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庭审证据调查规则研究龙宗智韩旭张斌万毅周洪波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9787576400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刑事庭审证据调查规则研究龙宗智韩旭张斌万毅周洪波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9787576400

法律 刑法

  • ISBN:9787576400847
  • 作者:龙宗智韩旭张斌万毅周洪波等
  • 包装:平装
  • 印次:1
  • 品相:10成新
  • 字数:0
  • 开本:16开
  • 版次:1
  • 页数:511
  • 主题词:刑事诉讼//审判//证据//调
  •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2021-08-01
  • 读者对象:普通大众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刑事庭审证据调查规则研究龙宗智韩旭张斌万毅周洪波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9787576400截图

#电子书简介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刑事庭审证据调查规则研究
作者:龙宗智//韩旭//张斌//万毅//周洪波等
定价:149.0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21-08-01
ISBN:9787576400847
印次:1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同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本书的设置及研究的目的是落实党的十八届四通过的《关于全面依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任务,“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从而实现“庭审实质化”,尤其是证据调查的实质化和有效性。本书研究正是针对目前刑事审判实践与庭审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和新问行深入探讨。

目录
章 庭前证据调查准备
节 庭前证据调查准备的作台:庭前会议
第二节 庭前证据调查准备的基础和内容:证据展示、证据整理与争点归纳
第三节 庭前证据调查准备的重要专项:非法证据排除
第二章 庭审证据调查安排
节 为何安排
第二节 谁来安排
第三节 何时安排
第四节 如何安排Ⅰ:举证顺序
第五节 如何安排Ⅱ:举证方式
第三章 当事人陈述调查
节 刑事庭审实质化背景下的当事人调查制度与实践
第二节 刑事庭审实质化背景下当事人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刑事庭审实质化背景下当事人调查制度的完善
第四章 证人证言调查
节 刑事庭审实质化背景下证人调查的制度与实践
第二节 刑事庭审实质化背景下证人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刑事庭审证人调查制度的完善
第五章 对质询问的规则与r/> 节 完善庭审对质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法庭调查规程》的改革及新规范实施状况
第三节 对质询问的一般操作要求及程序完善建议
第四节 被告人参与对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第五节 被害人参与对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第六章 物证、书证法庭调查
节 物证、书证法庭调查的制度规范
第二节 物证、书证法庭调查的实践问题
第三节 物证、书证法庭调查的完善建议
第七章 笔录类证据法庭调查
节 笔录类证据法庭调查的主要规定
第二节 笔录类证据法庭调查的实践问题
第三节 笔录类证据法庭调查的完善建议
第八章 刑事鉴定意见法庭调查
节 鉴定人诉讼地位及出庭作证
第二节 鉴定人出庭的法庭调查
第三节 书面鉴定意见的法庭调查
第四节 专门性问题报告法庭调查的实践把握与制度完善
第九章 对“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法庭调查
节 “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资质
第二节 “有专门知识的人”二元主体之识别
第三节 “有专门知识的人”意见的不同属性
第四节 “有专门知识的人”的庭审调查规则
第十章 视听电子类证据调查
节 视听电子类证据调查概述
第二节 视听资料调查规则
第三节 电子数据调查规则
第十一章 示意证据法庭调查
节 示意证据之界定
第二节 示意证据法庭调查规则
第三节 示意证据审查判断规则
第十二章 非法证据法庭调查
节 非法证据调查的问题界定
第二节 非法证据调查的启动规则
第三节 非法证据调查的庭审规则
第四节 非法证据调查的裁判规则
第五节 非法证据调查的特殊情形
第十三章 诉讼异议的提出与裁断
节 我国诉讼异议制度的发展脉络与制度特点
第二节 诉讼异议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诉讼异议的庭审实践——基于典型案例庭审观察
第四节 我国刑事审判中的异议制度为何难受重视
第五节 域外异议制度之镜鉴
第六节 完善我国诉讼异议制度的构想
第七节 实务中需要把握的四个制度性问题
第八节 操作中应当注意的四个实践性问题
第十四章 认罪认罚案件证据调查
节 认罪认罚案件庭审证据调查的要求
第二节 认罪认罚案件自愿性审查的内容
第三节 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与证据规则
第四节 认罪认罚案件庭审证据调查程序
第十五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证据调查
节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庭审调查
第二节 合适成年人不在场所获口供与庭审之效力
第三节 未成年人年龄证据的调查方法
第十六章 环境污染刑事案件证据调查
节 行、刑证据转化的审查问题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证据属性及其调查
第三节 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的调查
第四节 完善“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制度
第十七章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证据调查
节 抽样取证规则的运用及其证据调查
第二节 知识产权鉴定意见的调查问题
第十八章 被告人缺席审判的法庭调查
节 的缺席审判制度之完善
第二节 不的缺席审判制度之完善
第三节 程序“补偿”和权利“救济”——缺席审判中的法庭调查问题
第十九章 刑事二审案件证据调查
节 二审庭审证据调查的模式
第二节 二审庭前会议与证据调查准备
第三节 二审庭审证据调查的方式
第四节 一审庭审笔录在二审中如何调查
第五节 二审中的“新证据”
第六节 二审中人证出庭必要性审查
第七节 二审中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第二十章 刑事再审案件的审理方式与证据调查
节 刑事再审案件法庭审判的基本制度框架
第二节 再审案件审理的条件和特点
第三节 再审案件事实审的矛盾和基本方式
第四节 再审案件的“庭审实质化”问题
第五节 再审审理适用“三项规程”问题
第六节 再审案件事实审的制度完善

前言

前言

本书是同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本书的设置及研究的目的是落实党的十八届四通过的《关于全面依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任务,“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从而实现“庭审实质化”,尤其是证据调查的实质化和有效性。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制定并于2018年实施括《法庭调查规程》在内的“三项规程”,这是完善庭审证据调查规则的重要举措。但如何根据审判案件的不同情况,理解、适用和落实“三项规程”的相关规定,则尚需探讨;而且有争议案件的庭审证据调查是高度技术性的操作。“三项规程”尚未回答一些具体的庭审证据调查规范和操作方法问题,已有的部分规范尚一步完善;一些专业性、特殊性很强的审判,如在有关环境污染、知识产权、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中,证据调查规则如何建立与适用,亦需专门研究。加之2018年我国《刑事诉讼法》又一次修改,设立了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以及缺席审判等新的诉讼程序,尤其是认罪认罚从宽程序对我国刑事诉讼结构和运行机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案件的庭审证据调查是新的研究课题。因此,本课题所作的研究正是针对目前刑事审判实践与庭审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和新问行深入探讨。本课题研究,分为由教授们指导、法院法官和实务研究者承担的实证研究,以及由多位教授在年轻学者协助行的综合研究两个部分。前者主要以成都市中级及其下属基层作为确定的庭审实质化改革试点法院程中产生的一千多个实际案行分析研究,从而形成刑事庭审证据调查规则实证研究书稿出版,作为项目中期成果;后者则是教授们在实证研究的基础行法理分析与规范研究,形成本专著,作为课题结项成果。课题组在研究中注意将法律解释与法理分析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注意在当前实践操作中的现实需要和现实可能性,注意把握国家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脉动。尤其注意适应“以审判为中心”及“庭审实质化”改革对庭审证据调查规则完善的要求。既关照过去,又前瞻未来,注重现实的司法适用和制度完善,从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我国刑事庭审证据调查规则的构建、完善和适用问题。本体上以争议案件的庭审证据调查为研究对象,共设二十章,分别研究了刑事证据调查规则的二十个专题。这些专题从逻辑构造上可以划分为若干部分:部分,关于调查准备和庭审证据调查安排(证据调查的逻辑)。分析了庭审实质化对证据调查准备充分性的要求、作为庭审准备主要作台的庭前会议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证据展示、证据整理以及争点归纳的方式与方法。而就庭审证据调查安排,以调查的有效性与有序性为目的,回答了“为何安排”“谁来安排”“何时安排”“如何安排”等问题。关注庭审证据调查如何安排问题,对举证主体顺序、证据出示顺序、证据出示方式和要求行了分析。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简化出示与出示的区分条件和法,并提出了证据调查逻辑多样化的意见。第二部分,是如何对各类证行庭审调查。这是庭审证据调查的主体,涉及本书的九个专题。这些不同类别的证据调查又可依大类划分为四种类型。,对普通人证,即被告人、被害人和证人的调查。这是庭审证据调查的难点,也是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本书首先梳理了制度框架,分析了相关实证资料,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适当、灵活地处理被告人调查时机,提出尊重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并完善口供认证规则等观点。建议和论证解决被害人调查中作证人与当事人身份冲突的实践难题。对单位犯罪的诉讼代表人,则应注意不混淆其身份与作证性质。一般证人调查,可适度借鉴对抗制诉讼中的交叉询问和诱导询问禁止规则,但应当适应中国庭审要求,更为灵活,使调查规则趋于原则化。本书专题研究《法庭调查规程》实施后的对质询问问题,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细化和完善对质询问的操作规则。主张适当把握对质询问的启动条件和适用方法,支持控辩双方对质询问,改善对质模式。保障被告人“对质权”,同时避免被告人参与对质的负面效应。防止被害人的当事人身份影响对质的客观性,同时防止对质造成对被害人的“二次伤害”。第二,对物证、书证、笔录类证据的调查。研究以鉴真为,分析了这些证据在调查方式设置与施行以及举证、质证和认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法庭证据调查的若干建议。鉴于这些类别证据的庭审调查效果,通常是由庭前取证情况所决定的,因此必须完善相关的证据搜集、保管、使用和认证制度,本书据此针对物证、书证和不同类型的笔录证据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议。本书还专题研究了“示意证据”的法庭调查。现面示意图、方位示意图、资金走向图、人物关系图、模拟动画以及3D打印、VR新技术用于法庭演示等作为“示意证据”,在实践中经常被使用,但法律规制尚显不足。本书分析了示意证据的性质与特点,探讨了在庭审实质化背景下,法庭对示意证据展开证据调查的基本原则以及举证、质证和认证的具体规则,以有效发挥示意证据对案件证据事实的能。同时对示意证据的审查判断以及相关的证据排除规行了分析。第三,对专业性特殊人证的调查。即对鉴定意见证据以及出庭的鉴定人和非鉴定专家(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法庭调查。本书关注鉴定人和“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问题。分析了鉴定人目前的出庭状况以及出庭率较低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出庭制度的具体建议。对鉴定人出庭后的调查方式,以及出庭等问题,提出了规制意见。同时对书面鉴定意见的调查以及检验报告法庭调查的实践把行了分析,并就其制度完善提出了建议。本书专题分析了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问题。建议首先应明确身份定位,将其区分为专家辅助人和专家证人两种诉讼角色,分别适用不同的调查规则,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和制度完善建议。第四,对视听电子类证据的调查。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证据作用日益显著,其法庭证据调查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书分析了这些科技证据的特点,通过部分实际数据,分析了这些证据在各类案件审判中应用的情况,提出法庭调查视听电子类证据的目的和要求,并以相关规范和司法实践为据,提出了举证、质证的规则与方法以及认证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议。第三部分,研究了证据调查基本制度中的某些重要度括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庭调查,以及诉讼异议的提出和裁断制度。就非法证据调查而言,首先分析了调查程序启动规则,即“相关线索与材料”的提供规则和审查规则。继而分析法庭调查的听审规则,对法庭举证责任分配、录音录像资料的获取与播放、通知侦查人员到庭说明情况、辩方质证与发问,以及延期审理与调查核实等问题作了具体分析。而后分析了非法证据调查后的裁判规则、标准和时机。后分析了一些特殊问题,如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参照适用,非法物证、书证的排除,以及监察证据的法庭调查问题等。分析过程中均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度完善建议。刑事庭审证据调查中的诉讼异议制度,在控辩型庭审中必须设置,但我国研究相对不足,制度不够完善,实践中问题频发。本书探讨了典型个案中的异议提出与处理,深入研究了异议制度的缘由、根据、意义、实践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在现有规则基础上,借鉴国外异议制度,完善适合中国刑事庭审证据调查需要的异议提出和裁断的具体建议。第四部分,对特殊类型刑事案件的证据调行了专题研究。为适应法律修改以及专业化审判的要求,本书专题研究了认罪认罚从宽案件,未成年人、环境污染、知识产权等特殊类型刑事案件,以及缺席审判案件的庭审证据调查问题。着眼于这些案件庭审调查的特殊性,观察司法运作,分析了实际问题,提出了采取适应此类审判需要的特殊性调查规则与方法。如就认罪认罚案件审判中的自愿性审查的内容和方法,以及使用速裁、简易和普通程序审理此类案件的证据调查特点与特殊方法,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社会调查报告、无合适成年人在场时的作证,以及年龄证据的调查等,对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中的行刑证据转化、环境监测证据以及环境污染鉴定的调查和使用,对知识产权案件中抽样取证规则的应用等,提出了操作意见和改革建议。对刑事缺席审判这一新的审判制度,尝试探讨了两种类型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程序完善,以及法庭调查中的程序补偿和程序救济问题。第五部分,研究了刑事二审程序和刑事再审程序中的证据调查。探讨如何制定和实施更能体现审级特点,适应“庭审实质化”要求,内容更丰富的庭审证据调查规则和方法。就二审证据调查而言,对二审证据调查模式、证据调查准备、一审庭审笔录在二审中如何调查、“新证据”调查、人证出庭必要性及二审非法证据排除等问行了深入探讨。就再审证据调查,则首先分析了基本制度框架和再审的条件与特点,分析了再审事实审理中的两个突出矛盾,即“仅对争议证据举证质证,还是组织证据群展开举证质证”,“证据调查以诉讼案卷为基础,还是以裁判文书为基础”,并提出了应对方法。而后针对再审案件庭审实质化的实现方式、再审程序适用“三项规程”,以及再审证据调查的程序制度完善问行了探讨,提出了操作改善与制度完善的建议。本书可以说是国内部全面、系统地专门研究刑事庭审证据调查的专著。全书贯穿“庭审实质化”的红线,力图解决实现庭审实质化和有效性的具体路径和方法问题。具体而言,本书立足审判实践,分析现实问题,实对策,对法官、官、律师执行规程,改善司法操作发挥启示和指导的作用。本书针对现有规范的细化和完善问题提出了意见,针对庭审实践中需要规范却规制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法律变革导致刑事庭审证据调查产生的新问题提出了程序制度完善的意见,应当可以为有关机关在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则时提供参考,也可以促使司法人员注意发挥司法智慧解决相关的实践问题。不能否认,在“以审判为中心”主题下的“庭审实质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决非仅靠细化和完善庭审证据调查规则就能够完成。如果从外部关系上不能克服“司法一体化”弊端而实现“审判中心”,从诉讼机制上不能解决“案卷笔录中心主义”而实现“庭审中心”,各种在操作规范和操作技术上的努力,其效益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也许,这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正是对研究此一主题的意义和价值的客观限制。另一方面也应承认,本书各章系不同教授、学者分别撰写,各部分内容的研究方有一定区别,因此仍然存在学术价值衡的状况。而且部分研究尚需深入,如证据调查中的诉讼异议及其处置问题,实践中问题不少,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制度规范都不充分。本书对此问题做了一定的研究括比较研究,但也还未能针对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提出更为细致可行的操作和制度完善方案。又如认罪认罚从宽问题,这是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产生的新的重要的制度问题,原研究计划中并含,是在研究过程中新增的内容,但此项制度的实施涉及的问题较多,而且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刑事审判模式。对不同类型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证据调查,仍然需一步展开研究。

龙宗智

202pan>3



作者简介

龙宗智,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所长。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学研究会、廉政法制研究会等学会副会长,特邀专家咨询员。个人成果曾获社科成果、法学科研成果、省级社科成果,“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项。

韩旭,法学博士、博士后,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司法制度改革研究基地主任,享受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首届十大中青年法学专家、四川省十大法治人物、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担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社会职务。出版《官客观义务论》《被追诉人取证权研究》《司法改革与中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等学术著作1pan>部,在《法学研究》等刊物100篇。

张斌19695月出生,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首届十大中青年法学专家(2013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014年),曾挂职成都市长助理(201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2010年),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入选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主要专业方向为证据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


上一个法律

下一个刑法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