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治疗学 原书第3版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听力治疗学 原书第3版

医学 内科学

  • ISBN:9787504688224
  • 作者:(美)贾森·A.高尔斯特
  • 版次:1
  •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1-01
  • 中图法分类号:R764.430.5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听力治疗学 原书第3版截图 听力治疗学 原书第3版截图 听力治疗学 原书第3版截图 听力治疗学 原书第3版截图 听力治疗学 原书第3版截图

#电子书简介

作 者:(美)贾森·A.高尔斯特 著 冀飞,王秋菊 译定 价:180出 版 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01月01日页 数:376装 帧:精装ISBN:9787504688224 本书主要介绍了与治疗听力损失相关的基础知识、实践经验和技术技巧,而助听器作为听力学治疗解决方案的优选是本书介绍的重中之重。书中全面梳理了与助听器有关的基础理论、现代发展及技术更新,对于儿童和成人在临床验配上的具体步骤、经验技巧和近期新理念也做了翔实的介绍。同时还对助听器性能的评价、治疗康复后的效果评估和验证等进行了重点介绍,如真耳分析等。 第1章 关于听力损失的干预
听力损失治疗的很好实践
第2章 助听器声学特性与硬件的基本原理
一、助听器技术的发展
二、助听器类型
三、助听器组件
第3章评估助听器性能的标准
一、对标准的需求和标准起草流程
二、标准的监管应用
三、ANSI标准和IEC标准
四、评估助听器电声性能的设备
五、用于测试助听器和换能器的耦合腔结构
六、使用电声学测量预测助听器音质
七、结论
第4章助听器的耦合佩戴:理论与应用
一、概述
二、耳模/耦合器件
三、助听器传声通路
四、结论
第5章助听器的耦合佩戴:技术和技巧
一、概述
二、耳部准备和首次检查
三、额镜
四、头灯和小型放大镜
五、耳镜
六、视频耳镜
七、耳灯
八、耳部检查
九、外生骨疣
十、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十一、急性感染
十二、耳印模
十三、技能发展:制作耳印模
十四、耳堤和耳障
十五、印模材料注入
十六、张开还是关闭下颌
十七、印模取出
十八、印模制作的详细步骤
十九、过敏反应
二十、定制外壳或耳模的制作
二十一、未来发展
二十二、结论及总结
第6章用于助听器的音频信号处理
一、概述
二、助听器信号处理未来的方向
第7章真耳测试基础
一、概述
二、真耳测试的方法
三、真耳测试的相关术语和测试类型
四、助听器信号处理特征和形式因素的评估
五、总结
第8章真耳分析技术
一、真耳分析在助听器验配中的应用
二、助听器验配
三、插入增益测量的
四、助听增益的测量
五、并非所有言语信号都相同
六、真耳助听反应目标
七、一般适配原则与言语图谱验证
八、助听器功能测试
九、降噪
十、电感线圈测试
十一、总结
第9章助听器处方验配方法
一、概述
二、助听器处方的演化
三、历史
四、现代处方
五、病例学习
六、处方验配方法
七、总结
第10章成年患者助听器验配的评价指标
一、概述
二、助听器评价指标的理论基础
三、助听器干预的概念框架
四、成果经济学
五、患者就干预结果的咨询
六、来源于实践的结果和证据
七、结论
第11章儿童助听器的选择和选配处方
一、概述
二、儿童助听器适应证
三、助听器选配前的听力学诊断评估
四、特殊的助听器选配
五、儿童助听器验配处方公式
六、助听器的基本特征
七、选择助听器高级特征
八、结论
九、总结
第12章成人人工耳蜗植入
一、概述
二、人工耳蜗设计
三、植入过程
四、特殊考虑因素
五、人工耳蜗植入结果
六、设备故障和术后并发症
七、未来方向
八、结论
第13章儿童人工耳蜗植入
一、概述
二、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发展史
三、人工耳蜗植入的文化冲突
四、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思考
五、医疗及手术相关的问题
六、手术并发症和植入失败
七、耳蜗产品的设计
八、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设备的编程
九、表现/预期效果
十、听觉康复
十一、生活质量和成本效益
十二、结论和展望
第14章骨传导听力解决方案
一、概述
二、病例分享
三、骨传导听力解决方案带来的益处
四、技术突破
五、骨传导适应证
六、骨传导方式
七、输出注意事项
八、其他注意事项
九、了解自身的环境
十、骨传导的效果评估
十一、病例分享
十二、结论
第15章听觉辅助装置及相关技术
一、概述
二、确定听觉辅助装置及相关技术的需求
三、可能受益于听觉辅助装置和相关技术的目标个人和群体
四、辅助听力设备
五、电信技术
六、语音转文本技术
七、警报技术
八、卫生专业人员设备
九、移动应用程序
十、将听觉辅助装置和相关技术纳入临床实践
十一、总结
第16章听力保护装置
一、概述
二、听力保护装置的类型、衰减特征
三、衰减特征
四、标准听力保护装置的局限性
五、定制式听力保护装置
六、无源声学调谐听力保护装置
七、有源电子听力保护装置
八、紧要交流应用的有源听力保护装置
九、可听到的(设备):旧的、新的,为耳使用
十、评估技术
十一、真耳阈值衰减的方法
十二、真耳模式的麦克风
十三、声学测试模具的方法
十四、总结
第17章耳鸣与听觉敏感
一、概述
二、耳鸣的类型
三、神经科学的耳鸣(限于神经生理性耳鸣)
四、耳鸣生活方式的管理
五、总结
附录 专业术语英汉对照
本书引自世界知名的Thieme出版社,是一部实用性极强的听力专科理论及操作指南,系统介绍了治疗听力损失及相关问题的常见方法、疗效评估,以及听力保护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全书共17章,全面介绍了听力损失的治疗原则、助听器的基本原理和信号处理及耳模等耦合器件的验配技术、成人及儿童助听器的验配方法和效果评估、成人和儿童的人工耳蜗植入、骨传导及其他听觉辅助装置等近期新技术、听力保护装置、耳鸣和听觉过敏的处理等内容。各章中特别标注了相关知识点、注意事项及技术用语,同时配有丰富的彩色图表。本书内容简洁清晰,配图精美丰富,是听力相关专业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实践的理想参考用书,同时也是一部的听力相关问题的操作指导宝典。 (美)贾森·A.高尔斯特 著 冀飞,王秋菊 译 王秋菊,1965年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耳内科聋病诊治与防控专家。现任解放军耳鼻咽喉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聋病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耳内科及临床听力医学中心主任。兼任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IAPA)副主席,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内科分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耳聋学组主任,《中华耳科学杂志》执行主编等。一直致力于聋病诊治防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尤其擅长新生儿、婴幼儿、儿童的听力筛查诊断及遗传咨询指导工作,擅长突发性聋、听神经病、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特发性耳鸣、先天性聋、老年性聋等临床诊治。在基等

上一个医学

下一个内科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