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技术研究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水源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技术研究

建筑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

  • ISBN:9787517017509
  • 作者:李其军
  • 印次:1
  • 开本:16
  • 版次:1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
  • 出版时间:2014-02-01
  • 印刷时间:2014-02-0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水源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技术研究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水源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技术研究
  • 作者:李其军//王理许//陈建刚//张书函
  • 定价:60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
  • ISBN号:9787517017509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2-01
  • 印刷时间:2014-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18
  • 字数:492千字

编辑推荐语

为了改善城市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减轻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在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的资助下,由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共同开展了“水源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研究。 《水源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技术研究》(作者李其军、王理许、陈建刚、张书函)是以“水源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成果为基础编写的,全书共分8章。

内容提要

《水源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技术研究》( 作者李其军、王理许、陈建刚、张书函)是在“水源 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成 果基础上编写的。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为:**章绪 论,第二章水源涵养型城市植被配置技术,第三章水 源涵养型城市建筑屋面构建技术,第四章水源涵养型 城市铺装地面建设技术,第五章城市机动车道雨水清 洁排放与利用技术,第六章城市立交桥区雨水利用与 积水防控技术,第七章水源涵养型城市排水系统构建 技术,第八章水源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技术示 范应用。
《水源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技术研究》可 供水利技术、市政排水等专业的研究、规划、设计人 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园林植物筛选
1.2.2 绿化屋顶
1.2.3 道路雨水利用与污染控制技术
1.2.4 道路初期径流的弃流
1.2.5 雨水系统末端治理技术
1.2.6 水文、水力模型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水源涵养型城市植被配置技术
2.1 抗旱节水型园林乔木筛选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叶片光能和水分利用特征
2.1.3 植株光合与蒸腾模拟
2.1.4 土壤水分动态模拟
2.1.5 灌溉需水量
2.2 抗旱节水型园林灌木筛选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生长期耗水量
2.2.3 不同灌溉条件下的耗水量
2.2.4 不同灌溉条件的光合与蒸腾速率
2.2.5 不同灌溉处理的土壤含水率
2.3 抗旱节水型园林地被植物筛选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生长季蒸散量
2.3.3 作物系数
2.3.4 不同灌溉水平下的地被植物生长状况
2.4 耐盐型植物的筛选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盐胁迫危害调查
2.4.3 相对生物量
2.4.4 光合作用特征
2.4.5 叶绿素含量变化
2.4.6 叶片渗透势
2.4.7 Na+含量变化
2.5 水源涵养型绿地植被搭配模式
2.5.1 水源涵养型抗旱节水植物
2.5.2 水源涵养型抗旱节水植物搭配模式
2.5.3 耐盐型水源涵养植被搭配模式
2.6 小结
第3章 水源涵养型城市建筑屋面构建技术
3.1 城市屋面水源涵养形式
3.1.1 屋顶滞蓄及雨水收集回用
3.1.2 屋顶绿化
3.2 绿化屋顶径流及蒸散发规律
3.2.1 绿化屋顶构建
3.2.2 种植基质特性研究
3.2.3 滞蓄能力研究
3.2.4 蒸散发研究
3.3 绿化屋顶径流及蒸散发定量计算模型
3.3.1 单场次降雨产流模型
3.3.2 蒸散发模型
3.3.3 水量平衡预测模型
3.4 水源涵养型屋顶的适用性分析
3.4.1 荷载可行性
3.4.2 经济可行性
3.4.3 耐寒耐旱性
3.5 小结
第4章 水源涵养型城市铺装地面建设技术
4.1 不同面层透水铺装地面的降雨产流特性试验研究
4.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2 产流与入渗总量
4.1.3 产流过程制能力
4.1.4 穿过300mm土层的人渗量
4.1.5 径流削减比率和入渗补给率
4.2 透水铺装结构对入渗能力的影响与优化
4.2.1 透水铺装垫层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4.2.2 基层土壤对降雨入渗能力的影响
4.2.3 铺装材料孔隙率对透水性的影响
4.2.4 透水铺装地面优化结构选择
4.3 透水与不透水立体组合铺装的径流控制技术
4.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3.2 透水铺装比例对降雨产流的影响
4.3.3 透水铺装比例对人渗能力的影响
4.4 透水铺装增渗措施
4.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4.2 下渗收集设施对透水地面入渗产流的影响
4.4.3 透水铺装增渗系统设计方法
4.5 透水铺装入渗雨水水质特性研究
4.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5.2 下渗雨水的水质特征
4.6 透水铺装设计与施工工艺
4.6.1 透水铺装地面设计方法
4.6.2 透水铺装地面施工工艺
4.7 小结
第5章 城市机动车道雨水清洁排放与利用技术
5.1 城市机动车道径流水质特性
5.1.1 材料与方法
5.1.2 径流中主要污染物浓度
5.1.3 径流可生化性
5.1.4 主要污染物浓度与sS的相关性
5.1.5 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变化
5.1.6 污染负荷随降雨历时的变化
5.1.7 污染物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
5.2 道路初期径流雨水的量化确定与分离
5.2.1 道路初期径流雨水的量化确定
5.2.2 初期径流雨水的量化指标
5.2.3 道路初期径流雨水分离技术
5.3 环保型雨水口收集净化道路雨水试验研究
5.3.1 技术原理
5.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3.3 结果与分析
5.4 孔口道牙结合渗滤沟净化道路雨水技术
5.4.1 技术原理
5.4.2 材料与方法
5.4.3 结果与分析
5.5 透水性硬路肩收集净化雨水技术
5.5.1 技术原理
5.5.2 材料与方法
5.5.3 结果与分析
5.6 适宜北京地区的道路雨水利用与清洁排放技术体系
5.7 小结
第6章 城市立交桥区雨水利用与积水防控技术研究
6.1 立交桥区雨水径流水质特性
6.1.1 材料与方法
6.1.2 结果与分析
6.2 立交桥区雨水处理技术
6.2.1 初期径流弃除
6.2.2 微絮凝过滤
6.2.3 消毒
6.3 雨水储存技术
6.3.1 储存池的结构形式
6.3.2 储存池容积的计算
6.4 立交桥区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
6.4.1 立交桥区汇水面特性
6.4.2 雨水利用方式
6.4.3 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技术要点
6.5 立交桥区积水防控技术
6.5.1 积水成因
6.5.2 应对措施
6.6 小结
第7章 水源涵养型城市排水系统构建技术
7.1 城市小区雨水下渗涵养水源技术
7.1.1 小区绿地雨水下渗技术
7.1.2 小区透水铺装下渗技术
7.1.3 小区雨水回灌地下水技术
7.1.4 雨水利用措施对小区排外径流的消减效果
7.1.5 城市小区雨水下渗涵养水源技术途径
7.2 市政管线雨水的综合利用技术
7.2.1 市政雨水管线水质特性
7.2.2 市政雨水管线内污染物分离与处置技术
7.2.3 市政管线雨水调蓄技术
7.2.4 人工湿地净化市政雨水管线雨水技术
7.3 水源涵养型城市河湖构建技术
7.3.1 沿河公共绿地调蓄下渗雨洪技术
7.3.2 砂石坑调蓄下渗雨洪技术
7.3.3 排水系统模拟技术
7.3.4 城市河湖实时优化调度利用雨洪人渗补源技术
7.4 小结
第8章 水源涵养型城市生态下垫面构建技术示范应用
8.1 水源涵养型城市植被示范区
8.1.1 中山公园示范区
8.1.2 景山公园示范区
8.1.3 居民小区水源涵养植物配置示范
8.2 水源涵养型城市屋顶示范区
8.2.1 示范区建设
8.2.2 观测效果分析
8.3 城市机动车道雨水清洁排放与利用示范区
8.3.1 环保型雨水口
8.3.2 透水性硬路肩
8.3.3 生物滞留技术
8.4 城市立交桥区雨水利用与积水防控示范区
8.4.1 示范区建设
8.4.2 实施效果
8.5 水源涵养型城市排水示范工程
8.5.1 示范区建设
8.5.2 观测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