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总第35卷 合订本 总第596·599·602期)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演讲与口才(总第35卷 合订本 总第596·599·602期)截图 演讲与口才(总第35卷 合订本 总第596·599·602期)截图

#电子书简介

《演讲与口才(总第35卷 合订本 总第596·599·602期)》:
说起金庸,大都会想起他那一部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以及一个个经典英雄豪侠形象。金庸在小说中塑造这些侠义人物,把自己的一些理想和情感赋予这些人物,也展现出自己的侠义情怀和仁者心肠。生活中,金庸的言谈中不仅能充分表现出这些他敬仰和崇奉的精神,而且还展现出了出众的口才。
在强势的时候给人留有余地
金庸在小说中塑造了很多英雄形象,他最喜欢哪一个呢?在一次和粉丝的交流中,金庸给出了答案:“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择一个角色让我做,我愿意做段誉。他是王子,身上却从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在所有的武功招数中,我最喜欢‘降龙十八掌’中‘亢龙有悔’这一招,它用三分力量攻击,保留七分的后备功力。这就是侠义精神的体现,无论自己多么强大,都在强势的时候给人留有祭地。像水坝里的水,在水坝里很有力量,一旦把这种力量用于冲击堤坝,坝毁了,水在冲出的那一刻也显得气势如虹,但最后呢,消失在茫茫大地上,还有什么势?以势压人,最终会失去所有的势。强势时懂得内敛,在别人眼中永远都会存在威望。”
金庸借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和武功招数来说侠义精神,也是在表明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在强势时给人留有余地。他的话给人提醒,在自己强势时,说话做事都要给人留有余地,不可把话说绝,把事做绝。最后金庸先生用堤坝里的水来做比喻,说明强势时不给人留余地,势就会用尽。而懂得内敛,则能在人们心目中获得威望。一番话语质朴无华,却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即使做不到肝胆相照,也要心无芥蒂
在金庸的每部小说中,总有感天动地的英雄人物之间的友情,像《天龙八部》中的乔峰、虚竹和段誉之间的友情。谈到友情,金庸说:“武侠世界中的友情是以侠义为基础的,朋友之间可以肝胆相照,同生共死。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做不到肝胆相照,但最好的朋友应当心无芥蒂。两个人交往可以很干净、很坦诚、很自然。我的老友倪匡,他费心费力替我写过小说。在出版修订时,我想进行很大的修改,甚至要删除。我给他打电话问他介不介意。他说介意,介意不是我要对他的创作进行动刀,而是因为我要动刀还要去征得他的同意。就要交这样的朋友,遇到事情不用多说,不会让对方的感受成为自己的束缚、负累,这就是心无芥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去除所有的私心杂念。心静如水、心清如镜,都能看得清。”
爱默生说过:“朋友之间要想有默契,就必须以坦诚为基础。”这句话和金庸先生讲的交友之道高度契合。朋友之间要做到心无芥蒂,就要摒弃私心杂念,才可以坦诚以对。金庸举自己和倪匡交往的一件小事来说自己的交际之道,告诉我们在交际中应该追求的境界。即使不能肝胆相照,也要心无芥蒂,这样才能让彼此的友谊干净如水,涓涓而流。
……




《演讲与口才》注重把说学理论和与读者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以帮助广大读者增长知识、提高交际、公关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增强了刊物的亲和力。它注重编发与百姓生活密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多就读者所关心或需要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使人读后受到启发,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达到求知、求用的目的。

上一个杂志/期刊

下一个文学文摘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