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法律 国家法、宪法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截图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截图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截图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截图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截图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截图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截图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截图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截图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截图

#电子书简介

美国第四任总统,美国建国之父之一,参与了美国早期建国的几乎所有重要事件,世称“宪法之父”。他担任总统期间曾领导进行第二次美英战争,保卫了美国的共和制度,为美国赢得彻底独立建立了功绩。他在1776年参加弗吉尼亚宪法的制定,在大陆的国会提供,并且是弗吉尼亚会议的一位领导人。他还是出席大陆会议的代表,是制宪会议的主要人物、北部联邦党人文件的起草人之一、众议院议员、民主共和党的组织者。
富兰克林博士提议:推迟讨论行政官薪水的提法,改为讨论一种替 代方案———“行政官的必要开支可予支付,但不得因为他们提供的服务 而领取年薪、定期津贴或奖励报酬”。他说,由于自己年事已高,记忆衰 退,只好写下来。他一直不愿请人代劳,因为,这样做好像是要别人支 持他的动议。所以,请委员会批准,由人代读,作为发言。威尔逊先生 主动代劳,大家同意让威尔逊朗读。下面是对富兰克林原文的逐字 抄录: “先生, 一位可敬的先生把一项方案提到我们面前、引起我们如此认 真的讨论,要我起来责备方案中的任何一项,实在是慎之又慎。 从第一次宣读这个方案起,我就对它怀有好感,总的说来,我希 望这个方案能取得成功。在行政官年薪这个具体问题上,我刚好 有不同的看法;我的看法或许会显得别出心裁,甚至愚妄,但我 内心的信条认为这个看法正确,出于责任心,我不惜冒险一试。 委员会听取了我的意见后,会对它作出判断,委员会的决定也许 会改变我的看法。我想,我从年薪中看到了不当;我看,没有人 会拒绝年薪,相反,倒会认为这是巨大的好处。 先生,世上有两种激情,总是对人间事务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这两种激情就是野心和贪婪:爱权和爱钱。分开来说,其中任何一 种都有巨大的力量,促使人们采取行动;若把二者结合起来,看待 这同一个问题,它们就会在许多人的头脑中产生出最为暴烈的效 果。在这些人眼前设置一个荣耀的职务,同时又是一个有利可图 的地位,就足以使天上地下都趋之若鹜。正是大量这样的职位,把 英国政府弄得骚然动乱。争夺这些职位,是所有党派的真正根源,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分裂国家,把处理国事的人们弄得昏乱若狂,时 而匆匆忙忙到处打些一无成果却留下遍野哀鸿的战争,常常迫使 对方屈服投降,攫取肮脏的媾和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来争夺这种有利可图而又声名显赫的职位 呢?这些人要冲破所有到处策划的密谋之徒,穿越激烈的人际对抗, 闯过彼此永无休止的朋党攻讦,直到把性格完美的人撕成碎片。这 些人不会是智者和谦逊的人,不会是和平和良好秩序的爱好者,不会 是值得信任委托的人。这些人一定是胆大妄为、行事暴烈、激情膨 胀、为实现自私追求而百折不挠的人。这些人会千方百计地钻进你 们的政府,成为统治你们的人。这些人在寻求自身幸福的途中,必然 错误百出,因为被他们击败的那些竞争者,与他们本是一丘之貉,出 于同样的动机,失败者会无休无止地破坏干扰得势者的施政,阻挠和 挫败得势者的措施,使他们在人民心中显得面目可憎。 先生,除了这些罪孽之外,虽然我们开始或许只是提供温和的 年薪,我们终将发现,先例一开,这种局面终将无法长期继续。提 出加薪,总是不愁找到理性的说明。而且将来总会出现一个朋党, 主张增加对统治者的报酬,指望统治者或许也会给他们更多的犒 赏。于是,就像全部历史告诉我们的那样,在每一个国家和王国 里,治人者和被治者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停的战火:治人者努力博 取更多人的支持,被治者却给得越来越少。仅此一端,过去就时不 时地引起巨大的社会震荡动乱,真刀真枪的内战,结果既未能推翻 废黜君王,也未能使人民就范接受奴役。的确,治权总是带有这种 特点,君王的岁入总是不断上升,我们已经看到,他们又永远不会 知足,总是还想要得更多。人民对压榨性的征税越是不满,君王对 钱财的要求也越多,以便发给他的党徒和军队,因为,正是依靠这 些党徒和军队,才能压服一切抵抗,才能高枕无忧。在一百个君王 中,很难找到一个能这样干而不这样干的人:仿效埃及法老的先 例,首先把人民的钱财搜刮殆尽,然后侵占他们所有的土地,再要 他们和他们的子子孙孙永远做仆为奴。事实将证明,我们并不想提 议设置一个国王。我心里明白这一点。可是在人类心里,总是 有一种自然的倾向:需要一个国王式的政府。王政有时把人们从 贵族的主宰下解脱出来。人们宁可供养一个暴君,胜过供养五百 个暴君。王政有时在公民中间带来更多的平等外貌,公民也喜欢 这个。因此,我总是担心,或许是过于担心:这个联邦政府,到将来 的某个时候,总会以君主制告终。但是,我想,这种巨大灾难或许 可以尽量推迟,如果在我们提出的制度里,能够不把我们的职位弄 成集荣耀和利润于一身的官职,我们就不至于播下互相倾轧、拉帮 结派、大肆骚动的种子。如果我们播下种子,我担心,即使我们最 初就设立一群人,而非一个人,这一群人到时候也无法幸免,因为 这些种子只会滋润培育国王的胚胎,就像弗吉尼亚这位可敬的先 生直言不讳的那样,一位国王就会迅速地降临到我们头上。 或许在某些人的想象中,这只是一个乌托邦的念头,倘若我们 不因其服务而提供优厚的报酬,我们就永远找不到人来为我们的 行政部门服务。我以为这是一个谬误。一些现成的事实,就摆在 我眼前,使我坚持一种相反的看法。在英格兰,一个县的高级行政 兼司法官员(ThehighSheriff),是一种荣耀职务,但无利可图。担 任这个职务,自己还要贴许多钱,因此,无人追逐。可是,这个职务 总还是有人在做,而且做得很好,通常都是由本县一些讲究原则的 绅士担任。在法兰西,咨议员(Counsellor)的职务或司法院 (JudiciaryParliament)的成员,更加荣耀。结果,要花钱才能买到: 那里的确要收法律诉讼费,而且由成员平分,可是每个案子交费不 得超过三分钱。而那里要求使法律利益达到五分钱。他们实际上 还要自己付两分钱,才能取得资格为国家办理司法业务;国家则完 全免除了付给他们年薪、换取他们服务的包袱。当然,我并不打算 推荐这种模式,作为我们司法部门的合格标准。我只是援引这个 例子说明:做好事和为自己的国家服务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还有这 种行为给他们带来的当之无愧的受人敬重,在某些人的心中,就构 成足够的动机,愿意把自己的大部分宝贵时光奉献出来,为共和国 服务,心中不受金钱满足的任何卑劣引诱。 另一个例子,是个受人敬重的社团。他们的试验一百多年来 一直是成功的。我所指的,就是贵格派瑓瑡教会。他们之间立了一条 规则:有事不求法律,遇到争议,可以在每月、每季或每年召开的会 议上提出。这些教会的委员会坐下来,静听有关各方的申述,花大 量时间折中调和各方之间的分歧。支持他们这样做的,就是一种 责任感,一种因为能解决问题而受到的敬重。被人这样使用,是件 荣耀的事,但从不因领取年薪、手续费用、临时津贴而获利。其实, 在所有为公众服务的场合中,获利越少,荣誉越高。 把事情拉近一点,说到国内来,我们不是已经看到,在我们的 全体军官中,伟大而最重要的一位,我们军队的总司令,连起码的 年薪也不要瑓瑢,执法率军达八年之久,仅凭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此 刻,我不想用别的赞扬之词,来贬低爱国者这顶桂冠;正是这种共 同的信念,促使他和其他勇敢的男子汉,他的军中朋友和伙伴,挺过 了多少艰辛劳累,痛苦悲伤,还有他所处地位所特有的持续不断的如 焚忧心?我们会不会怀疑,在整个美利坚联盟以内,能找到三个或四 个人,出于足够的公心,坚持担任和平时期的执政职务,达到或许与 前所述的相同任期,仅仅主持我们对民事的关切,负责我们的法律能 公正地贯彻始终?先生,我对我们的国家有一种更好的看法。我认 为,我们今后绝不会缺乏足够的具有智慧的好人,起而承担行政工 作,担任上述职位,忠心耿耿,把它做好。 先生,省下这笔年薪瑓瑣,首先由我提出,并非我的目的。防止今 后的错误,及早提出,防微杜渐,才是我的忧虑所在。为此,我提出 这项修正案,作为动议。倘若无人附议或不被接受,我也会感到心 满意足:坦率地陈述了我的看法,尽到了我的责任。”瑓瑤 这一动议得到汉密尔顿上校的附议。他感慨系之,说:仅仅是把这 个如此令人敬重的主张提交给委员会,这番含义深刻的议论,也会得到 加强。没有辩论后随,这一动议便被推迟。这番议论受到敬重,主要因 为它的作者并非常人。问题在于:这条建议是否具有明显的说服力,使 人觉得它是上策,行得通? 迪金森瑓瑤先生提出动议:“应多数邦议会的要求,全国议会得罢免行 政官。”他说,把罢免权置于某个机构之手,实属必要。他不喜欢弹劾国 家高级官员的方案。他不知道,除了他提出的这项条文之外,还有什么 别的条文能用更好的办法罢免国家高级官员。他无意废止各邦政府, 而有些先生似乎一心一意想要这样做。在他看来,这个国家的幸福,要 求把可观的权力保留在各邦政府手中。 贝德福德先生对此表示附议。
推荐序: 问学者的好奇心何帆 译者例言 联邦制宪会议记录的解密和成书尹宣 第一阶段1787年5月25日至6月19日 001围绕弗吉尼亚方案提出的十五点建国计划展开辩论 0035月25日星期五 0065月28日星期一 0105月29日星期二 0185月30日星期三 0245月31日星期四 0316月1日星期五 0376月2日星期六 0476月4日星期一 0576月5日星期二 0656月6日星期三 0746月7日星期四 0806月8日星期五 0866月9日星期六 0916月11日星期一 0996月12日星期二 1076月13日星期三 1126月14日星期四 1136月15日星期五 1176月16日星期六 1246月18日星期一 1376月19日星期二 第二阶段1787年6月20日至7月26日 149围绕全体委员会报告辩论 1516月20日星期三 1606月21日星期四 1666月22日星期五 1726月23日星期六 1786月25日星期一 1916月26日星期二 2016月27日星期三 2056月28日星期四 2136月29日星期五 2226月30日星期六 2347月2日星期一 2417月5日星期四 2497月6日星期五 2577月7日星期六 2617月9日星期一 2667月10日星期二 2737月11日星期三 2847月12日星期四 2907月13日星期五 2967月14日星期六 3047月16日星期一 3097月17日星期二 3217月18日星期三 3307月19日星期四 3387月20日星期五 3457月21日星期六 3567月23日星期一 3667月24日星期二 3747月25日星期三 3817月26日星期四 390第二阶段辩论小结 第三阶段1787年8月6日至9月10日 395围绕详情委员会报告辩论 397详情委员会报告(宪法初稿) 4078月6日星期一 4088月7日星期二 4188月8日星期三 4288月9日星期四 4398月10日星期五 4478月11日星期六 4528月13日星期一 4648月14日星期二 4738月15日星期三 4798月16日星期四 4858月17日星期五 4918月18日星期六 5008月20日星期一 5098月21日星期二 5188月22日星期三 5288月23日星期四 5378月24日星期五 5468月25日星期六 5548月27日星期一 5618月28日星期二 5698月29日星期三 5788月30日星期四 5878月31日星期五 5959月1日星期六 5969月3日星期一 6009月4日星期二 6069月5日星期三 6139月6日星期四 6219月7日星期五 6289月8日星期六 6359月10日星期一 642第三阶段辩论小结 第四阶段1787 年9月11日至9月17日 653检查与通过文字排列和风格委员会报告 655文字排列和风格委员会报告(宪法成稿) 6669月11日星期二 6679月12日星期三 6739月13日星期四 6769月14日星期五 6849月15日星期六 6979月17日星期一 附录709 707附录一独立宣言 712附录二邦联条款 722附录三平克尼制宪方案 732附录四汉密尔顿制宪方案 743附录五对制宪会议代表的性格描述 756附录六联邦制宪会议决议 758附录七致邦联议会的信 760附录八美利坚联邦宪法 774附录九联邦宪法修正案 785附录十制宪会议代表的出勤情况 附表793 791表一从开始殖民,到制定邦宪法建立邦政府,到批准联邦宪法加入联邦的过程 792表二联邦制宪会议召开以前和召开期间的北美临时政府 794表三制宪会议前后各邦的人口、土地面积、众议员席位与1990年的比较 796表四1790年13个邦的人口、奴隶人数、奴隶在人口中的比例 索引803 801介绍13个邦和55名制宪会议代表情况的脚注编号
“不读麦迪逊的制宪会议记录,无人能够进入美国宪法研究
——《比较法律》
本书是美国宪法的缔造者麦迪逊记录的美国制宪会议的全过程,由著名翻译家尹宣先生翻译整理,有很高之学术价值。本书记载了1787年美国建国之父们设计联邦政府的全过程,记录了代表们在每天会议上的发言。全书按麦迪逊在制宪会议期间的原始手稿排印,保留历史原貌。麦迪逊的记录自始至终、一天不缺,写法类似连续剧,记下了历史人物(代表们)在特定场景(每天不断深入的辩论)上的台词(发言)。
译者例言 1995年8月,我开始在纽约的一家中文报社工作。每天晚上九点到办公室,先阅读中、英文报刊约40分钟,然后开始编译刚从美联社、路透社发来的新闻稿,把经过挑选的几篇 英文电讯稿,从相当汉语两三千字的篇幅,按报纸的需要,编译成几篇七八百汉字的新闻稿,用作报纸的头版、国际新闻版和美国新闻版的内容;午夜十二点左右,《纽约时报》、 《纽约邮报》、《每日新闻》等报刊的深夜版,陆续到达路边的售报摊亭。报社派人买回来后,按同样的方法选稿编译,补充美国新闻版的内容,用作纽约地方新闻版的内容。有时, 也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商业周刊》、《时代》、《众生相》(People)和其他刊物或从因特网上取来的电视新闻稿和其他新闻稿里取材。每编译完一篇,随即交给校 对组,他们再依次交给排版组和印刷厂,流水作业。到凌晨三点以前,译完三千到三千五百汉字的新闻稿,与其他同仁的译稿和其他中文稿源一起,清早出报,与美国的中文读者见 面。 编译半年,感觉法律内容在美国新闻稿中所占比例可观。法律新闻稿的内容,常常超越案情本身,深入案例引起的法理之争。许多案例非常普通:某大学当局分配给各类学生业余团 体的经费,学生认为不公平;某个地区打算取消对少数民族学生降低录取分数标准的政策;某所军校历来只收男生、不收女生;某公司男上司性骚扰女下级或女上司性骚扰男下级。经 过初审裁决和上诉裁决,原告或被告依然不服,上诉到最高法院,诉求不是核准事实,而是看初审裁决和上诉裁决是“符合宪法”还是“违宪”。新闻稿中时常出现双方援引的宪法原 文,或短语,或分句,或全句。日积月累,宪法正文的条、款、项、句、分句、短语,就这样被反复援引,反复辩论,反复应用,最高法院最后总要对这些相关的宪法条文作出一种解 释、对原来的裁决作出“符合宪法”还是“违宪”的判断。有时,最高法院采取不接受某项上诉的做法,意味着他们也没有把握摆平。这个过程,延续两百多年,民众对法律的意识和 认识,逐渐深化和拓宽,违法现象从大量发生、随处可见,到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又出现新的违法内容、新的违法形式,对法律提出新的挑战。显然,层次逐渐升高、内容日益细密 的法治(governmentbylaw),是美国社会生活的突出特征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美国社会、增强在这个社会中的应对能力,1996年2月,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翻译美国宪法,译译改改,到5月,译完联邦宪法正文和截至1992年的27条修 正案。这些正文和修正案,加起来不过两万汉字。有些句子的结构,如九曲连环,有的关键词,不仅有前置的限定词、后置的限定短语,有时还拖上不止一个后续的限定分句或条件分 句。要想不削弱关键词前置的着重语气和分量,尽量顺置,既要忠实原文,又要符合汉语阅读习惯,译文的词序和句子结构的安排,颇费斟酌;有些重要概念,又在其他条文里受到制 约,全篇译文的前后呼应,需要仔细推敲。我的这篇美国宪法译文,作为本书的附录,放在卷末。 后来,我在纽约中文书店买到李昌道先生写的《美国宪法纵横谈》,从他的《前言》里了解到:复旦大学法律系已经收集了国内先后出现的十二种美国宪法译文,并据此译出了他们 的第十三种译文。可见,国人对美国宪法的研究和介绍,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美国宪法像一套精巧的连环体系,由三个机组构成。我不禁想走进设计美国宪法的现场,212年前在费城独立厅举行的联邦制宪会议。了解了解这套体系的设计者们是些怎样的人 物,看看每个机组由哪些部件组成,装配时增加了哪些配件和附件,打听打听他们为什么要把这套体系设计成这样,而不是别样,出于哪些动机,是否有人提出过不同的设计方案,制 宪代表们彼此如何商讨协调,如何达成共识,最后怎样完成这项工作。 研究和评论美国宪法制作过程的书籍,满屋满架。其中,马克斯·法兰德的三卷本《1787年联邦制宪会议记录汇编》(以下简称《汇编》),被美国史学界、法学界、书评界公认 为“研究制宪过程的权威读本”。关于法兰德的研究成果,参见译者所写《联邦制宪会议记录的解密和成书》一文。 法兰德的《汇编》三卷本于1911年问世。第一卷和第二卷,收齐了制宪会议秘书杰克逊的会议正式记录和10名制宪代表留下的记录笔记,按日期顺序排列,便于读者比较他们对 同一席话的不同记述。第三卷精选了制宪会议期间和稍后代表们的日记、书信、讲话等等,共403件,此外,还有六篇附录。在1937年的增订第四卷里,法兰德增补了两份索 引。一份是全书中出现的人名和题材总索引,为撰写美国制宪人物和宪法各项内容专题论文的人,提供极大方便。法兰德还专门制作了一份宪法分句索引。运用这份索引,可以追溯每 个分句由谁于哪一天提出,哪些人在后来的哪些日子里提出了哪些修改意见,发生过哪些辩论,最后如何定稿的全过程。50年后,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手稿部主任詹姆斯·哈特森主持 下,遍收1937年以后新发现的制宪代表手稿376件,保留法兰德的两份索引,编成增补卷,于1987年问世。关于哈特森的研究成果,参见译者所写《联邦制宪会议记录的解 密和成书》一文。 反复浏览法兰德和哈特森的四卷书,我仿佛置身于费城的独立厅,在当年联邦制宪会议的会场里,看到一个个制宪代表的面孔,听见他们一段段的发言,感受到辩论的激烈、两派争执 不下、几乎要散场的紧张气氛,体会到富兰克林那时的心情:提议聘请牧师每天开会前来主持祈祷、请代表们放弃“惟有自己正确”的观念,目睹许多代表最后签名时意犹未尽的惋 惜和遗憾。美国宪法不再神秘,它的一词一句的奥秘,逐渐展现出来。我想把这套书译出来。可是篇幅太大,若把四卷全部译成汉语,约合两百万汉字。许多考据性的内容,不是专门 研究美国宪法的人,也不一定会感兴趣。 制宪会议记录中最精彩的,是麦迪逊的记录。在现存10名制宪代表的记录里,惟有麦迪逊的记录自始至终,一天不缺,内容涵盖所有议题的辩论过程。麦迪逊的写法,类似连续剧, 记下代表(人物)们每天开会(场景)的发言(台词)。从中,不但可以看到剧情(议题)的进展,而且,透过台词,可以观察出人物们的思想和性格。笔记(全剧)收尾时,有一种 悲剧的气氛,掩卷后,令人陷入长久的沉思。 我决定先把翻译目标集中于麦迪逊一人的记录,选用盖拉德·亨特编的九卷本《麦迪逊文集》中的第三卷和第四卷,作为翻译的蓝本,用法兰德和哈特森的研究成果,核实补充。第三 卷和第四卷副题《制宪会议记录》,1902年由纽约普特南诸子公司出版。TheWritingsofJamesMadison,Editedby Gaillard Hunt, Vols. Ⅲ & IV, The Journal of 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G. P. Putnams Sons, New York and London, 1902. 麦迪逊本人把这些笔记取名为《辩论》,晚年特别为之作序,可惜来不及修改成文,就去世了。亨特没有收录这篇未能修改成文的长篇手稿。此前,美国政府已将秘书杰克逊的会议正 式记录和少量其他资料汇编成书出版,取名《会议记录》。秘书的“记录”和麦迪逊的“笔记”,英文都是Journal。为示二者的区别,我把并非会议正式记录的麦迪逊文本, 译为“笔记”;为了不混同于美国各邦的制宪会议记录,中文译本的书名,采用麦迪逊原来的命名《辩论》,副题《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1787年制宪会议中发生的大辩论,肇源于1776年的《独立宣言》和《邦联条款》。 1776年7月2日,大陆会议讨论《独立宣言》时,修改了最后一段,引起后来制宪会议的争议。一位中文译者把其中的一句译为:“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我们完全有权宣 战、缔和、结盟、通商和采取独立国家有权采取的一切行动。”《美国读本:感动过一个国家的文字》,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52页。按照这位译者的理解,1776年 7月,北美已经是“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另一位中文译者把其中一句译为“这些殖民地是并且应该是自由和独立的诸州”,《美国开国三元勋——杰斐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6年版,第130页。按照这位译者的理解,独立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诸州”。可是按照《辞海》对“州”这个字的解释《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年版,第94页。,“州”是不可以“自由和独立”的。 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有些人坚持《独立宣言》宣布的是13个各自拥有主权的国家独立,邦联议会不过是个外交机构;有些人则认为《独立宣言》含有联合为一个国家的因素。制宪会 议的主要争论内容之一,就是当时北美究竟存在13个主权,还是1个主权,若是13个,能否联合为1个主权。为此,译者把《独立宣言》重译一遍,把引起争议的原文注出,作为 本书的附录一。 1776年7月2日,大陆会议讨论是否公布《独立宣言》时,《邦联条款》起草委员会主席约翰·迪金森投了反对票。9天以后,迪金森向大陆会议提交了《邦联条款》。《邦联条 款》中后来在制宪会议上引起最大争议的是第二条。一种中文译本把第二条译为“凡未经本邦盟召集之国会明确授予合众国者外,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领域与权利”。《联 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414页。按照这种译法,1777年11月15日大陆会议通过《邦联条款》时,“邦盟”同时又是一个“合众国”,有自己的“国 会”;这个“邦盟”不是由“邦”组成,而是由“州”组成,而且,每个“州”又各自保留“主权、自由与独立”。 本书把State译为“邦”。通过制宪会议,最初的13个邦联合成为联邦(theUnitedStates)。今天,加入联邦的邦数虽然增加到50个,各邦仍然声称自 己拥有主权。每邦各有自己的宪法,各有自己的法律文字体系,各有自己的司法范围和法院体系,每邦人民各按本邦宪法选举自己的官员,不受联邦政府左右。但是,各邦法律,尤其 是外交和军事决策,不得背离联邦最高法律——联邦宪法。美国的50个邦,是用法——作为最高法律的联邦宪法——联合起来的。各邦“主权”的含义,接近于“充分自治”。 1787年制宪会议的发起者麦迪逊等人,名义上是要修订《邦联条款》,实际上是要用他们另外拟定的《联邦条款》取代《邦联条款》,用按《联邦条款》建立的“全国”“最高” 政府,取代按《邦联条款》结成的邦联。制宪会议辩论的全部内容,就是如何用最后形成的《联邦宪法》取代《邦联条款》。会议期间,代表们随意换用“邦联”、“联邦”这样的词 语,交替使用形容词federal同时指代“邦联”或“联邦”;有的代表发言时,一会儿说自己的邦(state)是一个国家(country),一会儿又用 country指“邦联”或“联邦”。代表们用相同的词语,表示各人心中不同的意念;用不同的词语,指代相同的内涵。语言的混乱,源于思想的混乱。制宪会议虽然开了 116天,代表们仍然只能对一部分问题达成明确的妥协,体现于联邦宪法中措辞清晰明朗的条文;对一部分问题形成大体的共识,表现为联邦宪法中笼统含糊的条文;对一部分问题 始终达不成协议,只好把这些内容从联邦宪法条文中隐去。直到会议结束,代表们根本没有时间讨论首都究竟设在哪里,国旗和国徽应该是什么样子。 译者把《邦联条款》重译一遍,注出引起主要争论的部分原文,作为本书的附录二。制宪会议的发起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概念,为便于读者对照比较发起者们究竟要对《邦联条款》 作出哪些修改、如何修改,译者在新概念出现的正文下端,用脚注注出这些概念原来在《邦联条款》中的对应提法。 制宪会议并非沿着一条思路前进。麦迪逊拟定的《弗吉尼亚方案》,想要建立一个“全国”“最高”政府,想要废止或至少大幅削弱各邦政府,力图把权力尽量集中到“全国”“最 高”政府手中;《平克尼制宪方案》含有一些不同的意向;佩特森提出的《新泽西方案》,与《弗吉尼亚方案》针锋相对,要求继续“邦联体制”,坚持保留各邦的主权;《汉密尔顿 制宪方案》,既反对《新泽西方案》,又不赞同《弗吉尼亚方案》,提出一种类似君主立宪的体制。《弗吉尼亚方案》和《新泽西方案》,都已出现在本书的正文里,《平克尼制宪方 案》和《汉密尔顿制宪方案》,译出作为本书的附录三和附录四,便于读者比较分析制宪代表们思想差异的幅度。 探索美国宪法的奥秘,需要了解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是些怎样的人物,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性格,他们所代表的邦的基本状况,思考代表们发言内容背后的利益驱动力。亨特为介绍代表 而作的脚注,是把制宪代表威廉·皮尔斯对代表们性格描述的一篇文字拆开,分别放在各位代表出现的页下端。法兰德把皮尔斯的这篇文字,安排在《汇编》第三卷里,作为附录的第 119件。皮尔斯对若干代表的性格描述相当俏皮,特别注重描绘他们的演说技巧;对有些代表的描述则三言两语带过。他对代表们年龄的猜测,一般比实际年龄小几岁。译者把皮尔 斯的这篇文字整体译出,作为本书的附录五。 从1902年以来,美国制宪史学者对制宪代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1998年10月,译者第二次去费城独立厅,参观联邦制宪会议会场,在那里买到《宪法的签名者》 R. E. Ferris and J. H. Chaleton, The Signers of the Constitution, Flagstaff, 1986.一书。这本供参观者看的书介绍了39位签名者的生平简历,文字比较松散随意,内容时有跳跃。可惜,此书没有介绍三位拒绝在宪法上签名的代表,因提前离开会议未能 签名的代表,和反对制宪会议不愿签名的代表。这些没有签名的代表,尤其是拒绝签名和反对制宪会议的代表,在制宪会议期间发言踊跃、争辩激烈,对制成宪法的贡献,远远超过好 些在会议期间一言不发或很少发言的签名者。为此,译者综合编写出制宪会议代表简介,和他们所代表的邦的基本情况,列在正文下端,作为脚注。主要参考书包括阿尔弗雷德·凯里 和温弗雷德·哈比森合著的《美国宪法:其渊源和发展》A. H. Kelly & W. A. Harbison,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Its Origins & Development, New York, 1970.,理查德·伯恩斯坦的《我们要不要成为一个国家?》 R. B. Bernstein, Are We Going To Be A N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马克 斯·法兰德的《宪法的父亲们》Max Farrand, The Fathers of the Constitu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5.,克林顿·罗西特的《1787年制宪盛会》Clinton Rossiter, 1787 The Grand Convention, New York, 1987.。这些中文脚注的内容,最后以列奥纳德·列维主编的四卷本《美国宪法百科全书》Leonard W. Levy, Encyclopedia of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Claremont, CA. ,1986.为准核实。书后的四份表格和脚注中 的统计数字,早期数字取自《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时代到1970年〉建国两百周年版》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lonial Times to 1970, Bicentennial Edition, Washington, DC, 1975.,近期数字 取自《1996年美国统计摘要》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1996, Washington, DC, 1996.和近年出版的《世界年鉴》The World Almanac, Mahwah, New Jersey, 1996,1997,1998,1999.与《宇宙 年鉴》The Universal Almanac, Kansas City, Missouri, 1996,1997,1998,1999.。 亨特脚注的另一内容,是注出秘书杰克逊的记录和代表雅茨的笔记中与麦迪逊笔记对同一席话的不同记述。1902年,亨特编的《麦迪逊文集》第三、第四卷出版时,法兰德《汇 编》收集的一些其他代表的笔记,还没有问世;1987年,哈特森的《补充卷》又增加了后来发现的其他代表的笔记。仅仅译出亨特的这类注释,只是文中的一小部分;若把所有代 表的不同记述全部注出,本书篇幅无法容纳。关于其他代表的笔记,参见译者所写《联邦制宪会议记录的解密和成书》一文。因此,这个中文译本只保留少数说明麦迪逊笔记与事实明 显不符的注释,事实相同、记述详略程度不同、语气不同的注释,从略。有志研究制宪会议代表们笔记之间差异的人,可阅读法兰德和哈特森的研究成果。 为什么要研究美国宪法和它的产生过程? 1993年,一对康涅狄格的地产开发商夫妇,拥有600英亩土地,正在修建一个由540栋房子组成的休闲小镇,却要为他们的一儿一女聘请一位中文老师。洽谈中,我问他们: “为什么不选别的语言,例如日语?”男方说:日本现在还不错,可是就那么大个地方,长久难以为继。在康涅狄格的各个大学里,班上的前列名次,大多被中国留学生夺去,给我 们的印象深刻。中国人的智商、文化、涵养,令人很难不尊重。中国经济这些年来的发展速度和势头,如果继续下去,再过二十年,世界上就是两个强国。那时,我们这两个孩子正好 三十岁左右,那就是他们要面对的世界。不论做生意,还是别的交往,他们免不了要面对中国,面对中国人。如果不会说中国话,不了解中国文化,不会和中国人打交道,他们会被动 吃亏的。我们现在就要及早为他们筹划,作好准备。 我接受了这项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4小时的任务,连同他们提供的,位于康涅狄格山丘上的单栋工作住宅和到附近小镇上去存钱、发信、购物也离不开的工作用车。同时明白: 要尊重对手。因为尊重对手,就要了解对手,而学会与对手较量周旋的能力和技巧,可以构成学习和研究的目标和动力。 完成一项工作,需要许多理解、支持、帮助、条件。译者需要感谢的人很多,难以一一列举。首先要感谢辽宁教育出版社。云南大学国际学术教育交流中心主任赵政民先生, 1999年春天邀我到中心做一学期访问学者,给我提供了宽敞的套间,专购电脑一部,方便我的工作,在昆明宜人的气候里,我完成了本书上半部分初步编译工作。纽约市皇后区的 瑞吉伍德图书馆离我家八百步,这个分馆没有1902年出版的《麦迪逊文集》,图书馆员NickBuron利用网络联系,从皇后区总馆调借过来。我说明用途后,他很高兴, 同意我超期借用。他本人也是“一本优秀的工具书”,解决我翻译过程中的不少疑难,并提供我所需要的一切帮助和方便。 为保留历史原迹,法兰德的版本,都按麦迪逊的手稿排印。麦迪逊用鹅毛笔在会上和会后抢记时出现的拼写错误,一律保留,麦迪逊自己创造的缩写,不予复原,麦迪逊笔记中提到的 历史典故和人物,不予注释说明,这些,译者都一一予以补注。但愿我的传译,不致背离代表们的本意。现在,中国读者中懂得英文的人越来越多。我的翻译原则,是尽量避免使用汉 语中的现成词语,尤其是由典故生成的汉语成语,以免不必要的思维混同。译文中出现汉语的现成词语时,译者尽量用脚注注出这些译法的英语原文词语,注出英语原文辞典对这些词 语的英文解释,希望有助于读者把捉和品尝制宪代表发言的原汁原味。 译者努力传情达意,讹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尹宣纽约市皇后区瑞吉伍德2000年11月改于武汉

上一个法律

下一个国家法、宪法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