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非洲城市化建设实证研究丛书·中国开发区在非洲:中非共建型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研究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正版图书]非洲城市化建设实证研究丛书·中国开发区在非洲:中非共建型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研究

建筑 建筑经济

  • ISBN:9787564156596
  • 作者:王兴平,等
  • 印次:1
  • 字数:217000
  • 开本:16开
  • 版次: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66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5-01
  • 印刷时间:2015-05-01
  • 中图法分类号:F144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正版图书]非洲城市化建设实证研究丛书·中国开发区在非洲:中非共建型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研究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 商品名:[正版图书]非洲城市化建设实证研究丛书·中国开发区在非洲:中非共建型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研究
  • ISBN:9787564156596
  • 定价:39.00
  •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王兴平,等

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5-05-01
  • 印刷时间:2015-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66
  • 字数:217000

内容简介

中国在非洲合作建设的开发区是推动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非洲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助推器,产业发展、空间建设和政策配套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在非开发区既是全球化的新模式,也是中国特色开发区模式的实践创新和进一步发展,是中国特色新型城乡空间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城市化建设实证研究丛书·中国开发区在非洲:中非共建型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研究》在大量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和借鉴相关学术成果、规划成果、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对中国开发区模式进行了总结,对各类跨境园区的建设案例进行了解析,提取其可供在非开发区借鉴的方面,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在非开发区的发展、建设和规划、政策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从促进中国在非开发区的科学发展角度提出了实施性的策略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海外建设开发区研究的空白。
《非洲城市化建设实证研究丛书·中国开发区在非洲:中非共建型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研究》可供城乡规划学、经济贸易、地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规划设计、行政管理和高等教育等专业人员和高校学生参考,也可供各级各类开发区的管理者,政府经济管理、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管理人员使用。

目录

前言
1 集腋成裘:中国在非开发区发展概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 非洲:全球下一波工业化的热点
1.□.1 非洲经济发展现状
1.□.□ 非洲工业化进程与经济结构特点
1.□.3 非洲推进工业化的条件与机遇
1.3 开发区:非洲外向型工业化的载体
1.4 中国在非开发区:中非合作的新模式
1.5 中国在非开发区的作用和功能
1.6 中国在非开发区的总体发展战略

□ 摸骨把脉:在非开发区发展的中国模式借鉴
□.1 开发区发展的中国式“土壤”
□.1.1 国际环境发展的必然性
□.1.□ 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1.3 国内产业引导的实时性
□.□ 开发区发展的中国模式探索
□.□.1 中国开发区发展的阶段脉络
□.□.□ 功能组织模式的多元化格□
□.□.3 管理引导方向的渐进式□迁
□.3 中国在非开发区的发展成效
□.3.1 在非开发区的建设进展
□.3.□ 在非开发区的东道国支持
□.4 中国在非开发区的“入乡随俗”路径
□.4.1 在非开发区的发展导向梳理
□.4.□ 在非开发区的中国经验推广

3 引经据典:跨界园区建设模式与案例
3.1 跨界园区的建设模式分类
3.1.1 区域合作型
3.1.□ 跨国合作型
3.□ 区域合作建设园区的案例借鉴
3.□.1 江苏“南北共建”的经验
3.□.□ 苏州宿迁工业园
3.3 跨国合作建设园区案例借鉴
3.3.1 中马钦州产业园
3.3.□ 苏州工业园区
3.3.3 中新天津生态城
3.3.4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
3.3.5 连云港中德中小企业产业合作区

4 构会甄释:中国在非开发区的产业组织
4.1 中国在非开发区的产业发展现状
4.1.1 非洲自身建设的开发区类型与产业发展
4.1.□ 中国在非开发区的主要类型与产业定位
4.1.3 中国六大在非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比较
4.□ 中国在非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模式
4.□.1 园区运营模式
4.□.□ 产业功能模式
4.□.3 招商引资模式
4.3 中国在非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布□
4.3.1 中国在东非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布□
4.3.□ 中国在西非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布□
4.3.3 中国在南非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布□
4.3.4 中国在北非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布□
4.3.5 中国在中非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布□
4.4 中国在非开发区的产业选择与规划
4.4.1 单个开发区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
4.4.□ 单个开发区产业规划的主要内容
4.4.3 单个开发区产业规划的制定步骤

5 继往开来:中国在非开发区的空间建设与规划引导
5.1 中国在非开发区的空间开发与建设概况
5.1.1 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的空间开发与建设
5.1.□ 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的空间开发与建设
5.1.3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空间开发与建设
5.□ 中国在非开发区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框架
5.3 中国在非开发区空间规划的典型案例
5.3.1 总体规划案例
5.3.□ 详细规划案例
5.3.3 城市设计案例
5.3.4 产业规划等专项规划
5.4 中国国内开发区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借鉴
5.5 中国在非开发区空间规划的实施框架
5.5.1 中国在非开发区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
5.5.□ 中国在非开发区空间规划的体系框架

6 出谋划策:中国在非开发区发展的政策体系
6.1 中国开发区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及其借鉴
6.1.1 财政支持与税收优惠政策
6.1.□ 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政策
6.1.3 工业用地低价政策
6.1.4 高效的管理与服务□□
6.1.5 其他政策
6.□ 中非经贸合作区发展的政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6.□.1 当前中国方面的支持政策
6.□.□ 非洲东道国的支持政策
6.□.3 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的支持政策
6.□.4 存在的问题
6.3 中国在非开发区发展的政策体系优化建议
6.3.1 政策优化导向
6.3.□ 中国方面的政策优化建议
6.3.3 非洲东道国的政策优化建议

附表 我国在境外已经建成且成功运行的园区概况表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精彩书摘

《非洲城市化建设实证研究丛书·中国开发区在非洲:中非共建型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研究》:
□.□.1 中国开发区发展的阶段脉络
开发区发展脉络的梳理是开发区发展研究的基础,作为发展脉络研究核心的阶段划分便成为开发区理论与实践探讨所绕不开的话题。学者周元和王维才在其□003年的研究成果中根据迈克尔·波特在研究国家竞争力时提出的四个发展阶段①,相应地将开发区的生命周期分为要素驱动、产业主导、创新突破和财富凝聚四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阶段转换所需要的条件,认为我国大部分□□□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都处于产业主导的阶段,需要通过全面创新达到创新突破阶段。
与以上两位学者的研究视角不同,王兴平在其专著《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发展机制与空间组织》中从发展现象及其主要动力的视角出发,将开发区至□1世纪初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为□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000年的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的建设,主要动力来自于宏观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第二阶段为□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中心区“退二进三”的郊区工业园区建设,主要动力来自于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导致市区企业考虑土地成本的作用以及新型专业化街区的发育(特别是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科技街区);第三阶段为□000年前后与企业改制相结合的私营经济园建设以及与城市内部工业企业改造、社区建设、下岗职工安置结合的都市经济园区的出现,主要动力是微观层面上经济□□改革的深化,特别是企业改制的促进;第3阶段为□000年以来城市物流园区和专业化园区如软件园、生物医药园区等的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的建设。
此后,随着开发区发展实践在进入□1世纪后的不断探索,亦出现了诸多新现象与新特点,并有相关学者相应地提出与之前□□□不同的开发区发展阶段划分结论,如郑国根据开发区政策将开发区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③:政策设立期(1984—1991年)、政策优势强化期(199□—□003年)、政策优势弱化期(□003年至今)。同时,其在研究中还指出,中国正在进入“后开发区”时代,并结合我国开发区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将我国“后开发区时代”的开发区分为问题区域、新的产业空间与新城区、创新的空间三种类型,并详细说明了各种类型的发展状态、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击向。
……

上一个建筑

下一个建筑经济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