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液学:案例分析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显微血液学:案例分析

医学 临床医学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显微血液学:案例分析截图

#电子书简介

第一章外周血涂片检查
制备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显微镜下清晰、准确地解释结果的关键。
一、外周血涂片制备
血液采集于乙二胶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二钾盐抗凝剂中,浓度为1.50±0.25mg/mL。血液与EDTA比例至关重要,过量EDTA会导致细胞的皱缩和退化,特别是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
血涂片质量与制备血涂片材料的质量密切相关。载玻片必须是高质量的。采用预先清洗、末端磨砂的载玻片,同时为了安全最好使用边缘呈楔形的载玻片。用于制备血涂片的推片也应具备较高质量,且边缘呈楔形。
(1)血涂片制备后立即于安全柜内的冷风机前干燥。
(2)血涂片使用AR级甲醇固定。
(3)使用瑞氏染液(Wright’s stain)或其他罗曼诺夫斯基(Romanowsky stain)染液染色。
(4)血涂片用高质量的封片剂封片。全面系统地检查血涂片。
(5)低倍镜(x10倍)检查血涂片尾部血小板(platelet,Plat)聚集及自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数量和分布情况。
(6)检查RBC是否呈缗钱状,并判断缗钱状程度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结果的一致性。
(7)高倍镜(x40倍)进行WBC分类。
(8)估计Plat计数并与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对比。
(9)检查RBC的大小、形态和颜色。
(10)油镜(x100倍)检查厚血膜上是否存在疟原虫(薄血膜涂片使用x40倍检查)。
(11)必要时检查RBC包涵体。
(12)手工网织红细胞百分比计数(reticulocyte count,RETIC CT)。
二、人为因素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
(一)人为因素引起红细胞形态改变
(1)陈旧血液:血液在EDTA中储存超过6小时,会导致RBC逐渐皱缩。
(2)标本采集困难导致血液量与EDTA不成比例,过量EDTA会引起RBC皱缩。
(3)甲醇中的水分导致RBC呈面包圈状,造成一种低色素的假象。
(4)血涂片未及时干燥,RBC膜吸收空气中的水分,RBC表面积增加不均匀,形成“假性”靶形RBC。
(5)加热导致球形RBC和RBC碎片增加,引起Plat计数假性升高。
(二)人为因素引起自细胞形态改变
1.陈旧血液
血液在EDTA中储存超过24小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可出现空泡。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出现退化。核分叶并呈固缩状,即为细胞凋亡。
2.人为破碎
WBC在血涂片制片过程中可能会挤压损伤,特别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时的淋巴细胞。这种被挤压破坏的细胞称为破碎细胞或涂抹细胞。通过添加白蛋白(9滴血液中加人1滴30%白蛋白),然后制片可以降低这种影响。
(三)人为因素引起血小板形态改变
1.采血困难
不正确的静脉穿刺可导致Plat聚集或成簇。当Plat计数突然减少时,需要通过血涂片检查,特别是血涂片尾部观察有无聚集现象。
2.Plat卫星现象
通常是EDTA诱导的抗体介导Plat粘附在中性粒细胞膜上。Plat卫星现象会导致Plat计数假性减少。
3.染色质量
染液沉渣、染色时间不正确,以及染色液与缓冲液比例不恰当,缓冲液pH不正确,都可能导致染色质量变差。
三、红细胞
在RBC分布均匀,互不重叠的区域进行RBC观察。应避免在涂片尾部和血膜较厚区域,尤其是RBC呈缗钱状时。
(一)分类
1.大小(大小不均)
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反映RBC大小不均的参数。
体积大的RBC称为大阻RBC,相应体积比较小的RBC称为小RBC。
2.形态(异形红细胞增多)
异形RBC是指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在红系造血异常、病理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时可产生异形RBC。
3.颜色
正色素性、低色素性、高色素性和多染性。
(二)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是反映RBC大小不一或变异的参数。RBC大小变化的程度称为RBC大小不均,分为轻度(+),中度(++)或大量(+++)。因为网织红细胞体积大于成熟红细胞,评估RBC大小不均程度时应排除网织红细胞。
RBC大小不均是许多RBC疾病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可有助于某些贫血的鉴别诊断。
(1)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RDW,RDW-CV)(参考区间<14.5)/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RDW,RDW-SD)(参考区间<48)。
(2)缺铁贫时RDW增加,而年龄为6月至5岁儿童(也可能存在缺铁)的RDW降低。
(3)轻型地中海贫血RDW降低,中间型地中海贫血和重型地中海贫血RDW增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RDW升高。
(4)同时存在小红细胞和大红细胞时可定义为中度RBC大小不均。
(三)形态
对某个特定疾病解释的关键是需要一张制片、染色良好的血涂片进行异形RBC观察。而且某些病理情况可以在血涂片上发现特定形态的RBC。
为此,形态学人员须牢记描述RBC形态的标准命名。相比体外人为因素导致的RBC形态变化,识别“真正”RBC形态的能力对于血涂片准确报告至关重要。而描述RBC形态数量的程度也有临床意义。一般来说,形态学人员对血涂片中偶尔出现的RBC形态不需要做评论。轻度、中等或大量异常RBC形态则提示病理变化。使用“偶尔”一词可能会混淆临床诊断。
RBC若不呈双凹圆盘状或圆盘状,就是异形红细胞,所以并不推荐用“异形RBC”来描述RBC形态变化。若血涂片上RBC发生形态改变,应报告这些单一的形态变化。通过这种报告方式,形态学人员和临床医生就能清楚地明确诊断。
(四)命名
1.正常RBC(discos=圆盘/圆盘状)
正常RBC呈双凹圆盘状或圆盘状细胞,平均直径为7μm,相当于一个小淋巴细胞核的大小(图1-1、图1-2)。
RBC膜有很强的弹性和可塑性,未加变形力后,RBC膜易恢复为圆盘状。
图1-1正常RBC 1
图1-2正常RBC 2
2.小RBC(micrós=小)
小RBC是直径减小的RBC,直径小于6μm,细胞厚度变薄(图1-3)。小阻RBC所含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浓度降低,且常集中分布在RBC外围,而中央区呈苍白色。中央淡染区可增大,以至RBC呈薄而扁平。小RBC是缺铁性贫血和/或地中海贫血的形态特征。
图1-3小RBC
3.大RBC(macrós=大)
大RBC是直径增大的RBC,直径大于8μm;呈正常的圆盘状,伴清晰的中央淡染区(图1-4)。大RBC是酒精中毒和肝病的形态特征。
图1-4大RBC
4.卵圆形大RBC(macrós=大)
卵圆形大RBC是直径超过9μm的巨型RBC(图1-5)。这种RBC形态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特征。
图1-5卵圆形大RBC

目录
第一章 外周血涂片检查 1
一、外周血涂片制备 2
二、人为因素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 2
三、红细胞 3
四、白细胞 20
五、血小板 21
六、症原虫 21
第二章 红细胞案例 23
案例1 24
案例2 26
案例3 28
案例4 30
案例5 32
案例6 34
案例7 36
案例8 38
案例9 40
案例10 42
案例11 44
案例12 46
案例13 48
案例14 50
案例15 53
案例16 55
案例17 57
案例18 59
案例19 61
案例20 64
案例21 66
案例22 68
案例23 71
案例24 73
案例25 76
案例26 79
案例27 81
案例28 83
案例29 86
案例30 88
案例31 90
案例32 92
案例33 94
案例34 96
案例35 98
案例36 100
案例37 102
第三章 白细胞案例 105
案例38 106
案例39 108
案例40 110
案例41 112
案例42 112
案例43 118
案例44 120
案例45 122
案例46 125
案例47 128
案例48 130
案例49 132
案例50 134
案例51 136
案例52 138
案例53 140
案例54 142
案例55 144
案例56 146
案例57 149
案例58 152
案例59 154
案例60 156
案例61 158
案例62 160
案例63 162
案例64 165
案例65 167
案例66 169
案例67 171
案例68 173
案例69 175
案例70 177
案例71 179
第四章 血小板案例 181
案例72 182
案例73 184
案例74 186
案例75 188
案例76 190
第五章 症疾案例 193
案例77 194
案例78 197
案例79 200
案例80 203
答案 207

《显微血液学:案例分析》作者R.吉莉安是国际著名血液病理学专家,出版过多本血细胞形态学专著。《显微血液学:案例分析》是其编写的《显微血液学:实验室实践指南》(第三版)的配套案例图册。
《显微血液学:案例分析》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介绍高质量血涂片的制备方法、规范的检查流程,以及引起细胞形态改变的几种人为因素;其次介绍红细胞在正常及病理情况下的各种特征性形态变化,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各种表现;最后介绍白细胞、血小板及疟原虫的形态典型特征。第二章介绍了37个红细胞相关疾病案例。第三章介绍了34个白细胞相关疾病案例。第四章介绍了5个血小板相关疾病案例。第五章介绍了4个疟原虫案例。每个案例均包括细胞形态学特征图片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信息,并提出两个问题供读者进行鉴别诊断及思考。《显微血液学:案例分析》最后附有每个案例问题的答案及最终诊断。
《显微血液学:案例分析》细胞形态学图片典型、清晰、制作精良。同时,本编排方式独*,以疾病案例图片为切人点,结合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等信息,重点突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显微血液学:案例分析》可为读者在学习形态学知识的同时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结合《显微血液学:实验室实践指南》(第三版)中的理论部分进行学习,可提升学习兴趣、加深印象。

上一个医学

下一个临床医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