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附CD-ROM光盘1张)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附CD-ROM光盘1张)截图

#电子书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特定的路径选择,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逐步形成了“事业体制、企业化运营”的双轨制。这种体制具有兼容旧体制和新体制的特点,在文化体制转型时期,在诸多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过渡形态是必要的,也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它既保留了事业的待遇,又享有企业的好处,已经形成的“刚性”利益格局使得绝大多数单位至今仍不愿意转企。目前,事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与企业有相当大的差别,而文化事业单位尚未参加全国社会保障体系,完全转变成企业体制并完成职工身份转换,会使职工有退休后万一企业破产的顾虑,因而普遍缺乏转企的动力。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在“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方面步伐缓慢,也使转企缺乏必要的外部环境。2004年,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经营性出版单位从事业体制转变成企业体制,但实际推进过程并不那么简单。据了解,目前全国40多家经济类出版社,绝大多数都不愿意转企。我们认为,对此需要进行必要的制度安排。除了国发[2003]105号文规定的对转企的事业单位给予一定时期的免税政策,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等配套政策外,为增强转企的动力机制,实现新、旧体制的顺利衔接,能否允许转企的文化单位进行股份制改造,吸收和整合社会资本,实行经营者和骨干员工持股?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如何构造新型的法人治理结构,把党的领导和公司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等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创新。
近年来,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业界好评。2005年云南省文化产业(不包括旅游业)在GDP中的比重上升到了5.2 9%,远远高于全国2.2 010的平均水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采取了符合云南省实际的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和产业发展策略。在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方面,他们采取了“先繁荣、后改革”的办法,而不是“一刀切”,进行所谓的打破“铁饭碗”。他们认为,那样的改革只能让人提前退休,打散原本脆弱的文化建制,导致文化人才流失,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
总报告
走进“十一五”:发展文化产业的新综合与新视野

宏观视野
2005年全国文化工作发展概述
“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探析
文化体制改革难点探析
中国城市居民文化消费回顾与展望

专家论坛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几个问题
把香港创业板打造成内地创意产业的国际跳板
“双重怪圈”蹂躏下的我国动画产业
艺术授权的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

行业报告
2006中国电影产业备忘
加快发展出版产业,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振兴——2005- 2006年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状况
开局之年 和谐之旅——2006年我国广播影视年度发展报告
2006年中国广告市场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2006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结构与发展状况
2006年中国动漫游戏产业现状与政策
2006年中国音像产业报告
2006年中国演艺业发展报告
2006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报告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

区域报告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整合文化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建设文化大省的突破口——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国际文化产业
个案研究
统计研究
大事记
“皮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几年推出的大型系列图书,它们由一系列研究报告组成,在每年的岁末年初对每一年度有关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的作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为主,均为国内一流研究机构的一流专家,他们的看法和观点体现和反映了对中国与世界的现实和未来高水平的理解和认识,具有不容置疑的专业性。
《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附有数据库光盘(SSDB3.0)。该光盘既是电子书,又是数据库,安装后可享受PDF格式下的舒适阅览;输入任意字词,均可快速查询、检索。该光盘还具有累加功能,能够把多本皮书资讯自动累加在一个系统里,构建一个具备无限扩容与增值的数字资讯库。
http://img10.360buyimg.com/bookDetail/g9/M03/05/16/rBEHalBNmEEIAAAAAADGPsMoFisAABHVQMlg4gAAMZW167.jpg;

上一个文化

下一个文化交流/文化产业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