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腿痛中医特色外治186法/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颈肩腰腿痛中医特色外治186法/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截图 颈肩腰腿痛中医特色外治186法/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截图 颈肩腰腿痛中医特色外治186法/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截图 颈肩腰腿痛中医特色外治186法/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截图

#电子书简介

庞国明,二级主任医师,硕导,现任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兼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区域中医内泌诊疗中心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首届百杰青年中医,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会三届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首任主任委员、民间验方主任委员、糖尿病分会四届副主任委员、中医体质分会五届副主任委员。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150余部,获科研成果奖16项,专利11项。近四年来,连续四届获全中国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擂台赛金奖,创建的纯中药法疗2型糖尿病品牌专科享誉海内外,诊治的糖友覆盖中国所有省份及美国、新加坡等12个国家,先后应邀日本、韩国等国内外进行讲学。
《颈肩腰腿痛中医特色外治186法/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
灌肠吸收:西医学对大肠的生理和肠道给药的吸收、转送过程已有较明确认识。正常人大肠吸收液体的能力为每日4-6L,在病理状态下仍然很强。直肠给药的吸收有两个途径:第一是通过直肠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然后进入大循环;第二是通过中直肠和下直肠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绕过肝脏而直接进入大循环。药物注入结肠时,其吸收途径有上直肠静脉和结肠静脉。其特点一是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化学变化,能较好地保持药物效力的完整性;二是吸收快、奏效速。研究表明,大肠给药的吸收速度较口服为快,其黏膜吸收在用药之后立即开始。
鼻腔吸收:无论是取嚏法、喷鼻法,还是滴药法、塞药法、闻药法等都是通过鼻黏膜的吸收途径而起到治疗作用的。国外研究表明,鼻黏膜有反射作用,当刺激有关部位时,可产生生理和治疗效应。鼻黏膜表面积约为150cm2,其上分布有丰富的血管,鼻黏膜上的纤毛可增加药物吸收的有效面积。因此,鼻腔用药对某些病症有较好疗效。
口腔吸收:口腔黏膜血管丰富,口腔给药可使药物在口中含化溶解经黏膜表面扩散,通过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因口腔黏膜对某些药物吸收较快,有时仅次于静脉注射及雾化吸入。如中药麝香酮舌下含化、速效救心丸舌下含化等,通常均在几分钟内即可缓解心绞痛。
肺部吸收:肺部对药物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吸人气雾剂实现的。当药物雾化成粒径为0.5-1μm的颗粒,经口腔喷人可直达肺泡囊,不但能迅速起局部作用,也可被很快吸收而起全身作用,其吸收速度,甚至不亚于静脉滴注法。
以上研究,几乎完全充实了中药外治“切于皮肤,御于内里,摄于吸气,融于渗液”的理论,表明施用外治药物能迅速经皮肤、黏膜等处的渗透扩散,吸收入血的可靠性,也为今后开展中药外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②药物的作用机制:中药外治法之所以能够防治疾病,是因为它有与内治法同样的作用机制,从目前的研究概况看,中药外治法除有因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发挥其本身的药理作用外,还有调整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这一作用机制已被各地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所揭不,如20世纪70年代上海市传染病总院用甜瓜蒂末喷鼻治疗病毒性肝炎,发现用药后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均有明显增高,从而起到退黄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中国中医研究院在古方的基础上研制出“冬病夏治哮喘膏”,其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效果良好,被各地广泛采用。从文献资料看,此类中药贴敷于体表腧穴,可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高机体抗感染、抗过敏的能力。关于艾灸的实验研究更加明确了这一功能。研究发现,施灸后可使免疫体大量产生溶血素、凝集素、沉降素,显著增加白细胞数量,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其他如脐疗、灌肠、中药离子导人等方法对机体免疫功能均有一定调节作用。由此可见,中药外治法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通过不同程度地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活动,增加体内各种特异性抗体及非特异性抗体等作用而实现的。
对血液系统的调整作用:这项研究以灸法和磁疗为多,灸法可使白细胞、红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甚至成倍增加;使血沉速度下降,如灸前约为每小时50mm者,灸后可降至15mm或更低。这一指标的改善与艾灸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病等血沉升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是一致的。艾灸还可使血液凝固时间缩短,增加止血作用,故灸法对痔疮出血、鼻衄、子宫出血、眼底出血等出血性疾患,常获良效。熏蒸、热浴、熨敷等方法有物理温热刺激作用,也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对血液成分起到调整作用。
……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外治法历史渊源及发展
第二节 颈肩腰腿痛的常用外治法
第三节 外治法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应用外治法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临床应用
第一节 落枕
第二节 颈椎病
第三节 肌筋膜炎
第四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
第五节 肩周炎
第六节 肩一手综合征
第七节 偏瘫肩关节半脱位
第八节 肱骨外上髁炎
第九节 腕管综合征
第十节 屈指肌腱腱鞘炎
第十一节 急性腰扭伤
第十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十三节 腰椎椎管狭窄症
第十四节 梨状肌综合征
第十五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第十六节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第十七节 髌骨软骨软化症
第十八节 踝关节扭伤
第十九节 骨质疏松综合征
第二十节 痛风性关节炎
第二十一节 风湿性关节炎
《颈肩腰腿痛中医特色外治186法/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搜集了近几十年颈肩腰腿痛病症的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并结合现代临床实践编撰而成。
《颈肩腰腿痛中医特色外治186法/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分为“概论”和“临床应用”两大部分。其中概论部分从颈肩腰腿痛中医外治法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以及应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临床应用部分以病为纲,每种疾病从处方、用法、适应证、注意事项、出处、综合评按等方面对药物外治法、非药物外治法进行详细介绍。
《颈肩腰腿痛中医特色外治186法/当代中医外治临床丛书》内容系统全面,对从事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医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上一个医学

下一个中国医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