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起东论文选集(套装上中下册)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邓起东论文选集(套装上中下册)截图 邓起东论文选集(套装上中下册)截图

#电子书简介

邓起东,院士,我国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和地震地质学家。1938年生于湖南省双峰县。1951-1956年求学于长沙市五中和七中,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学位委员会主任、荣誉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大学荣誉教授、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兼职教授,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起东院士对我国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有深入研究,对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有创新发展,建立和发展了活动构造大比例尺填图技术,发展了古地震学,推进了定量活动构造研究及其应用工作,对活动构造与地震的关系及地震预测和防震减灾建树颇多,是我国地震地质学和活动构造学的主要学科带头人和领导者之一。
邓起东院士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85篇,专著14部,有32篇被SCI收录。SCI:有159篇被引用3410次,其中他人引用3257次。有20项科研成果先后24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5项。1991年获我国地质科学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第二届)。
上卷
节理力学性质的判别及其分期、配套的初步研究
剪切破裂带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发展趋势概述
关于海城地震震源模式的讨论
海城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与发震构造的探讨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说明书
我国地震活动和地震地质主要特征
海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构造模型
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构造图
华北断块区新生代、现代地质构造特征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中国新生代断块构造的主要特征
在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共轭断层活动的作用
海城一唐山地震系列孕育过程中前兆场的演化及其构造力学条件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REPORTED CHANGES IN GROUND WATER AND ANOMALOUS
ANIMAL BEHAVIOR BEFORE THE 4 FEBRUARY 1975 HAICHENG EARTHOUAKE
中国的活动断裂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近年来某些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CENOZOIC GRABEN SYSTEMS IN NORTH CHINA
1920年海原地震中的最大水平位移及西华山北缘断裂地震重复率的估计
中国几条活动断裂的运动机制、滑动速率和地震重复性的研究概述
KINEMATIC FEATURES AND SLIP RATES OF LATE QUATERNARY ACTIVE FAUL TINGS OF
QINGHAI XIZANG(TIBET)PLATEAU AND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TEAU AND SECONDARY BLOCKS WITHIN IT
THE SEISMOTECTONICAL CHARACTERISTICS 0F THE NORTH CHINA FAULT BLOCK REGION
AND ITS DYANMICAL CO-OPRATING MODEL
断层崖崩积楔及贺兰山山前断裂全新世活动历史
断层性状、盆地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FAULTING ASSOCIATED WITH LARGE EARTHQUAKES AND THE AVERAGE RATE OF
DEFORMATION IN CENTRAL AND EASTERN ASIA
ACTIVE FAULTING AND TECTONICS OF THE NINGXIA—HUI AUTONOMOUS REGION,CHINA
RESEARCH 0N THE GEOMETRY OF SHEAR FRACTIIRF ZONGES
富蕴地震断裂带的破裂机制
断层崖研究与地震危险性估计——以贺兰山东麓断层崖为例
鄂尔多斯周缘断陷盆地带的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南、西华山断裂带中拉分盆地的构造组合及其演化模式
滇西北裂陷区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山西系舟山西麓断裂右旋错动证据及全新世滑动速率
VARIATIONS IN THE GEOMETRY AND AMOUNT OF SLIP ON THE HAIYUAN
(NANXIHUASHAN)FAULT ZONE,CHINA AND THE SURFACE RUPTURE OF
THE 1920 HAIYUAN EARTHQUAKE
STRUCTURE AND DEFORMATIONAL CHARACTER OF STRIKE—SLIP FAULT ZONES
华北地区地震地质研究的进展
DISPLACEMENT ALONG THE HAIYUAN FAULT ASSOCIATED WITH THE GREAT 1 920
HAIYUAN。CHINA,EARTHQUAKE
海原断裂带和1920年海原地震断层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山西忻定盆地的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性——晋北剪切带尾端张性区构造特征的研究
晋北张性区盆岭构造及其形成的力学机制
走滑型地震断层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BOUNDS ON THE HOLOCENE SLIP RATE OF THE HAIYUAN FAULT,NORTH—CENTRAL
CHINA
BOUNDS ON THE AVERAGE RECURRENCE INTERVAL OF MAJOR EARTHQUAKES
ALONG THE HAIYUAN FAULT IN NORTH—CENTRAL CHINA
海原走滑断裂带及其尾端挤压构造
INTRACRUSTAL DETACHMENT WITHIN ZONES OF CONTINENTAL DEFORMATION-
EXTINCTION OF PULL-APART BASINS
西藏崩错8级地震地表破裂的变形特征及其破裂机制
念青唐古拉山南东麓断层的初步研究
1411年西藏当雄南8级地震地表破裂
LATE CEN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INGXIA—HUI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中卷
山西霍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和1303年洪洞8级地震
GEOLOGY OF THE HAIYUAN FAULT ZONE,N11NGXIA—HUI AUTONOMOUS REGION,
CHINA,AND ITS RELA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MOUNT AND STYLE OF LATE CENOZOIC DEFORMATION IN THE LIUPAN SHAN AREA,
NINGXIA AUTONOMOUS REGIONCHINA
天山南北缘活动构造及其演化
新疆独山子一安集海活动逆断裂一褶皱带的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新疆独山子一安集海活动逆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古地震
香山一天景山断裂带的变形特征及走滑断裂端部挤压构造的形成机制
近年来我国地震地质学的进展

下卷
《邓起东论文选集(套装上中下册)》收集邓起东院士的《城市活动断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问题》、《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应用》、《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发展趋势概述》、《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中国活动构造研究的进展与展望》等合成一集,分为上下卷。
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22534/193/2257897315/636532/7464653d/5b7a4536N4f716d2f.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25840/180/748503761/645400/28c9b1b7/5b7a4536Nf9f27bdd.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24067/116/2313442550/591627/428cd2c7/5b7a4536N96497fec.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25036/69/738972831/728437/a169596f/5b7a4536N7a8de69b.jpg
自20世纪50年代进入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学习起,至今已过去了60多年。1961年毕业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开始了构造地质学领域的科学研究。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华北和西南发生的多次大地震组成的地震季突然降临,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威胁。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我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移到了最新构造活动与地震研究上,组织队伍形成团队,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地震地质和活动构造研究。所谓活动构造是指晚第四纪(10万-1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的断层、褶皱、盆地和地块,现今仍在活动,未来一定时期内还会活动,是大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地方,也是目前定量活动构造学要着力加以解决的重点科学问题。
本书汇集几十年来我和团队共同获得的多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活动构造理论基础和构造模型,活动构造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震源破裂和机制,古地震及其复发规律,地震破裂带的形成和机制,等等。
本书集结了约170篇论文,全面反映我和团队几十年来所做的各方面工作,每篇论文都列出了全部作者。除了在《邓起东论文选集(上卷、中卷、下卷)》中给出绝大多数论文外,还用光盘形式给出了《海原活动断裂带》、《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和《天山活动构造》等三本专著的全文。因为这三部著作分别反映了我和团队在走滑、拉张和挤压构造三个方面所进行工作的全貌。著作目录中还列出了10余本专著的书名,虽然也反映多方面的资料,但由于本书篇幅所限,只能在著作目录中列出其书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P.Molnar,B.C.Burchfiel和L.Royden教授在海原断裂带中段和天山部分地段分别参与了部分工作,在合作论文中也同样列出了他们的名字。
除了在论文选集列出了有关论文以外,我们还出版了包括有不同内容的纪念册《踏遍青山人未老——邓起东六十年科研生涯印迹》,主要目的是与普通画册不同,想用纪念册中的300余幅图片来反映我们几十年的工作。每一幅图片都给出了简单的说明,每一篇都反映了主要的工作内容,并有索引。图片中可以看到同事们和学生们在不同时期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但有些相关同志我们未能找到照片,这是十分遗憾的。

上一个科学与自然

下一个地球物理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