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学员关注的法治问题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中央党校学员关注的法治问题

政治/军事 中国共产党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中央党校学员关注的法治问题截图

#电子书简介

如何认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就没有领导核心;离开了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就失去目标和法理依据;离开了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就不能有序进行。三者的有机统一,正确地解决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本质要求、基本方略三者的关系问题。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当代中国,发展民主政治和推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的领导,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得到的共同认识,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建立了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来实现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失去了灵魂,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就可能丧失。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从制度和法律上维护和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保证党在国家政权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情况复杂的国度里进行政治文明建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全国各族人民普遍拥护和一致认可的领导核心,政治文明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就是要保证社会主义的国家权力始终依照人民的意志来行使,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立足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工作从根本上说都要致力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人民当家作主作基础,党就会变质。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没有人民当家作主,法律就会变成少数人的专制工具。因此,法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依法治理国家。
第三,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包括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因此,依法治国既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形式,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人民当家作主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必须体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人民民主结合起来的最佳形式。在社会主义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从制度上加以确认和规范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国家权力如何运作。
第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落脚点在于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最广泛的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组织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是共产党执政的制度载体,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性质的要求,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制度创新。
……
一、当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理论
1.如何理解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2.如何理解法治与政治、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3.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4.如何认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5.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的“三个至上”之间的关系?
6.如何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7.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主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
8.如何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9.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三者之间的关系?
10.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二、立法与法律实施
1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法治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当前的主要任务?
12.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13.如何提升立法质量,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4.如何认识立法民主化与科学化之间的关系?
15.如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16.如何认识和克服行政立法中的部门本位主义?
17.如何防范行政执法风险?
18.如何理解司法公正的评价标准?
19.当前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因素都有哪些?
20.如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

三、法治与社会管理
21.如何理解法治实践过程中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2.如何理解民主法治建设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
23.如何认识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问题?
24.如何改革与定位当前信访工作机制?
25.如何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
26.如何在法治条件下完善惩防腐败的制度建设?
27.如何在法治条件下有效发挥舆论和媒体的监督作用?
28.如何提高各级政府依法科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法治与改善党的执政方式
29.如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执政经验看依法治国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30.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与改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之间的关系?
31.如何理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三者的关系?
32.如何在依法执政原理之下认识和处理党与人大的关系?
33.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之间的关系?
34.如何理解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和避免现实中以党纪代替国法的现象?
35.法治思维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后记
《中央党校学员关注的法治问题》遴选的这些问题折射出中国法治建设的诸多独特性因素,记载了10余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工作重点与中心任务的转移,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法治进程的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缩影。
http://img10.360buyimg.com/bookDetail/jfs/t226/273/1842279879/219355/2b20194f/53fef33bN810060da.jpg

上一个政治/军事

下一个中国共产党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