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截图 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截图 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截图

#电子书简介

乔全生,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晋方言语法研究》《晋方言语音史研究》《洪洞方言研究》、《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第九章、《汾西方言志》等。

王为民,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员。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汉语音韵学。教授现代汉语、音韵学等课程。


“再接再捷”

——序乔全生、王为民《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

鲁国尧



世人都知道有个成语叫“再接再厉”,出处何在?《成语词典》都会告诉读者出典,还有它的意义。在唐代,“斗鸡”是很流行的民俗,唐传奇《东城父老传》就叙述一个斗鸡小儿因为得到皇帝的赏识宠爱而荣耀得令万民羡慕不已的故事。由斗鸡而产生了个成语“再接再厉”,它植根于汉语过千年而不衰。现抄录《汉语成语小词典》(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语言班原编,商务印书馆出版):“接,交战。厉,原作‘砺’,磨快。语出唐朝韩愈、孟郊联句中孟郊的诗句。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后用‘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如今我将“再接再厉”的最后一个字改一下,“再接再胜”或“再接再捷”,作为我对乔全生同志的贺辞。许慎《说文解字》:“捷,猎也,军获得也……《春秋》传曰:‘齐人来献戎捷。’”段玉裁注:“《小雅》‘一月三捷’,传曰:‘捷,胜也。’”可见我使用“捷”或“胜”皆于古有征。在现代通语里,“接”音 jiē,“捷”音 jié,从修辞考虑,“捷”胜出,“胜”败选,于是在拙文的标题上“成者王”。

我为何用“再接再捷”四字作贺辞?因为全生学棣于2008年在中华书局出版了《晋方言语音史研究》,赢得学界的高评,北京大学故李小凡教授生前曾经指出,研究方言的著作,都有共时的平面描写,但一般缺历时的纵贯追索,而乔全生同志这本书两者均备,特色鲜明,高出一些其他方言的专著。侯精一先生《现代晋语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9年)后记云:“晋语的历史研究、古晋语的研究等重要课题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后在全生《晋方言语音史研究》之序中提及“现代晋语的研究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山西大学进行山西方言普查时算起,近50个年头过去了,这期间研究晋语的专著、论文出版了多种,但对晋语史研究的专门性著作几近空白”。全生的这本《晋方言语音史研究》引证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以探究晋方言的历史,填补了空白,将晋方言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尤其是他在书中提出了“现代晋方言是唐五代西北方言的直系支裔”(35页),“汾河片则是宋西夏汉语西北方音的延续和发展”,“晋方言与官话非同步发展”(375页),这是原始创新,可贵!全生取得了如此成就,并不自满,并不停步,过了9年,如今又和青年才俊王为民教授联手推出这本《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值得庆贺。

我认为,这本《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出版的意义在于它赢得了个“第一”,因而在中国方言研究史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

2007年我为拙著《语言学文集:考证、义理、辞章》写的“自序”说:“我认为,人应该有主见,有主张,多年来我提倡‘三史’……何谓‘三史’?从1961年起我就多次呼吁重视‘汉语方言史’。我自己身体力行,写了若干篇论文,我的学生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我感到很为欣慰的是,汉语方言史于今已经成了中国语言学的热点之一。”到如今,十年,不寻常的十年,汉语方言史的研究取得了更为丰硕的成果。这本《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就是明证。

晋方言是汉语下的一个重要方言,关于它的“地位”颇有争论,已经好多年了。一种观点是它和官话方言、吴方言、闽方言、湘方言等并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官话方言的下位方言,与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相当。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很是浓重,例如大学校长,按理说,乃是清要之职,德重学高颇有时誉者方能当此,岂是斗斛官员所能觊觎?即在共和国初年,校长的任命书都盖有政务院或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签字章。但是现在校长竟有副省部级、正厅局级之分,界限分明,待遇也悬殊,讣告上经常标明“享受某某级医疗待遇”,即是一证。我2000年在上海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时,曾戏将吴、湘、赣、徽等方言称为省部级方言,中原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等自然低了一级,算是厅局级方言。我的观察,在汉语诸方言中,唯一“不安其位”的是晋方言,是晋升为省部级方言呢,还是降格为厅局级方言呢?各路诸侯热烈争论,出主入奴,至今仍相持不下,不知何时方休?

我们是学者,可不可以来一个“去行政化”,不理会官本位?晋方言主要在山西省,只有南部的临汾市的一小片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山西省周边的内蒙、河北、河南、陕西四个省区都有若干市县通行晋方言,因此晋方言论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论人口约6000万;论有记载的历史,可以从三千年前周成王“桐叶封弟”算起;论多元性,先秦以来,特别是从“五胡乱华”起很多民族都在晋方言区“演出威武雄壮的活剧”;论内部分歧,不算小;论通话率,外地人听不懂山西当地的方言;论特色,打开《汉语方音字汇》(这书可是方言学的一部经典),22个点中,平声不分阴阳只有太原一地,记得我第一次读到此处,不禁一惊。诸如此类,论体量(此词类似政治学的“综合国力”),晋方言跟湘方言、赣方言比较,不可谓“伯仲之间”?跟“徽方言”比较,不可谓“胜出一筹”?

请看,论研究成果,被认定的省部级大方言或厅局级方言有哪一个出版过《百年方音演变史》?某一个点的《百年演变史》倒是出了若干,但是整个方言的百年史呢,没有,就是没有。迄今为止,体量大的方言,出版《百年演变史》的“独此一家”,就是这晋方言。打个比方,在2017年的全运会一百公尺赛跑中,夺得金牌的是晋方言。

能不向他们道贺?

如今时尚“一流”,我敢说在汉语诸方言的研究中,晋方言史的研究处于“一流”地位,《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一书的出版是重要标志。

为什么其他大方言或次方言只能有某个单点的“百年演变史”的论文,而晋方言却可以写出整个方言的百年演变史的专著?

该书列举了太原、文水、太谷、兴县、晋城、大同、呼和浩特等七个点的百年演变的史料,这难能可贵。众所周知,史料在历时研究中非常重要,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这本《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对七个点都详列了近一百年的早期、中期、近期的语料。我认为,近期材料不难,只要得到经费,肯下功夫去调查,就可以获得。中期材料是利用《汉语方音字汇》《大同方言志》《文水方言志》等文献,也不难。难的是早期史料,别的方言,如吴方言的宁波、江淮方言的南京,纵有史料,但都是单点方音。而《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胪陈的晋方言却有七个点,这就达到通常说的“成规模”,时间一致,成于一手,且是优质语料,这些语料源自瑞典学者高本汉。这就是“得天独厚”,别的方言无此条件。众所周知,纵有了充足的客观条件,还是“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近年山西方言学者乔全生、王为民,独具慧眼,及时发掘,充分利用,而成大功,岂不可喜可贺?

中国人的古话“饮水思源”,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生哲学观点,人们,人们啊,应该有“感恩”思想!对凡是作出贡献的作古之人,或者健在的人,都应该感谢,绝不能忘记他们的功绩。一百年前的西洋学者高本汉就值得山西学人感谢,也值得全体中国学人感谢。当年高本汉万里迢迢来到山西大学堂任教,同时调查记录了八个点的方言,留下了一笔十分宝贵的遗产,如同俗语所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感谢“前人”,也褒扬“后人”。

关于高本汉的生平,他的高足马悦然的《我的老师高本汉》(李之义译,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记载最详,我曾经逐字读过这本书,我写过关于高本汉的两篇文章(见《鲁国尧语言学文集:衰年变法丛稿》)。我考证兼推测:“高本汉第一次在中国居留的确切时间是1910年4月28日至1911年11月中旬,计一年六个多月。”他是在1910年5月10日前后到达太原的,除了外出调查方言和短期至北京外,他都是在太原从事教学、调查、研究(拙著《鲁国尧语言学文集:衰年变法丛稿》第308页)。

对于高本汉,中国人都是交口赞誉。《鲁迅全集》中的《中国人与中国文》一文讲道:“高本汉先生是个瑞典人,他的真姓是珂罗倔伦(Karlgren),他为什么‘贵姓’高呢?那无疑的是因为中国化了,他的确对于中国语文有很大的贡献。”我在拙文《愚鲁庐学思脞录:“智者高本汉”,接受学与“高本汉接受史”……》(《鲁国尧语言学文集:衰年变法丛稿》第102~103页)里讲过:“高本汉在1949年出版的《汉语》里说:‘我责成我自己追随着这些显赫的学者(本文笔者按,指清代大师)的开路工作,而把现代西方语言学的方法应用到他们所搜集的材料上去,以便重建一个相当古的阶段的汉语语音系统,作为有效地研究方言的必要基础。’(王力先生翻译录载于其《中国语言学史》第186~187页)看,高本汉总是声明他是清代诸大师的追随者。请再读高本汉1936年为《中国音韵学研究》中译本写的‘著者赠序’:‘中国民族史上的研究工作何等的大,一个西洋人再要想在这上面担任多大一部分工作,现在其实已经不是时候了。中国新兴的一班学者,他们的才力学识既比得上清代的大师如顾炎武、段玉裁、王念孙、俞樾、孙诒让、吴大澂(本文笔者按,原译文诸人名之间无顿号),同时又能充分运用近代文史语言学的新工具;我也不必在这里把人名都列出来,只须举一些刊物,例如:《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国学季刊》《燕京学报》《金陵学报》《文哲季刊》《北平图书馆馆刊》,此外还有许多第一流的杂志及各种目录。一个西洋人怎么能妄想跟他们竞争呐?这一班新学者既能充分地理解古书,身边又有中国图书的全部,他们当然可以研究到中国文化的一切方面;而一个西洋人就只能在这个大范围里选择一小部分,作深彻的研究,求适度的贡献而已。这样,他对于他所敬爱的一个国家,一种民族,一系文化,或者还可以效些许的劳力。无论如何,我自己恳切的志愿是如此的。’(赵元任译文)读了这段文字,谁能不为这‘一个西洋人’的诚挚所感动?须知高本汉写这段文字的1936年10月,正是中国灾难深重、为列强所轻所鄙、日寇加紧进攻步步进逼之时。而那些对中国语言学界竟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人,较之高本汉,宁无愧色?”

凡是“以平等待我”之境外学者,我们都热诚欢迎,给予尊敬。而对于俯视我们,无论是外国人、或者所谓华裔,无论他有多么鲜亮、多么吓人的头衔,我们绝不仰视。最近有篇文章值得阅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6月6日发表的署名文章指出存在多种崇洋现象:“盲目追逐当代西方最新学术潮流、学术著作、学术新人”,“盲目崇拜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崇洋媚外,甚至挟洋自重”,“照搬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分析、解释中国问题,食洋不化”,“新世纪以来,洋教条主义有蔓延之势。”此文作者张亮教授讲得何等硬气:“我们要有战斗的勇气,敢于挑战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偏见。在当代国际政治舞台上,中国的尊严需要以实际行动来捍卫……学术领域也是如此。”当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岂能容忍崇洋雾霾弥漫?必须予以荡除!

乔、王的这本专著,内容丰赡,刔发了晋方言的若干现象,提出了若干高见,如太原方言已经被通语“同化”得很厉害,不能再作为晋方言的代表点,读到这一段,我为之一惊,因为一提到晋方言,就自然想到太原话是晋方言的当然代表点,就到《汉语方音字汇》里查阅太原点的情况,然后引用。读了这本《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我深深感到,须要与时俱进,接受学术新成果。

再饶舌几句,此书的附录是晋方言七个点百年来早、中、近三期的方音字汇,很有价值,不可小觑,这是一个富矿。待他日研究方言时,当仔细研读,或许能有所发现,书此志之,不可忘,不可忘!


丁酉中秋于金陵南秀村


目 录



“再接再捷”(鲁国尧)

第一章序言

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2. 本课题研究现状

3. 本课题研究方法

4. 本课题所用材料的验证和甄别

5.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总论

第一节晋方言元音系统的演变

1. 晋方言元音高化的类型

2. 晋方言元音高化的韵类特征及其与四种类型之间的关系

3. 晋方言元音高化的原因

4. 晋方言元音高化的规律

第二节晋方言的音韵特征及其演变

1. 声母的音韵特征及其演变

2. 韵母的音韵特征及其演变

3. 入声调的舒化

第三章太原方音百年来的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演变

1. 齿音声母的演变

2. 疑母字的演变

3. 全浊声母的演变

4. 梗通摄喻母字的演变

5. 百年来太原方言声母的演变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第二节韵母的演变

1. 阴声韵的演变

2. 阳声韵的演变

3. 入声韵的演变

第四章文水方音百年来的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演变

1. 文水方言声母的主要变化

2. 文水方言声母演变的原因

第二节韵母的演变

1. 阴声韵的演变

2. 阳声韵的演变

3. 入声韵的演变

4. 百年来文水方言的元音高化

第五章太谷方音百年来的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演变

1. 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演变

2. 日母和通摄以母字的演变

3. 太谷方言声母的演变特点及其成因

第二节韵母的演变

1. 阴声韵的演变

2. 阳声韵的演变

3. 入声韵的演变

第六章兴县方音百年来的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演变

1. 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演变

2. 轻唇音声母的演变

3. 鼻音声母的演变

4. 百年来兴县方言声母演变的原因

第二节韵母的演变

1. 阴声韵的演变

2. 阳声韵的演变

3. 入声韵的演变

第七章晋城方音百年来的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演变

第二节韵母的演变

1. 阴声韵的演变

2. 阳声韵的演变

3. 入声韵的演变

4. 晋城方言一个元音前高化链条的中断

第八章大同方音百年来的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演变

1. 梗通摄喻母字的演变

2. 影疑母字的演变

3. 百年来大同方言声母演变的特点及其成因

第二节韵母的演变

1. 阴声韵的演变

2. 阳声韵的演变

3. 入声韵的演变

第九章呼和浩特方音百年来的演变

第一节声母的演变

1. 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演变

2. 百年来呼和浩特方言声母演变的特点及成因

第二节韵母的演变

1. 阴声韵的演变

2. 阳声韵的演变

3. 入声韵的演变

第十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这是一部关于晋方言百年演变史的专著,《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以高本汉记录的7个晋方言点的材料为基础,讨论它们的语音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在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探究晋方言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扩散和磨损,总结晋方言这7个点语音百年来演变的规律。
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91336/29/1719/481419/5dc3f2cbEb63f5de9/ff659d87906d0d96.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58270/9/15309/439606/5dc3f2cbEe07f8a72/fb9d860ef8e97df0.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45708/2/15306/386335/5dc3f2cbE37e0d580/5ba427d749d293d3.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91719/14/1677/432826/5dc3f2cbE169cb815/f1ce9bfd04d470d6.jpg
1.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近百年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的极大便利,汉语方言也在发生着急剧变化。李如龙、陈章太……通过对福建宁德闽方言岛的研究,指出宁德方言在过去30年的演变速度超过了之前近两百年的演变速度。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闽方言上,其他汉语方言也发生了类似的演变,晋方言也不例外。
近百年是山西经济大发展时期,也是晋方言演变较快的时期,晋方音到底发生了多大变化?有哪些主要变化?哪些地区变化快?哪些地区变化慢?本课题试图揭示这些变化及原因。对晋方言百年演变史的研究尚属首次,这一研究不仅有利于对山西方言的深入了解,找出其历史演变的轨迹,揭示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整个晋方言语音史的研究。同时,对其他方言的百年演变史研究也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2.本课题研究现状
上世纪汉语方言研究的主流是共时描写。20世纪20年代后,对方言断代史的研究逐渐升温,出现了大量成果。如马伯乐、王力、刘文锦、周祖谟、藤堂明保、黄淬伯、刘晓南、储泰松等,这些文献都侧重于断代研究某个方言点的历史状况,都没有涉及到史的研究。近20年来,以考察某个方言点历史演变的论文渐多,计有近50篇。鲁国尧早在上世纪60年代写就、80年代发表的《泰州方音史与通泰方言史研究》”尝试用多种方法研究方音演变史,丁邦新《汉语方言史和方言区域史的研究》(1992)”提出综合研究法,游汝杰《古文献所见吴语的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1997)所运用的文献考证法,为开展其他方音演变史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乔全生首次从泛时角度对晋方言语音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创了晋方言语音史研究的先河。但这个课题是对晋方言音韵特点的历史研究,并不是集中讨论百年演变史。
在研究某方言点百年语音演变史方面,胡明扬《上海话一百年来的若干变化》和丁邦新《一百年前的苏州话》均值得称道,但这些研究仅限于个别点的历史演变,不是整个方言区语音的百年演变。此外,近年陆续有一些单篇论文结合百年前传教士留下的方言材料,探讨某方言点、某一语音现象的百年演变史,如胡方、徐睿渊等;我们课题组成员也陆续发表了数篇论文谈晋方言某方言点语音的百年演变,这些论文均是谈某一语言现象的百年演变的。本课题进行晋方言语音百年来微观演变的研究,这在汉语方言学界至今尚属首次。
3.本课题研究方法
3.1 历史比较法与历史文献考证法相结合
20世纪初,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对山西的太原、兴县、太谷、文水、大同、凤台(晋城)6个点,加上归化(今呼和浩特,属晋方言)共7个点的方音做了细致的调查,并将1300多个汉字的读音收录在他的《中国音韵学研究·方言字汇》中。高本汉的调查记录为我们留下了20世纪初期晋方言的基本面貌,对研究晋方言语音百年演变可以说是一份难得的历史文献,这份历史文献比之前只有音类价值的汉语方言历史文献更显得弥足珍贵,因为它不仅有音类价值,而且还有实际的音值记录。
历史比较法至今仍然是语音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历史比较法与所运用材料的丰富性是成正比的,材料越丰富,历史比较法运用的时间跨度越小,所得结论就越可靠。在本课题中,我们以高本汉所调查的方音作为百年演变的起点,以我们最新调查的记录作为百年演变的终点,进而观察晋方言7个点语音百年来的微观演变,即将历史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相结合。
3.2 田野调查法与地理语言学方法相结合
我们对这7个点进行了重新调查,调查分老、中、青三代,以《方言调查字表》的3000多字为基础,超出了高本汉1300多字的范围。另外,为了能够得到更丰富的材料,我们又对7个点进行了更详细的内部差异的调查,将7个点中的每一个点又分作10个小点进行多点、多层、多字的调查,以期能发现更丰富的有关语音演变的痕迹。

上一个社会科学

下一个语言文字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