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与人类肿瘤--从基础科学到临床预防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病毒感染与人类肿瘤--从基础科学到临床预防

医学 肿瘤学

  • ISBN:9787030479426
  • 印次:1
  • 开本:16
  • 版次:1
  • 出版社:科学
  • 出版时间:2016-03-01
  • 印刷时间:2016-03-01
  • 作者: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病毒感染与人类肿瘤--从基础科学到临床预防截图 病毒感染与人类肿瘤--从基础科学到临床预防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病毒感染与人类肿瘤--从基础科学到临床预防
  • 作者:编者:(美)张美惠|译者:卢建红//李义平//瞿小旺
  • 定价:120
  • 出版社:科学
  • ISBN号:978703047942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6-03-01
  • 印刷时间:2016-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21
  • 字数:406千字

编辑推荐语

编译由美国张美惠编著、卢建红等编译的《病毒感染与人类肿瘤--从基础科学到临床预防》一书,源自偶然。2014年我留学回国时获得刚出版的原版书,发现书的内容新颖,编写详细,内容涉及基础科学与临床预防,便萌发了翻译出版的想法。由于有一系列从事病毒学和肿瘤学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翻译人员的尽心参与,这本编译版的书终于得以面世。本书的主要内容忠实于原著,只对部分章节进行了编辑。关于EB病毒的致瘤作用和预防(原书**0章),原作者在移植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描述较多,我们结合自己和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编译,补充了EB病毒通过编码和诱导microRNA发挥作用等内容(编译版第5章和第6章);第4章也是增加的内容。

内容提要

由美国张美惠编著、卢建红等编译的《病毒感染 与人类肿瘤--从基础科学到临床预防》一书来自2014 年Springer出版的肿瘤研究*新进展Recent Results inCancer Research丛书,原书作者都是相 关领域的专家,对当前的研究进展内容描述比较详尽 ,体现了*新进展。本书阐述了已发现的几种常见肿 瘤病毒感染的致瘤机制及其预防,领域涉及病毒学和 肿瘤学研究,内容涉及外泌体、非编码RNA、炎症与 肿瘤、肿瘤微环境等当前在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概念 。
本书适合于从事肿瘤相关基础研究与临床预防的 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也适合于从事肿瘤病毒或病毒 学相关学习和研究的本科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参考 。

目录

编译者序
**章 概论:病毒感染与人类肿瘤
1 引起人类肿瘤的病毒
2 致瘤机制
2.1 病毒感染与肿瘤的因果联系
2.2 确认一种病毒的病因学的基础和临床意义
2.3 发现新的致瘤病毒
参考文献
第2章 病毒感染与人类肿瘤的流行病学
1 引言
2 全球范围内致瘤病毒感染率
3 全球范围内的一些病毒引起的癌症发病率
4 肿瘤病毒的致瘤机制
5 一些病毒引起的癌症的终生累积发病率
6 一些病毒引起的癌症的共同作用因子
7 HBV引起的肝细胞癌的风险计算
8 通过疫苗和抗病毒治疗减少癌症发生率
9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病毒感染、炎症与肿瘤的预防
1 引起肿瘤的慢性病毒感染
2 炎症与肿瘤
2.1 炎症与肿瘤生长的内在联系
2.2 肿瘤相关性炎症过程中细胞因子信号机制和分子途径
2.3 炎症过程中的肿瘤微环境
2.4 肿瘤生长过程中的炎症、缺氧和血管生成
2.5 慢性病毒感染和恶性肿瘤中的T细胞耗竭
3 炎症与转移
4 炎症相关性肿瘤的预防
4.1 抗病毒疫苗和治疗
4.2 抗纤维化治疗
4.3 抗炎治疗
5 展望:肿瘤免疫治疗的前景
参考文献
第4章 病毒感染与肿瘤微环境
1 引言
2 病毒感染与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及其相互影响
2.1 炎症、癌变与肿瘤微环境
2.2 免疫细胞与肿瘤微环境
2.3 microRNA与肿瘤微环境
2.4 肿瘤细胞代谢与肿瘤微环境
3 几种病毒的感染与肿瘤微环境
3.1 EBV与肿瘤微环境
3.2 HBV与肿瘤微环境
3.3 HCV与肿瘤微环境
3.4 HPV与肿瘤微环境
3.5 HIV与肿瘤微环境
4 针对肿瘤微环境的靶向治疗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 EB病毒的致瘤作用
1 引言
2 EB病毒的感染与复制
2.1 EB病毒的感染与进入细胞
2.2 EB病毒的主要编码产物
2.3 EB病毒的复制
3 EBV相关性肿瘤和疾病
3.1 EBV与上皮性肿瘤
3.2 EBV与淋巴瘤
3.3 EBV与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4 EBV通过microRNA发挥致瘤作用
4.1 EBV编码的miRNA
4.2 EBV诱导宿主miRNA的异常表达
4.3 EBV相关的miRNA调控共同的靶基因
4.4 EBV相关的miRNA与免疫逃逸
4.5 EBV相关的miRNA与炎症和肿瘤微环境
4.6 EBV相关的miRNA与临床应用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EB病毒感染及相关性疾病的预防
1 引言
2 EBV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3 EBV疫苗
4 PTLD的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癌作用
1 引言I
2 HBV基因组及复制
3 HBx——一个具有复杂结构和功能的反式激活因子
4 HBx与E3泛素连接酶:不仅仅是蛋白稳定性的一种联系?
5 HBx与肝细胞恶性转化
6 HCC中HBV DNA整合及突变的x基因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8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预防
1 引言
2 HCC造成的疾病负担
3 HBV感染的传播途径
4 慢性HBV感染与HCC
4.1 发生HCC的病毒(HBV)风险因素
4.2 HCC宿主因素
4.3 母体影响
4.4 环境或生活方式因素
5 HCC预防
5.1 一级预防:通过免疫接种预防HBV感染
5.2 接种HBV疫苗有效地减少HBV感染及相关并发症
6 通过免疫接种阻止HBV感染和预防HCC的效果
7 肝癌预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7.1 覆盖率低
7.2 疫苗接种后的突破性感染(免疫失败)
8 有效控制HBV相关性HCC的策略
8.1 预防HBV突破性感染
8.2 高危人群筛查和HBV相关HCC的二级预防
9 其他癌症预防的未来前景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章 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癌作用
1 引言
2 HCV和病毒蛋白
3 HCV在肝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
4 HCV在小鼠体内表现致癌作用
5 HCV增强产生氧化应激作用和调节胞内信号
6 HCV感染中的ROS来自线粒体
7 HCV在诱导ROS的同时减弱某种抗氧化系统
8 HCV感染的代谢改变:肝病发展的共同因素
9 小结
参考文献
**0章 HCV感染与肝癌的预防
1 引言
2 HCV感染
3 丙型肝炎和发生HCC的风险因子
4 预防丙肝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发生HCC
5 预防慢性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和HCC
6 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6.1 标准治疗方法
6.2 聚乙二醇化IFN/利巴韦林抗病毒应答的预测因子
6.3 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
6.4 靶向宿主的药物
6.5 治疗性疫苗
7 HCV高发人群的预防
7.1 预防性疫苗
7.2 公共卫生措施
8 小结
参考文献
**1章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1 引言
1.1 HPV的生命周期
1.2 HPV基因组
1.3 癌蛋白:E5、E6和E7
2 小结
参考文献
**2章 通过疫苗接种控制HPV感染及其相关性肿瘤
1 引言
2 目前市售的预防性疫苗
3 第二代预防性疫苗的开发
4 治疗性疫苗的临床开发策略
4.1 治疗性疫苗的概念和目标
4.2 基于活载体的治疗性HPV疫苗
4.3 基于多肽的治疗性HPV疫苗
4.4 基于蛋白质的疫苗
4.5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疫苗
4.6 基于DNA的疫苗
4.7 联合策略
5 小结
参考文献
**3章 HTLV-1与白血病:成人T细胞白血病发生中的病毒-细胞相互作用
1 引言
2 HTLV-1的感染
2.1 流行病学
2.2 嗜性和受体
2.3 病毒增殖
2.4 病毒的基因表达
3 Tax的表达决定HTLV-1感染细胞的命运
3.1 Tax促进HTLV-1感染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3.2 Tax表达细胞中DNA损伤的累积
4 ATL
4.1 Tax表达的缺失与对宿主免疫监测的逃避
4.2 HBZ的表达
5 小结
参考文献
**4章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感染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预防
1 引言
2 HTLV-1感染的流行病学
2.1 全球概况
2.2 日本
3 传播模式和临床转归
4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流行病学
5 HTLV-1的传播机制
6 HTLV-1传播的预防
6.1 垂直传播的预防
6.2 水平传播的预防
6.3 输血和性传播的预防
7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病程
7.1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致病性
7.2 从无症状带毒发展到ATLL的决定因素
8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的预后
8.1 急性和淋巴瘤亚型
8.2 慢性和郁积亚型
9 当前的治疗措施
9.1 传统化疗方法
9.2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9.3 α干扰素(IFN-α)和叠氮脱氧胸苷
9.4 ATLL的预防
9.5 ATLL预防的未来展望
10 小结
参考文献
**5章 人疱疹病毒8型分子生物学:病毒致病性和复制相关的新功能及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1 引言
2 HHV-8 潜伏期产物与自分泌调节紊乱
2.1 潜伏相关核抗原(LANA)
2.2 病毒FLICE抑制蛋白(vFLIP)
2.3 kaposins
2.4 PEL中的病毒白细胞介素-6(vIL-6)
2.5 PEL中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3(vIRF-3)
2.6 MicroRNA(miRNA)
3 通过裂解活性的新型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3.1 病毒白细胞介素-6(vIL-6)
3.2 病毒CC趋化因子配体(vCCL)
3.3 病毒G蛋白偶联受体(vGPCR)
3.4 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vIRF)
3.5 K7编码的病毒凋亡抑制蛋白(vIAP)
4 末端膜蛋白
4.1 K1/可变包含ITAM的蛋白(VIP)
4.2 K15编码的膜蛋白
5 小结
参考文献
**6章 抗病毒治疗与癌症控制
1 引言
2 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
2.1 抗乙肝病毒治疗
2.2 抗HCV治疗
3 HBV-HCV共感染
4 HBV-HIV共感染和HCV-HIV共感染
5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6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
7 EB病毒(EBV)
8 人乳头瘤病毒(HPV)
9 梅克尔细胞多瘤病毒
10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上一个医学

下一个肿瘤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