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中国社会救助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互联网+ ”中国社会救助

政治/军事 中国政治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互联网+ ”中国社会救助截图 “互联网+ ”中国社会救助截图

#电子书简介

第一章 “互联网+”社会救助前沿趋势
第一节 “互联网+”社会救助的战略地位和时代意义
一 “互联网+”社会救助是政府塑造新媒体时代形象的需要
二 “互联网+”社会救助是打造开放型法治政府的需要
三 “互联网+”社会救助是引导社会舆论的新渠道
四 “互联网+”社会救助是民政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 “互联网+”社会救助创新了政务服务方式
六 “互联网+”社会救助可发挥大数据资源作用
第二节 “互联网+”社会救助理论、政策研究与实践发展
一 “互联网+”社会救助基础理论研究
二 “互联网+”社会救助政策法规建设
三 “互联网+”社会救助工作实践探索

第二章 “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一 “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二 “互联网+”自然灾害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第二节 “互联网+”社会救助分省份融合服务现状
一 北京市“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二 天津市“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三 河北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四 山西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五 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六 辽宁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七 吉林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八 黑龙江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九 上海市“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十 江苏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十一 浙江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十二 安徽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十三 福建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十四 江西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十五 山东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十六 河南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十七 湖北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十八 湖南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十九 广东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二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二十一 海南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二十二 重庆市“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二十三 四川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二十四 贵州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二十五 云南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二十六 陕西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二十七 甘肃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二十八 青海省“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二十九 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社会救助融合服务现状
三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互联网+”社会救助
……
第三章 “互联网+”社会救助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互联网+”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建设基础
第五章 “互联网+”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完善方向
第六章 “互联网+”社会救助典型范例
参考文献
互联网和社会救助融合发展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互联网+ ”中国社会救助》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规定的“8+1”框架开展研究,但是并非全面论述互联网与每项社会救助制度融合发展,也不是综合分析所有参与社会救助的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并非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而是偏重于民政部门实践工作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重点探析民政部门、减灾部门和社会救助经办机构互联网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两微一端”、“互联网+”社会参与、“物联网+”自然灾害救助等内容。一方面,深入研究上述尚未被学术界系统探索的问题,考察归纳互联网和社会救助事业融合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面临的困境和未来趋势,为互联网和社会救助实践融合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希望抛砖引玉,也为更多学术团队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一些积累。
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45341/21/9298/483638/5f705c07E3bbc7035/7335fde1ec5f5f6e.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19756/24/17550/578682/5f705c07E7445f65f/85799e1a7c85ac38.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46304/10/9527/556789/5f705c07E5c8d0530/1e29a4596e36c6d1.jpg;http://img30.360buyimg.com/vc/jfs/t1/150136/35/9392/559950/5f705c07E5e6babd9/faf3d6744d60e36a.jpg
“互联网+”社会救助的内涵
自从我国提出“互联网+”战略以来,民政理论政策研究学者和民政部门社会救助业务经办机构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各种社会救助业务的融合发展。“互联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互联网+”自然灾害救助等“互联网+”社会救助的分支领域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但是,不少已有研究对“互联网+”社会救助的含义、框架、范畴、趋势等认识和理解有些滞后,甚至存在错误的看法。有观点认为,互联网只是新媒体时代的一种新型网络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和技术工具,所谓的“互联网+”社会救助无非就是把这种平台和工具引入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中,并不会改变社会救助工作的实质,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也有观点认为,“互联网+”社会救助是政府的噱头,对“互联网+”社会救助线下业务改革和发展方向提出批评,甚至民政系统内部有些工作人员也对“互联网+”社会救助战略存在模糊认识,对“互联网+”社会救助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缺乏信心。概言之,这些观点和判断都没有准确地认识和深刻地理解“互联网+”社会救助的内涵。
“互联网+”社会救助的理论与政策含义、研究框架与范围至少有但不限于以下九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社会救助不仅仅是新媒体时代的一种新型平台、基础设施、工具、渠道,它已经成为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和从事社会救助事业的民间公益慈善机构的一种常态化工作方式,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救助行政管理制度、公共服务体系和业务模式。社会救助物品的智能化、善款的在线筹集与支付、移动智能终端型制的变化都已经使互联网技术工具色彩逐渐淡化。社会救助业务工作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例如,互联网与医疗机构融合诞生了远程医疗救助,互联网与善款募捐融合产生了众筹模式,互联网与灾害救援融合诞生了无人机灾害救援,移动通信网络与卫星定位系统融合诞生了灾害救助LBS位置服务,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灾害救助融合诞生了寻人救助服务。
第二,“互联网+”社会救助业务平台不只是民政部门和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网站。它也不只限于PC机,还包括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的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和技术支撑的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微博;移动互联技术支撑的智能移动终端。2015年,民政部推出的自然灾害社会救助APP系统就是智能手机和客户端软件融合的产物。
第三,“互联网+”社会救助不只是将线下社会救助业务放在互联网上而产生的工作形态。它既有互联网深化发展需要社会救助业务融合牵引的必然趋势,又有社会救助业务发展需要互联网支撑的现实必然。两者相互需求,相互深度融合,不再是简单地嫁接,更不是民政部门和社会救助经办机构需要的时候使用互联网,不需要的时候可以抛弃互联网。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组织的运行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及它支撑的物联网。民政部门和社会救助经办机构不能、不应该也不敢抛弃互联网与社会救助业务的融合。当前,发端于微信朋友圈的谣言给民政部门施加的压力非常大,如果离开了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政务客户端、官方网站,民政部门辟谣难度会增大。
第四,“互联网+”社会救助不只是各级民政部门和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的业务,它还是需要减灾部门、地震部门、气象部门、海洋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公安部门、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大数据管理部门、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及军队等各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事业。当前,这些部门也在积极推进互联网与本行业融合发展,民政部门、社会救助经办机构与这些部门的联系无法离开互联网。

上一个政治/军事

下一个中国政治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