • ISBN:9787521743456
  • 作者:乔·马钱特,斯图尔特·克拉克
  • 版次:1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7-3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人类仰望星空时+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套装2册) 乔·马钱特等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截图 人类仰望星空时+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套装2册) 乔·马钱特等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截图

#电子书简介

一场穿越时空的星空探索与人类文明发展之旅。仰望星空,催生人类无尽想象,创新永无止境。一部可与赫拉利《人类简史》比肩的杰作/《书单》。
一部星


书名: 人类仰望星空时+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套装2册)

定价: 147.0

作者: 乔·马钱特,斯图尔特·克拉克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 9787521743456



《人类仰望星空时》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故事,主人公有祭司、神、探险家、革命者和君王。故事的开篇不是大爆炸,也不是科学的诞生,而是一批仰望星空的人类以及他们所发觉的星空奥秘。本书选择了历史上人类仰望天空的十二个时刻。故事从西方物质宇宙的兴起讲起,进而叙述物质宇宙模型如何主宰我们的生活。这条故事线的起点是早的岩画和环形石阵,中途会谈到信仰、民主、科学等伟大传统的诞生,终点是寻找外星生命以及人类近的太空和虚拟世界之旅。

此番探究既有助于解释今天的你我究竟是谁,亦可指引人类的前途。人若身在事物之中,往往难以看清其局限,那就让我们潜入深邃的宇宙认知史中细致勘察一番,或许可以触及乃至越过既有世界观的边界。


《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天文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1. 一部星空版的《人类简史》,从宗教、艺术、文化,到农业的发端和进步,从科学革命到太空时代,对星空的认识如何塑造人类社会?
2. 7万年星空探索史的纸上展览,包含近50幅彩插,兼具科学与艺术的视觉盛宴。
3.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人类探索星空的历史,从石器时代到太空时代,我们为什么对星空有如此共同的迷恋?
4. 天文学家、北京天文馆前馆长、《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朱进领衔翻译。



《人类仰望星空时》
从古至今,人类都在通过观察星空理解宇宙,这段历史漫长而艰辛。本书不会去详陈天文学的新进展,而是作为一份历史指南,回顾人类的宇宙观如何定义现实的本质与生命的意义,看看我们业已摈弃的神祇与魂灵、神话与魔兽、天上宫阙与恒星天球是什么样子,了解科学宇宙观如何终称霸世界,又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我。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故事,主人公有祭司、神、探险家、革命者和君王。故事的开篇不是大爆炸,也不是科学的诞生,而是一批仰望星空的人类以及他们所发觉的星空奥秘。本书选择了历史上人类仰望天空的十二个时刻。故事从西方物质宇宙的兴起讲起,进而叙述物质宇宙模型如何主宰我们的生活。这条故事线的起点是早的岩画和环形石阵,中途会谈到信仰、民主、科学等伟大传统的诞生,终点是寻找外星生命以及人类近的太空和虚拟世界之旅。

此番探究既有助于解释今天的你我究竟是谁,亦可指引人类的前途。人若身在事物之中,往往难以看清其局限,那就让我们潜入深邃的宇宙认知史中细致勘察一番,或许可以触及乃至越过既有世界观的边界。


《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天文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从一次仰望星空开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在文明进化的每一段进程中,星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智人祖先仰望星空,将其当作时钟,计算时间的流逝。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揣摩周围的世界,思索如何在其中生存,以及他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和意义。星空引发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认知革命!
按照传统的观念,农业触发了文明的诞生。但这本书认为,天文才是文明之源!为了修建针对星空的固定仪式场所,人类开始走向定居,走向农业时代。
农业重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星空既是敬奉神明之所,也可以用作观看天象之处。对星空的崇拜,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仰的时代。而这一时期形成的宇宙观主导人类思想近2000年,甚至时至今日仍旧束缚着一些人的思想。
现代科学探索宇宙的历史,也是人类理性崛起的历史。科学革命的到来,让星空变成物理的场域,不再是神圣的天堂……
随着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演化,这种不断变化的认知也在影响并塑造着我们的文化、宗教、艺术和社会。可以说,对星空的理解,始终支配着人类在大地上的生活。
仰望夜空试图寻求意义正是我们人类难以磨灭的特征之一。从石器时代到太空时代,本书探索了世界各地对星空共同的迷恋。这种迷恋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和恐惧,塑造了人类文明,也塑造了我们每个人。
一部人类文明史,其实是一部人类探索星空的历史。讲述我们对星空的迷恋,就是在讲述我们人类的故事。在星空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过去,甚至我们终的命运。



《人类仰望星空时》
荐序
序 言
一章 神话
第二章 土地
第三 章 命运
第四章 信仰
第五 章 时间
第六章 海洋
第七 章 权力
第八章 光
第九章 艺术
第十 章 生命
第十一章 外星人
第十二 章 意识
后 记


《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天文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1 从太空时代到石器时代:寻找一批仰望星空的人类
2 天堂的发明:文明的晨曦
3 历法和星座:农业时代
4 巫师、智者和星相学家:占星术的诞生与发展
5 苍穹之音: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
6 分水岭:科学革命的来临
7 重大的灾难与坠落的灵魂:典物理学宇宙观的形成
8 死亡的子夜,思想的正午:18、 19世纪的星空
9 太空乌托邦:人类的征程
10 触摸星空:太空时代的来临
11 真正的魔力:人类与星空的未来
注释

乔·马钱特
科学记者、作家。拥有伦敦圣巴塞洛缪医学院遗传学及医学微生物学博士学位、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科学传播硕士学位。曾在《新科学家》《自然》担任高级编辑。文章曾发表于《卫报》《连线》《观察家》《史密森尼》等。

斯图尔特·克拉克,著名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士、欧洲航天局顾问、英国科学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英国《独立报》曾将他和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以及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马丁·里斯一并评选为英国“天体物理学科普之星”。2020年9月,赫特福德大学授予他荣誉物理学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对天文学以及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人类仰望星空时》


《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天文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人类仰望星空时》


《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天文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人类仰望星空时》
一段发人深省的叙述,让你了解人类对天空的迷恋如何塑造了并且正在塑造人类文化。
——《经济学人》“2020年度佳图书”

马钱特是一位才思敏捷的作家,她笔下的人物生动鲜活,故事自然流畅,那些意想不到的联系……令人信服……也提醒我们,将人类塑造成今日模样的力量,远远先于我们出现,并且将在我们离开后长久存在。
——《纽约时报书评》

马钱特讲述了一个精彩伦的故事,那么多有关人类的点滴细节……读罢令人深受鼓舞、心悦诚服。
——《卫报》

马钱特带着旋风般的好奇心,以一种扣人心弦的叙事方式,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阐述我们对天空的感知如何影响了人类文明演变的每一步。这本书内容之深邃,令人钦佩,它带领我们凝望人类从未放弃探索的那片深空。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图书管家》栏目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迷恋群星,这是为什么呢?乔·马钱特通过讲述神灵、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揭示了这种历史关系……这本书读起来十分有趣,你会情不自禁地把它分享给你认识的每一个天文爱好者。
——英国广播公司《科学焦点》

发人深省……马钱特的精要讲解,令这本书涉猎的多个话题变得轻松易懂。她的叙述融汇了科学、历史、哲学和宗教,精彩伦,值得细细品味。
——《出版人周刊》

这篇引人入胜的星空概览对有喜好地理、探索、宗教、哲学和政治的读者都有阅读价值。
——《图书馆期刊》

这本书是一次天空之旅,旅途的重头戏不是外太空,而是外太空对我们内心的影响……对宇宙认知方面感兴趣的读者会非常享受马钱特的这次探索。
——《科克斯书评》

这本书是对人类与宇宙关系的多面思索。
——《自然》

一部可与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比肩的杰作。
——《书单》

科学记者马钱特关于科学、宗教、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一次探索之旅,一段对人类与天空关系的精彩论述。
——《新闻周刊》“逃离2020年乱象读的25本秋季图书”

马钱特描绘了从古至今人类对夜空的迷恋,探索群星如何塑造了艺术、信仰、科学和社会,揭示了我们与群星脱节所付出的代价。
——《今日美国》“不要错过的5本好书”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故事,让我们了解人类与宇宙之间从古至今不断变化的关系。马钱特从岩画和石阵讲起,回顾了人类的这段伟大旅程:曾经充满神灵和天象的天空塑造了人类的生活和信仰,而如今人类相信大爆炸,寻找外星生命。这本书将改变你对夜空的看法。
——曼吉特·库马尔,《量子传》作者

这本书精彩伦,涉猎甚广,研究细致,追溯了人类与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祖先——群星——之间的关系。乔·马钱特讲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她穿插叙述了天文学与占星术、物理与神灵,让我质疑我的现实,把我拉进了追“星”一族。
——盖亚·文斯,《人类世的超越与冒险》(Transcendence and Adventures in the Anthropocene)作者

这本书内容丰富,思想深邃,重要的是,读起来非常有趣。乔·马钱特以轻松的笔法纵叙古今,从古老的文化根源一路讲到今天新的科学发展,极富见地。天穹与人类历史在这里交汇,字字句句都带来新知,引人思考,令人受教。
——普拉纳波·达斯博士,依隆大学物理学教授

一本颇有分量且有滋有味的书。乔·马钱特依旧那么敏锐、雄辩、坚持己见,她深挖人类观星史,表明不论是恒星和星尘,还是人类的存在,今天的宇宙学都无法揭示任何事物的“内在本质”。将人类的意识从数学公式中省去,这不仅令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变得狭隘,也影响了我们对“理解”本身的理解。
——大卫·多布斯,《暗礁疯狂》(Reef Madness)作者

在我们迫切需要的时候,马钱特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天空,唤醒了我们对人类的敬畏。
——阿曼达·马斯卡雷利,《智人》(SAPIENS)执行主编

这本书邀请我们踏上一段旅途,重新领略我们与天空的奇妙关系,重新思考天空的奥秘如何继续吸引人类的目光,催生人类的想象,促进人类的创新。
——奥古斯汀·富恩特斯,圣母大学人类学教授,《一切与创造有关》作者


《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天文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本书讲述的是有关我们与夜空之间关系的历史。它不只是一本关于我们如何理解天文学的书,还讲述了我们对天空的迷恋如何影响社会、文化、宗教以及科学的发展。除了使我们能够科学地理解宇宙,星空还启发了我们的诗人、艺术家和哲学家,给予我们一个可以寄托希望和恐惧的处所,揭示了我们的真正起源,预示了我们终的命运。
其实,仰望夜空试图寻求意义正是我们人类难以磨灭的特征之一。正如本书将展示的,讲述我们对夜晚的这种迷恋就是在讲述人类的故事。
至于人类如何或为什么会感到自身与夜空紧密相连,目前尚无定论。但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学科的证据显示,至少有理由相信我们对夜空的迷恋在几乎7万年前人类进化至类似于现代人类的时候就开始了。
回溯至如此久远的史前时代的现代动力,来自美国一位原先是记者后成为考古学家的亚历山大·马沙克的研究工作。和当时世界上其他大部分人一样,马沙克对太空的迷恋始于1957年10月4日,当时苏联成功制造出了卫星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世界上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然而,与那个时代其他许多人不同,令他着迷的不只是“太空时代”技术上的成就。马沙克的兴趣是原始而朴素的:他更想知道是什么促使人类想要“触摸”夜空。
5年后,美国总统约翰·F. 肯尼迪于1962年秋天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莱斯体育场发表了如今闻名遐迩的一场演讲。在演讲中,他承诺美国将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前将人类送上月球表面。马沙克决定写一本与你现在正在阅读的这本书相似的书籍,旨在解释人类是如何——以及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来到了可能完成这一使命的历史阶段。但是马沙克一开始进行研究,就发现这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把1963年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到美国各地采访参与太空探索这一新兴领域中的人们。受访者包括许多当时杰出的专家,比如肯尼迪总统的科学顾问杰罗姆·威斯纳博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简称美国宇航局)局长詹姆斯·韦布、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空军的代表,以及其他诸多学者。马沙克还与苏联的专家们进行了交流。但是,对于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太空这个简单的问题,却没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似乎这一行为背后只是人类朴素的一种冲动。
的确,历史上并不缺乏这种冲动的实例。1596 年,伟大的德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写道:“我们不会问鸟儿唱歌有什么用处,歌声能够带给它们乐趣,因为它们是为歌唱而生。同样,我们也不该问为什么人类渴求一探天空的奥秘……自然界的现象如此繁多,藏在天上的宝藏又如此丰富,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类的思想永远不缺少新鲜的养分!”
再向前追溯至约2 400 年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写下了他的杰作《理想国》。在该书第七卷中,柏拉图设想我们的眼睛之所以形成就是为了审视夜空,但与其沉醉于后者纯粹的美丽,我们更应该锻炼自己的头脑以弄清楚天体排列背后的规律。他的意思很明确。我们研究夜空的动机与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在面对为何要攀登穆玛的问题时所给出的答案相同:“因为它在那儿。” 肯尼迪甚至在休斯敦引用了马洛里的话来解释为什么美国应该登上月球。


上一个科普读物

下一个天文航天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