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现代化路径中的文化向度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当代中国现代化路径中的文化向度

政治/军事 中国政治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当代中国现代化路径中的文化向度截图 当代中国现代化路径中的文化向度截图 当代中国现代化路径中的文化向度截图

#电子书简介

张悦,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文化和制度理论。作为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执教十六载,曾到基层中学支教,也做过国内高级访问学者,主持过多项***和省级科研、教改项目,在《国外理论动态》《理论导刊》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荣获多项省、校级教学比赛奖和多项厅级教研成果奖。
第一章 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向度
第一节 中西文化向度之异同
一 什么是政治文化
二 西方政治文化的研究图景
三 中国政治文化的研究经验
第二节 马克思理论中的文化向度
一 政治文化所属的哲学范畴
二 影响政治文化选择的因素
第三节 解读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路径
一 西方政治文化研究路径的囹圄
二 对“政治文化向度”研究路径的设想
三 解读的结构和逻辑

第二章 社会建设初步探索中的文化向度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起步
一 现代工业化建设的需求
二 国际环境的影响
三 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实践
第二节 人民民主的国家意识
一 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二 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观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的社会意识
一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意识
二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的社会意识

第三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文化向度
第一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发展形态
一 经济建设的改革
二 社会发展的转型
三 文化生活的变化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意识
一 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观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意识
一 改革开放时期社会阶层的变化情况
二 改革开放时期民众意识的变化
……

第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文化向度
第五章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人民民主向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当代中国现代化路径中的文化向度》围绕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变动这一主线展开,不仅历时性分析了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同阶段的价值观念整体性变化,而且共时性分析了同一阶段价值观念变化的结构性特征和表现。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从社会发展的整体维度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价值观念转型的文化向度和思维路径。
《当代中国现代化路径中的文化向度》对这一长时段中国社会发展文化转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逻辑、价值支撑和社会形态。
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28397/2/13439/469251/5f705c04E9ada32c0/de2898fcb59992e0.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28030/27/13743/635094/5f705c04E0e850c6b/4f93b1db66a9f869.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19000/4/19534/549928/5f705c05E9316c6cc/5db9bf4f6207ad4a.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46379/32/9572/506095/5f705c05E9b4e9ddd/0efe2365f6bebc54.jpg
“文化中轴主义”或是“制度中轴主义”作为中西方视域中对国家建构理念和路径的不同理解,其实蕴含的是不同物质生存形态下衍生的政治哲学差异。民主不是天演之物,集权也非人力可臆为。自近代,中华民族开始融人全球现代化的潮流,工业、产权、自由劳动、民主、技术、消费等带有扩张性和竞争性的概念蜂拥而至,国人还未反应明白何谓“科学”,就必须作出“中西学何为体”的迅速抉择。从维新变革到资产阶级共和,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从国共合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奋斗让中华民族在平衡生存与发展、自由与平等的难题中作了最为必要的选择。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实现了经济的高度发达之后,开始探索政治、文化的发展。刚实现民族独立的新中国,不仅要在经济上追赶西方发展水平,还必须在文化上解决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革命与自由的种种困境。因此,东方制度中的关于意识形态或者西方意识中的关于民主的讨论,可能都得放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才有理解的可能。
本书是以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变动为主线展开的,具体涉及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格局形成以后的一段时期,这其中涉及中国社会发展两个“一百年”的关键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理论的发展时期,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思考这段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转向,有助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逻辑、价值支撑和社会形态。
本书的尝试是从共时性分析国家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开始的。首先,以中西方政治文化为背景分析了价值观念变化的理论基础。从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研究路径出发,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研究的差异,并提出解读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化路径。其次,基于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现实条件,分析所形成的相应的国家观念、社会价值以及社会心态。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仅历时性分析不同阶段的价值观念整体性变化,而且共时性分析同一阶段价值观念变化的结构性特征和表现。最后,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从社会发展的整体维度分析现代性文化向度中价值观念转型的有效社会基础和思维路径。
在当代中国发展现代化道路及塑造价值观念的过程中,梳理出两条最为关键的线索:一是社会生产形态的变化对观念意识的影响;二是经济基础和制度建构所形成的社会形态与价值观念互构的关系。正如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言的“两个决不会”,本书期望以政治文化作为载体,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念发展的历史逻辑,并为更为科学地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和现实的路径。当然,从研究过程可以看出,涉及一个微观宏观连接、跨领域交叉的问题。从国家观念到民众意识,从社会制度到文化观念,从决策主体到社会民众的不同维度,都为研究得到科学可信的结论预设了重重障碍。
无论如何,尝试总能有所启示。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转向的解读,是一个需要勇气、魄力和智慧的工作。原生性和后发性本就是难以两全的属性。只是在众多理解中国道路的见解中,理解、阐述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实属不易。还未完结,继续努力。

上一个政治/军事

下一个中国政治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