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筑适宜技术体系和建造模式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乡村建筑适宜技术体系和建造模式

建筑 建筑结构

  • ISBN:9787568068413
  • 作者:谭刚毅
  • 印次:1
  • 开本:16开
  • 版次:1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 出版时间:2022-02-15
  • 印刷时间:2022-02-15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乡村建筑适宜技术体系和建造模式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乡村建筑适宜技术体系和建造模式
  • 作者:谭刚毅
  • 定价:298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 书号:9787568068413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22-02-15
  • 印刷时间:2022-02-15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398
  • 字数:393千字

编辑推荐语

对于当代乡村建造问题,其技术的多样并不意味着乡村将成为建筑技术的试验场。本书强调,在技术选用上,要立足与乡村,体现出技术对乡村意向的表达,考虑到乡村现实的限制,同时要回应乡村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适宜当代乡村的建筑技术体系与建造模式。

内容提要

本书从乡村建设的历程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当今*量大面广的乡村建造现状。引出乡村建造问题的重要性,包括建造对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和乡村建设热潮对于建筑学中建造研究的意义。本书重点分析当代建筑师在此背景下进行乡村实践的具体建造技术,并进行了分类阐述,从而展现出当代乡村建造中技术的多样性与混杂性。这种多样性与混杂性体现出了当前乡村技术选择相较于城市的不确定。对于乡村居民,这体现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技术选择的模糊与尴尬,而对于参与乡村建设实践的建筑师,这既是限制亦是机遇。

作者简介

谭刚毅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华中 学者(教学Ⅰ类岗)、《新建筑》副主编;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香港大学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建筑历史理论、文化遗产保护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出版学术著作5本,在 外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逾60篇;主持 自然科学基金3项、英国 学术院基金项目1项(中方负责人);曾获全国 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项目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乡村建筑)一等奖,以及其他竞赛和设计类奖项;获得2019年度“宝钢 教师奖”;多次指导学生在 外设计竞赛和论文竞赛中获奖。

目录

第*章 现实境遇:当代乡村建设的问题
第*节 乡村风貌:自毁和他毁
第二节 居住行为:变革与共存
第三节 建造行为:转型与迭代
第四节 新乡土营造:探索新型乡村适宜技术与建造模式
第二章 历史路径:“设计下乡”
第*节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
第二节 新中国前30年的乡村建设
第三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乡村建设
第四节 “设计下乡”:建筑师介入乡村建设的历程
第三章 田园畅想与乡村建设的理念
第*节 回到本源——何为乡土(建筑)
第二节 从花园城市到田园乌托邦
第三节 乡村建设的 背景及相关探索
第四节 多元介入:构建乡村建设的“行动者网络”
第五节 乡村建设的设计伦理
第六节 乡村建造的基本理念
第四章 技术路线与方法策略
第*节 模式语言与通用式设计
第二节 原型演变与类型设计
第三节 方法策略:“样”“造”“作”
第四节 适宜的技术模式:技术与文化的新旧共存
第五节 适宜的工程模式:技术运用的在地性
第六节 建造技术的乡村适宜性
第五章 乡村适宜建造技术探索与实践
第*节 类型承续与范式突破
第二节 乡土材料的新生
第三节 永居与批量 :开放与集成的装配式建造
第四节 低技和可逆的装配式建造
第五节 乡村传统与乡土遗产的再认识
第六节 建筑作为中介:再塑社会组织关系
第六章 余论:基于当代乡村建设实践的建筑学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上一个建筑

下一个建筑结构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