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能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陕西省能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截图

#电子书简介

3.2.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伦理学基础
众所周知,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即水土流失的“二元性”)。水土保持工作时时刻刻都描绘着一副人与自然相互适应、相互改造、相互依存的画卷。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目的也具有二重性:一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补偿,实现生态正义;二是人类社会成员之问的补偿,实现生态责任和生态利益分配正义。前者侧重于生态伦理,后者则侧重于人与人之问的伦理和道德。
3.2.1.1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补偿符合生态伦理学
生态伦理就是指人类在对于自然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这里的自然是包括人之外的一切生物及无生命自然环境在内的整个生态圈。生态伦理的内涵包括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首先,它表征的是一种客观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之问的道德关系;其次,它是用以调整相应的关系的积极手段,即生态道德。其实质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分配自然资源和分摊环境责任,即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的对应问题。生态与环境正义已经扩张为全球生态与环境运动的价值目标和现实动力。生态环境不正义之所以发生,在理论上是由于生态环境的特性与经济人的自利性不谋而合,在制度上是由于制度自身的欠合理性和落差促使其成为理所当然。解决生态环境正义问题不仅需要价值上的诉求,而且需要制度上的设计。
生态伦理首先表征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这是生态伦理质的规定性。只有在存在道德关系的领域,伦理才是可能的,并且只要是道德关系存在的领域,伦理也是必然的。因此,只有人与自然之间确实存在道德关系,生态伦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发展的可能。当我们追究到道德产生的根源时,就可以确定地说道德关系在人与自然之间是存在的。
“道德根源于人的需要。”这是传统伦理学对道德起源的揭示。道德起源于人的需要,道德关系也是伴随着人的需要产生的。那么生态伦理所说的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道德关系又起源于什么呢?事实上它也源于需要,但这时的需要就不再仅仅是人的需要,而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的需要。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述评

1.4 研究内容
1.4.1 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标准的依据
1.4.2 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
1.4.3 不同行业补偿标准的确定
1.4.4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土保持与生态系统
2.1 水、土壤与生态系统
2.1.1 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
2.1.2 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1.3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2 水土流失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2.2.1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2.2.2 水土流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3 水土保持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2.3.1 水土保持特点与基本功能
2.3.2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
2.3.3 我国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2.3.4 目前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小结

第三章 水土保持补偿相关理论
3.1 水土保持补偿的内涵与外延
3.1.1 水土保持补偿内涵
3.1.2 水土保持补偿外延

3.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3.2.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伦理学基础
3.2.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基础
3.2.3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生态学基础
3.2.4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系统学基础

3.3 水土流失补偿费与其他相关费种的联系和区别
3.3.1 水土流失补偿费与水土保持防治费的联系和区别
3.3.2 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与森林植被恢复费的联系和区别
3.3.3 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与草原植被恢复费的联系和区别
3.3.4 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与耕地开垦费的联系和区别

第四章 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的原则
4.1 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4.1.1 水土资源的基础性、战略性和不可替代性.
4.1.2 现行水土资源管理政策对水土资源利用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4.2 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的作用和意义
4.2.1 解决水土保持资金不足的问题,保证水土保持事业的持续性
4.2.2 提高全民对水土资源的基础性、战略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认识
4.2.3 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4.2.4 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实现区际平衡与和谐社会

4.3 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
4.3.1 补偿主体与客体的界定及其协商机制
4.3.2 补偿资金的测算及其分摊机制
4.3.3 补偿资金的营运机制

4.4 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的基本准则
4.4.1 伦理域准则
4.4.2 空间域准则
4.4.3 时间域准则
4.4.4 管理域准则
4.4.5 实践域准则

第五章 能源开发对陕西省水土流失的影响.
5.1 陕西能源开发造成水土流失的共同特点
5.1.1 地域不完整性
5.1.2 多样性
5.1.3 潜在性
5.1.4 突发性
5.1.5 强度大
5.1.6 危害大

5.2 陕西不同类型能源开发项目水土流失特点
5.2.1 井采矿工程
5.2.2 露采矿工程
5.2.3 管道工程
5.2.4 通井道路工程

5.3 陕西能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危害
5.3.1 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5.3.2 污染土壤、空气与水体
5.3.3 地下水位下降
5.3.4 淤积河道、破坏水利基础设施、加剧洪涝灾害
5.3.5 降低岩土稳定性、引发地质灾害
5.3.6 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危害农田
5.4 案例:神府一东胜煤矿开采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

第六章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测算
6.1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
6.1.1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概念
6.1.2 理论依据

6.2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划分
6.2.1 保持和涵养水源功能
6.2.2 保持和改良土壤功能
6.2.3 固碳供氧功能
6.2.4 净化空气功能
6.2.5 防风固沙功能
6.2.6 生物多样性功能
6.2.7 维持环境景观功能

6.3 功能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
6.3.1 指标选取的原则和目标
6.3.2 指标及指标体系

6.4 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6.4.1 费用支出法
6.4.2 市场价值法
6.4.3 边际机会成本法
6.4.4 旅行费用法
6.4.5 享乐价格法
6.4.6 条件价值法
6.4.7 恢复和防护费用法
6.4.8 影子工程法
6.4.9 人力资本法
6.4.10 各种评估方法的比较
6.5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计算

6.6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计算
6.6.1 蓄水保土功能
6.6.2 粮食增产功能
6.7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服务功能物质量计算

6.8 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估算
6.8.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估算
6.8.2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估算方法
6.8.3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服务功能价值量估算

6.9 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
6.9.1 无定河流域概况
6.9.2 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6.9.3 结果分析
6.10 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
第七章 陕西省水土流失的经济损失计量
第八章 国内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借鉴
第九章 陕西省水土流失补偿收费方法和标准
第十章 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收费影响分析
第十一章 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政策法律体系构建
第十二章 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陕西省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标准研究是在界定水土流失补偿的内涵和外延、水土流失补偿费与水土流失防治费、森林植被恢复费等相关费种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开发对水土保持功能影响以及进行水土流失补偿的必要性,运用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法和水土流失损失评估法对补偿标准测算,为确定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标准提供依据,以期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良性发展。
在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作出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决策,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农业新政”和“区域新政”。紧密围绕中央的战略思想和部署,加强对西部地区发展的研究,尤其是针对西部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历史悠久的西部地区,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宝藏;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开始显现,人才、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面对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如何立足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的深度开发,探究西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西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引导西部农村健康发展,是一项持久性和富有挑战性的重大课题。解决这一重大课题,需要有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办法和新的举措,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循环往复中求得真知。作为中青年学者,更应该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和富有希望的领域,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上一个科学与自然

下一个环境科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