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管理与伦理问题研究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博物馆管理与伦理问题研究

社会科学 社会学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博物馆管理与伦理问题研究截图 博物馆管理与伦理问题研究截图 博物馆管理与伦理问题研究截图

#电子书简介

张瀚予,女,1983年生,山东淄博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学士、硕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艺术管理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青年教师,兼任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博物馆学、博物馆管理等方向的研究,及美术博物馆管理、写作与导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著有《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和中国》(合著,2010年),译有《美术名词与技法辞典》(合译,2008年)等学术著作,在《人民日报》《世界美术》《中国博物馆》《设计艺术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美国求学期间,先后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艺术策划部、匹兹堡市政府城市规划部公共艺术办公室实习;曾任洛德博物馆规划公司博物馆运营管理研究助理。
《博物馆管理与伦理问题研究》:
三、公众参与博物馆运营的可能性
(一)博物馆与公众关系的断裂
在承认了博物馆具有公共性的基础上,我们自然地可以认为博物馆是向每个人开放的,人人都享有进入博物馆的权利。这一点在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UniversalDeclarationofHumanRights)中也有所呼应和支持。在《世界人权宣言>中有关人人都有权利参加社会文化生活和享受艺术的描述,谈到了博物馆对于所有公众的一种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可以体现在展览、教育等博物馆所提供的所有项目或服务中。然而在很多时候,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单向的,因此两者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割裂。
即便没有达到有些学者把博物馆称作是一种“圣殿”的程度,公众个体走进博物馆也很容易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感受。因着博物馆的名望、它的空间、它的藏品,或者它给予的知识,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公众都能感受到一些严肃、神圣或静谧。
习惯了接受这种被动和神圣感的公众,很少会把博物馆想象为自己可以反过来给予或者改变的场所。更甚至,很多曾经到访过博物馆的公众,或者从未访问过博物馆的公众,会对博物馆有着比较明显的疏离感,并认为博物馆跟自身的生活没有太多关联。在这样的情况下,公众只能在偶然的情况下对博物馆活动产生兴趣。
试想,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专业人士的密度也较高的地方,部分博物馆也许还可以算是专业研究者、青年人、爱好者关心和乐于前往、使用的地方;而在很多地区,比如在我国很多二、三线城市和偏远地区,或者对于大多数非专业公众群体来说,博物馆事实上处于公众生活的边缘地带,或者,可以说基本没有出现在很多普通公众的生活中。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特别是在博物馆建设方面——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数据说明:“截至2010年……文物机构5959个,比2005年增长48%;博物馆3020个,比2005年增长30%;文物系统从业人员突破10万人,比2005年增长23%。2010年全国博物馆、纪念馆观众人数达5.21亿人次,比2005年增长194%。”①而根据这份规划中的设想,也可以很容易地推测到,各个相关数目还会不断上升。而同时,硬件的增加不代表博物馆管理水平、与公众的互动增加;各项数据的上升也并不完全反映着博物馆在人民生活中的比重的上升。也正因为如此,在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特别强调了“全面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的目标:“到2020年,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l家博物馆,观众人数达到8亿人次/年。”②其中包括了四项主要的内容:优化博物馆建设布局、完善博物馆管理机制、提升博物馆教育质量、加强博物馆藏品管理。
美国的博物馆界在“9·11”事件之后,也开始重新认识“社区”在公民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博物馆界越来越重视与所在社区的更多沟通,以持续地、更大程度地使自己在公民生活中的位置走向核心地带。
……

前言

第一章 博物馆伦理理念及相关文献
第一节 博物馆伦理问题的引出
一、承载与传播、繁荣与疑问:当代博物馆的多重身份和面貌
二、博物馆、伦理道德与博物馆伦理问题的关系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概念解析
一、博物馆与博物馆学
二、博物馆伦理
三、文化研究与博物馆伦理
四、相关术语

第二章 公共性是博物馆伦理道德的基础
第一节 博物馆的公共性
一、博物馆的公共性特征
二、公共性、公益信托与伦理道德
三、公众参与博物馆运营的可能性
第二节 作为“公益信托”的博物馆藏品
一、博物馆物品的界定
二、博物馆收藏的私有性与公有性
三、博物馆收藏管理中的伦理问题

第三章 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与博物馆的机构伦理
第一节 “非营利”的涵义和意义
一、公益性与非营利
二、博物馆的商业性运营行为
三、从“古根海姆”看博物馆的企业化运作
第二节 公共利益在博物馆机构伦理中的体现
一、国家体制、政府与博物馆
二、博物馆人的职业伦理
三、博物馆建筑与建设的伦理

第四章 博物馆展览伦理
第一节 博物馆展览的背景:
一、博物馆及展览的外部环境
二、博物馆展览的组织方式
三、博物馆中的“物”与“人”
第二节 被植入不同意志的展览和博物馆
一、策展人的权力和意志
二、政府或主管团体在博物馆展览方面的角色和职责
三、社会捐赠、赞助与展览
第三节 无差别的公众与有差别的公众
一、博物馆的不同人群
二、“东方遭遇西方”——当展览解说他者的文化
三、展览的诠释与理解

第五章 对中国博物馆伦理问题的思考
第一节 中国博物馆理念的变迁与博物馆伦理
一、晚清时期“启心思、开民智、强中国”的博物馆理想
二、近代的国家观念与博物馆理念
三、新中国博物馆的发展
第二节 当代博物馆的体制现实与伦理困境
一、国家当前对博物馆机构的认定
二、中国非国有博物馆的现实状况与伦理问题
第三节 中国博物馆伦理机制的建立
一、中国博物馆机制的改善空间
二、博物馆伦理规范的建立与职业的养成
三、完善博物馆策展入机制的意义
四、博物馆与全民终身教育的联结
结语以博物馆伦理为基础,面向博物馆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博物馆条例》
附录二 《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附录三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伦理道德规范》
附录四 美国博物馆联盟《博物馆伦理道德规范》
附录五 英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伦理道德规范》
附录六 美国博物馆联盟《策展人伦理道德规范》
附录七 艺术博物馆馆长协会《艺术博物馆专业规范》
附录八 美国博物馆联盟《展示租借物品的指导原则》
附录九 美国博物馆联盟《博物馆拓展和管理企业支持的指导方针》
附录十 美国博物馆联盟《博物馆拓展和管理个人捐赠支持的指导方针》

后记
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博物馆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博物馆管理与伦理问题研究》对当代博物馆运营管理的各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和审视,梳理出博物馆管理者和从业者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在机构管理、展览策划、收藏发展和典藏管理、公共教育等方面可能会面临的新的伦理性问题。通过对政策和伦理规范的解读及案例分析,指出针对这些伦理性问题的应对或规避策略,为博物馆的运营管理和政策决策提供参考。此外,书末附有作者翻译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美国博物馆联盟、英国博物馆协会等机构的博物馆伦理规范,为学术领域和现实领域的研究和参考提供了便利的文本资源。
本书通过对当下博物馆运作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或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了博物馆伦理的涵义及意义。通过研究,本书将“博物馆伦理”概括为:作为公共机构的博物馆,如何更好地面对和使用内外部资源,发挥关于维护公共收藏和组织展览等方面的职能,服务于与博物馆相关的所有人的公共利益。本书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但不局限于:
博物馆伦理问题的涵义是什么?
当代博物馆机构的基本运作机制是怎样的?它与博物馆伦理问题有哪些关联?
博物馆的公共性在哪些方面得以体现?博物馆的公共性是什么?
公益性与博物馆的机构运营伦理的关系?
博物馆展览伦理的基础是什么?
博物馆的理念在中国有着怎样的背景和变迁?
中国的博物馆机制中存在哪些问题,进而成为特殊的伦理问题?
本书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引出博物馆的伦理问题这一课题,并通过文献综述与概念解析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范围进行清晰的描述和界定。
第二章具体论证了公共性作为博物馆的伦理基础,分为两节,分别为:博物馆的公共性,以及“公益信托”理念下的博物馆藏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建立起来还是近几个世纪之内的事情。并非巧合的是,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现代博物馆的出现与公民社会的建立和兴起大致是相近的时期。因此,对当代博物馆事业本身和博物馆伦理问题的研究,本身就存在于公民社会兴起的基本话语背景之下。在现代博物馆和博物馆展览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呈现出了公共性的特征。公共性,可以说是博物馆所有伦理问题与原则所形成的系统中的基础。此外,公共性,直接明确地指向了博物馆的公共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公民参与运营开放。博物馆收藏的物品是一种“公益信托”的物品,对于博物馆藏品的私有性与公有性、藏品归属权、典藏管理工作中的冲突等问题的理解都应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第三章研究公益性与博物馆机构运营伦理之间的关系,共分为两节,分别为:“非营利”的涵义和意义,以及公共利益在博物馆机构伦理中的体现。从服务于“公共利益”(也即“公益”)的角度来讲,博物馆是非营利的公共机构,这是世界各地所共同认可的博物馆的属性之一。非营利不等同于博物馆不能盈利。如果博物馆通过一些看似商业性的活动来争取机构的财务稳定性、提升服务公众的能力,那么这些活动都是合乎伦理的行为。在这其中,有一些问题值得博物馆管理层注意,并根据相应的博物馆伦理规范或指南来指导博物馆的决策,如博物馆接受企业和个人捐赠的程度和条件、博物馆其他经营性行为,等等。博物馆机构伦理,还可以体现在博物馆所处的国家机制和博物馆机构内部的机制、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业伦理以及博物馆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应该建立在“博物馆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机构”这样的基础之上。这便是公益性与博物馆机构运营的伦理问题之间的关系。

上一个社会科学

下一个社会学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