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中国 :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气候中国 :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截图

#电子书简介

主编王彬彬,博士,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全球治理模式创新、气候治理与气候传播、利益相关方伙伴关系等,兼任联合国南南气候伙伴关系孵化器项目特别顾问。出版独著《中国路径——双层博弈视角下的气候传播与治理》。
第一章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 / 1
前言 / 1
第一节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1
第二节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 / 8
第一节 气候传播研究 / 17
第二章 气候传播与公众认知研究 / 17
第二节 公众认知研究 / 20
第三章 中国公众气候认知度调研数据 / 24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公众气候认知数据 / 24
第二节 2017年中国公众气候认知数据 / 70
第四章 2017年中国公众气候认知数据细分研究 / 95
第一节 中国城乡居民的气候认知度分析 / 95
第二节 基于性别的中国气候认知度分析 / 113
第三节 中国不同收入公众的气候认知度分析 / 136
第四节 基于年龄的中国气候认知度分析 / 155
第五节 中国不同区域公众的气候认知度分析 / 182
第六节 基于职业的中国气候认知度分析 / 206
第五章 国际视角下的公众气候认知 / 235
第一节 国际视角下的中国公众气候认知 / 235
第二节 案例分析:中美公众气候认知对比及其策略应用 / 241
第三节 总结与展望 / 249
Climate Change Awareness in the Chinese Mind Survey Report 2012 / 252
附录 两份英文版报告 / 252
Climate Change Awareness in the Chinese Mind Survey Report 2017 / 279
2012年、2017年,作者主持两次全国范围中国内地公众气候认知度调研,两次调研显示,中国公众的气候认知度普遍较高,普遍支持政府的各项气候政策,并愿意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数据对于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安排下一步公众动员工作提供了科学支持。两次的核心发现均被收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并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转引。
本报告希望在描述性数据基础上,进一步从性别、职业、年龄等不同维度进行细分研究,并将全部研究结果集合成书,以期与更多读者分享数据和核心发现。
前言

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提醒我们要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发表视频演讲,提出相比疫情,气候变化是更深层次的环境危机,倡议全球携手实现更高质量复苏。应对气候变化,关乎全人类的共同命运,需要全人类一起行动。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不仅需要政策制定者和各行业的努力,每一个个体的行为方式也要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

通过过去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这里有政府的引领,更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出版这本书的初衷,是让更多同行和朋友了解中国公众对于气候变化信息、政策和全球气候治理的认知水平,听到公众的声音,看到公众的态度,进而设计更有针对性的行动动员方案。这些声音与态度,在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都有深刻的意义。

2012年,我参与组织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公众认知调研,结合中国各省市的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等选取了4169个样本进行电话调研。调研涉及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影响、应对的认知度,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支持度,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执行度,以及对气候传播效果的评价六个维度。结果显示,93.4%的受访者表示了解气候变化,93%的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这组数据被写入当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年度白皮书。2012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应对气候变化也被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十二五”规划中,但各方面在推进时还是会遇到不少困难,这次调研有助于各方及时掌握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现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2012年底的联合国多哈气候大会上,调研数据又被时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

上一个社会科学

下一个社会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