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音樂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北管音樂

港台图书 文化/學術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北管音樂截图

#电子书简介

呂錘寬(1952-),彰化縣人。巴黎第四大學音樂學院高級研究文憑。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專任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兼任教授。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所長、傳統音樂系教授兼系主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第三屆)。
擅長音樂田野採集與整理,對於臺灣傳統音樂研究貢獻良多。著有:《泉州絃管研究》、《泉州絃管指譜叢編》、《臺灣道教儀式與音樂》、《道教儀式與音樂之神聖性與世俗化(音樂篇、儀式篇)》、《臺灣傳統音樂》、《北管音樂概論》、《北管細曲賞析》、《臺灣傳統樂器》等書。
【叢書序】啟動彰化學──共同完成大夢想∕林明德
【作者序】
【凡 例】
第一章 北管的人文現象及分布概述
一、組織與活動
(一)館閣組成
1. 館主
2. 館先生
3. 館員
(二)養成訓練
1. 成為音樂家的條件
2. 養成訓練
3. 音樂活動
4. 樂曲之詮釋
5. 曲目能力
(三)演出型態
1. 排場
2. 上棚
3. 出陣
二、分布與傳承系統
(一)館閣與分布
1. 地理分布與系統
2. 今昔館閣
(二)技藝保存概況
1. 業餘館閣
2. 職業戲班
3. 碩學型藝師
4. 其他藝師
三、樂曲的擴散
(一)民俗活動中的北管音樂
1. 北管館閣之出陣
2. 迎神賽會中的各類鼓吹樂
3. 婚慶喪葬場合之鼓吹樂
(二)宗教儀式中的北管音樂
1. 拜神類儀式中的北管樂
2. 醫療類儀式中的北管音樂
3. 拔亡類儀式中的北管音樂
(三)劇種中的北管音樂
1. 做為前場唱腔
2. 做為戲劇的後場樂

第二章 北管音樂的歷史與源流
一、牌子與扮仙戲的北曲來源
二、細曲與明清小曲的關係
三、古路戲曲唱腔源流
(一)非「梆子腔」系統論
1. 板式結構方面
2. 音階與調式方面
3. 旋律方面
(二)【平板】與【流水】的源流
1. 平板類唱腔與浦江亂彈的關係
2. 流水類唱腔與廣東西秦戲的關係
(三)曲牌與小曲類唱腔的源流
1. 曲牌類唱腔
2. 小曲類唱腔的來源
四、新路戲曲與皮黃的關係
五、北管與琉球御座樂之比較
(一)音樂語彙方面的考察
(二)樂器與樂隊編制的比較
(三)曲辭方面的比較
1. 戲劇類唱詞
2. 細曲

第三章 樂曲種類
一、牌子
(一)牌名略考
(二)樂曲體裁
1. 聯套牌子
2. 單曲聯章牌子
3. 單曲牌子
(三)樂曲形式
二、譜
(一)樂曲組織
1. 聯章
2. 單章
(二)音樂型態
1. 音律
2. 拍法與速度
3. 樂曲形式
三、細曲
(一)樂曲體裁
1. 聯套
2. 單曲
3. 小曲
(二)樂曲形式
1 .一段式多次反復形式
2. 三段式
3. 組曲形式
(三)流傳概況
四、戲曲
(一)扮仙戲唱腔
1. 崑腔
2. 古路戲唱腔
3. 南詞
4. 梆子腔
(二)古路戲曲
1. 劇目
2. 板式-非規律式拍法
3. 規律式拍法板式
4. 其他唱腔
(三)新路戲曲
1. 劇目
2. 西皮系統的唱腔
3. 二黃系統的唱腔

第四章 樂器與樂隊編制
一、樂器種類
(一)鼓板類樂器
(二)銅類樂器
(三)線類樂器
1. 豎線
2. 倒線
(四)吹類樂器
二、樂隊編制
(一)絲竹樂隊
1. 演奏絃譜之編制
2. 伴奏細曲之編制
3. 伴奏戲曲唱腔之編制
(二)鼓吹樂隊
1. 演奏牌子的鼓吹樂隊
2. 戲劇演出的鼓吹樂隊

第五章 記譜法與理論體系
一、工尺譜
(一)音高符號
(二)節拍符號
(三)工尺譜解讀
二、鑼鼓譜及板撩譜
(一)鑼鼓譜
(二)板撩譜
三、總講的符號體系
(一)文字性詞彙
1. 關於腳色
2. 關於場次
3. 關於科介
(二)音樂類符號
1. 鼓介符號
2. 板式
3. 唱腔之板撩
四、音樂類語彙
(一)生活性樂語
(二)與樂曲有關的樂語
(三)與詮釋有關之術語

第六章 樂曲賞析
一、器樂
(一)用途
(二)演奏手法
1. 嗩吶
2. 鼓介
(三)常用曲目
1. 鼓吹樂方面
2. 絲竹樂方面
二、細曲的藝術性
(一)演唱技巧
1. 演唱之語言
2. 唱唸法
(二)展演分析
1. 伴奏方式
2. 樂曲之安排
3. 音高與速度
(三)名曲賞析
1. 桃花燦
2.〈和番〉第一牌
3.〈勸友小牌〉
4.〈烏盆大牌〉
三、戲曲唱腔
(一)展演概述
1. 劇目之難易分類
2. 演唱語言
3. 定絃及音高
(二)唱唸法
1. 嗓門分類
2. 唱詞處理方式
(三)代表性板式分析
1.【彩板】的運用與變化
2.【平板】的種類與變化
(四)劇目賞析
1.〈送京娘〉
2.〈賣酒〉
3.〈奪棍〉
4.〈斬瓜〉
5.老唱片中的劇目略述

【總論】北管音樂的民俗性與藝術性
【引用資料】
一、影音類
二、文字類
(一)曲譜
(二)論著
【索引條目】
往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符碼;
今天,人文彰化見證半線風華。
北管音樂為臺灣最蓬勃之傳統音樂戲曲,最風行之際,全臺之北管館閣將近九百個。時至今日,仍有將近八百個館閣團體存在,可見北管音樂與臺灣社會的密切關係。
長久以來,迎神賽會、喪葬行伍、廟會期間以及館閣演出的北管戲曲,皆由館閣保存。在臺灣,保存數量最完整者,當屬彰化地區的館閣。尤其歷史最悠久的「梨春園」,因致力傳承北管音樂藝術,而被政府指定為國家級重要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團體。
但儘管有政府推行保存,北管音樂仍面臨流失的危機。作者於本書中詳述北管音樂之歷史源流,並親身拜訪北管館閣訪談、學習,有系統地歸納整理北管音樂文化,清晰地呈現北管音樂的全貌,希望大眾能認識北管於宗教層面以外的藝術價值。
《北管音樂》特色
詳細介紹臺灣傳統北管音樂之歷史發展、人文現象,充分說明臺灣北管音樂文化之特色、藝術價值。

上一个港台图书

下一个文化/學術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