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义:民国中医药课程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中药大义:民国中医药课程

医学 药学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中药大义:民国中医药课程截图

#电子书简介

(学说)陈修园曰:《本经》止三十七字。其提纲云:主补五脏,以五脏属阴也。精神不安,魂魄不定,惊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皆阴虚为亢阳所扰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有定之、安之、止之、明之、开之、益之之效矣。曰邪气者,非指外邪而言,乃阴虚而壮火食气,火即邪气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邪气除矣。余细味经文,无一字言及温补回阳,故仲景于汗吐下阴伤之症,用之以救津液,而一切回阳方中,绝不加此阴柔之品,反缓姜附之功,故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为回阳第一方,皆不用人参,而四逆加人参汤以其利止亡血而加之也。茯苓四逆汤用之者,以其在汗下之后也。今人辄云以人参回阳,此说倡自宋元以后,而大盛于薛立斋、张景岳、李士材辈,而李时珍《纲目》,尤为杂沓。又曰:人参,《本经》明说微寒,时珍说生则寒、熟则温,附会之甚。而金李东垣曰:人参甘温,能补肺中元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肺主诸气故也。自东垣谓人参甘温,而明之张、李诸家宗之,于人参性味有甘寒、甘温两说关系于治疗者甚大。陈氏之说援引《本经》,证以仲景之法,与邹氏《疏证》亦属符合,无可訾议。
上编 总论
第一章 药物学之定义及其源流
第二章 药之气味阴阳
第三章 药之升降浮沉
第四章 药之君臣佐使
第五章 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
第六章 药有金石草木禽兽虫鱼
第七章 药有根茎花实苗皮骨肉
第八章 药之三性七情及有毒无毒
第九章 药物之分类
第十章 七方
第十一章 十剂
第十二章 药有主治兼治
第十三章 用药须辨四时
第十四章 用药有方土之宜
第十五章 用药须因人而异
第十六章 药重地方生产
第十七章 药与方之关系
第十八章 引经报使之谬
第十九章 药之煎法服法
第二十章 用药之权量
第二十一章 中药参用各国物产

下编 各论
……
《中药大义:民国中医药课程》是民国时期中药专门学校——“北平中药讲习所”教材,由中医名宿杨叔澄编述。 王心远编著的《中药大义(民国中医药课程)》分上、下两编。上编总论,共二十一章。论述了药物学的定义及其根源、药物之分类、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阴阳配合、引经报使、三性七情及有毒无毒、方与方剂、主治兼治、四时宜忌、煎法服法等内容;下编各论,共二十四章。分别论述了补养剂、健胃剂、发汗剂、下剂、逐水剂、吐剂、理气剂,理血剂、祛风剂、祛寒剂、解热剂、润燥剂、利尿剂、除痰剂、消化剂、收敛剂、驱虫剂、明目剂、消毒剂、变质剂、麻醉剂、兴奋剂等23大类、460余种中药的形状、气味、功用、相使及用量、学说,等内容。

上一个医学

下一个药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