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学三部曲(共3册)(精)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日本美学三部曲(共3册)(精)

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 ISBN:9787568290890
  • 作者:(日)大西克礼|责编:时京京|译者:曹阳...
  • 印次:1
  • 开本:32开
  • 版次:1
  • 页数:515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 出版时间:2020-11-01
  • 印刷时间:2020-11-0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日本美学三部曲(共3册)(精)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日本美学三部曲(共3册)(精)
  • 作者:(日)大西克礼|责编:时京京|译者:曹阳
  • 定价:135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 书号:978756829089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20-11-01
  • 印刷时间:2020-11-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32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515

内容提要

这是一套关于日本三种美学的理论书籍,分成《幽玄》《物哀》《侘寂》三册,系统阐述日本美学的概念和发展渊源。
《幽玄》 “幽玄”起初用于传统歌论、能乐论中,包括具有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和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在平安时代后的镰仓时代,禅宗传入日本。它逐渐将美的感性深化为精神内在,并产生了“幽玄”的审美意识。
《物哀》“物哀”一词起初的来源是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他评价《源氏物语》是对周遭的人事和自然,怀抱有细敏微妙的感受力,并由此将这一特质提炼为“物哀”,将日本文学的本质归纳为“在于物哀”。
本居所指的“哀”,是人的各种情感,“凡高兴、有趣、愉快、可笑等”,都可称为“哀”,所谓:心有所动,即知物哀。
《侘寂》中的“寂” 初体现于“俳谐连歌”这样的文体中,而“侘寂”之美则由日本茶圣千利休以“和、敬、清、寂”为本发扬光大,以千利休为代表的茶人,掬清水、抟粗泥、修草庵,凭借纯粹和简朴,制定出一套属于日本的、新的审美系统。

作者简介

大西克礼(1888-1959),毕业于东京大学美学专业,1930年后长期在东京大学担任美学教职,1950年退休后仍埋头于美学的翻译与研究,译作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等,著有《<判断力批判>的研究》(1932)、《现象学派的美学》(1938)、《幽玄与哀》(1940)、《风雅论——“寂”的研究》(1941)、《<万叶集>的自然感情》(1944)、《美意识论史》(1950),去世后出版《美学》(上、下两卷,1960-1961)、《浪漫主义美学与艺术论》(1969)等,是日本学院派美学的确立者和代表人物。

目录

《幽玄》
一 作为艺术的歌道和作为美学思想的歌学
二 作为价值概念与样式概念的“幽玄”
三 中世歌学中的幽玄概念的展开
四 正彻、心敬、世阿弥、禅竹的“幽玄”概念
五 “幽玄”和“有心”、“幽玄体”与“有心体”
六 样式概念的价值意义和记述意义
七 作为美的概念的幽玄内容及考察的视点
八 “幽玄”概念审美意义的分析
《物哀》
一 “哀”的概念的多义性及美学考察的困难
二 “哀”的语 、其积极与消极意味及其他意味的价值关系
三 本居宣长关于“物哀”的学说
四 感情上的深刻、对哀的主观主义解释
五 “哀”从心理学向美学的展开,从一般审美意味向特殊审美意味的分化
六 作为审美体验的“哀”的构造
七 美与“哀”、悲哀与美的关系
八 美的现象学性格与哀愁
九 平安朝时代的生活氛围和“哀”的审美文化发展
十 知性文化的缺陷,唯美主义倾向,“忧郁”的概念
十一 平安时代的自然感情与“哀”
十二 “哀”的相关用例研究,“哀”的五段意味
十三 特殊审美意味的“哀”的用例
十四 情趣象征的问题及其直观契机
十五 审美范畴的“哀”的完成及其用例
《侘寂》
章 绪论
第二章 俳论中的美学问题(一)
第三章 俳论中的美学问题(二)
第四章 俳谐的艺术本质和“风雅”概念
第五章 “寂”的一般意味和特殊意味
第六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寂”(一)
第七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寂”(二)
第八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寂”(三)
第九章 “寂”的审美界限与茶室的审美价值

上一个文化

下一个世界各国文化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