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力学概论【正版好书,下单速发】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断层力学概论【正版好书,下单速发】

科学与自然 力学

  • ISBN:9787502842703
  • 作者:黄福明
  • 包装:平装
  • 版次:1
  •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6-0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断层力学概论【正版好书,下单速发】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书名:断层力学概论【正版开发票】

定价:80.00元

作者:黄福明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02842703

字数:

页码:3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断层力学概论》由断层概述、力学基础、断层的摩擦滑动、断层的应力状态、断层的力学模型、断层的三维弹性静位错模型、断层的非稳态滑动、断层的相互作用、断层运动的科学观察、断层运动与地震预报等14章构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4)研究次生断层和地震裂缝的成因及其空间分布。
无论是次生断层抑或地震裂缝,都是大的地震断层形成后引起应力重新分布的产物,属于次生效应。Chinnery(1966a,b)用矩形位错面作为主断层的数学模型,计算了一条直立的走滑断层形成后终的应力分布,从理论分析和地质实例两个方面讨论了次生断层问题。
(5)研究强余震的空间分布特点。
通常,一个主震一余震型的大地震发生后,往往伴随着危害较大的强余震,及时预报强余震(尤其是晚期强余震)的发生时间与地点,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强余震的空间分布特点不仅取决于孕震区及其邻近地区地壳介质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与强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且还同区域应力场的性质与震后的应力调整状态紧密相关(见2章)。黄福明等(1980,1981)根据矩形的倾斜断层错动产生的应力场先后讨论了强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大多数强余震分布在流体静应力的引张区内,这些地区位于构造应力场的主压应力作用方向的一侧,在地震前和地震后均是剪应力的相对高值区。而在主震断层面附近或同主震断层面斜交的老断层面往往是余震或晚期强余震孕育和发生的有利部位。
(6)定性解释一些地震前兆的时空化特征。
众所周知,地震发生前,在地壳表层及其内部出现的任何一种地震前兆都同地震孕育区地壳内应力应状态的化有关。断层蠕的发生则在范围内直接影响到这种应力应状态的化,有时甚至是产生这种化的重要原因。随着断层蠕的传播,断层附近的应力应状态随之发生化,由此产生的前兆现象亦随之化,因而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分布形态。黄福明(1981)根据断层的矩形位错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较详细地、定性地讨论了地震发生前断层蠕为何引起地震中短期(尤其是短临)前兆的原因。
(7)解释地震发生时诸种效应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伴随大地震的发生往往出现各种各样的震时效应,例如井水突然下降、枯涸或猛涨、喷冒;地面骤然隆起或沉陷等。这些效应的空间分布常常不是均匀的。利用矩形位错模型研究地震断层错动产生的应力场则不难解释这种不均匀性。譬如,在地震时产生的流体静应力的引张区内,由于受到突然的引张作用而使水位陡降或枯涸;而在压缩区内,因受到突然挤压作用而使水位猛涨或喷出。对其他效应亦可作类似的解释。
(8)预测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
对某个地震区(带)在相当长时间内所有地震断层错动产生的附加应力(或应)场进行叠加,就可以得到这个地震区(带)在该时间段内同地震活动有关的应力(应)调整的图像,从而了解应力(应)相对集中区的分布情形。结合研究区地震地质条件和原地应力测量等方面资料,原则上就可以给该地区(带)中长期地震预报提供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

序言


上一个科学与自然

下一个力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