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约瑟夫·奈著 道德在美国总统制定外交政策时扮演的角色重要吗?国际政治关系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约瑟夫·奈著 道德在美国总统制定外交政策时扮演的角色重要吗?国际政治关系

政治/军事 外交、国际关系

  • ISBN:9787515523347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版次:1
  • 用纸:纯质纸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4-01
  • 作者: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约瑟夫·奈著 道德在美国总统制定外交政策时扮演的角色重要吗?国际政治关系截图 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约瑟夫·奈著 道德在美国总统制定外交政策时扮演的角色重要吗?国际政治关系截图 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约瑟夫·奈著 道德在美国总统制定外交政策时扮演的角色重要吗?国际政治关系截图 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约瑟夫·奈著 道德在美国总统制定外交政策时扮演的角色重要吗?国际政治关系截图 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约瑟夫·奈著 道德在美国总统制定外交政策时扮演的角色重要吗?国际政治关系截图 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约瑟夫·奈著 道德在美国总统制定外交政策时扮演的角色重要吗?国际政治关系截图

#电子书简介

产品特色


编辑

道德在美国总统制定外交政策时扮演的角色重要吗?

美国的战略如何一步步陷入的道德深谷?

美国外交界重量级学者、“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教授重磅力作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关系研究的专著,有助于读者理解美国的战略如何一步步陷入的道德深谷。

作者在本书中回顾了自一战前后从伍德罗•威尔逊至今美国总统外交政策的演变轨迹,重点聚焦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的14位美国总统,以道德推理的三个维度(意图、手段和后果)作为方法论,研究道德在美国历任总统制定外交政策时发挥的作用,并为评判美国未来的总统提供了参考标准。


作者简介

[美]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美国政治学家、亚太事务专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名誉院长、教授。“软实力”“巧实力”和“领导力”概念的者,被誉为“软实力之父”。曾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等职。著有《美国霸权的困惑》《美国世纪结束了吗》《软实力》《巧实力》《论权力》《理解冲突与合作:理论与历史》等作品。

安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专聘研究员,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编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有近二十年外交工作经历。主要研究领域为中美关系、中国周边外交。


精彩书评

在当今时代,理解道德在外交政策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在西方国家尤其如此,因为持续参与事务,需要民众的支持。约瑟夫•奈是美国外交界重量级学者之一,他在本书中,就如何才能校准“道德”这个指南针,为我们指点迷津。

——杜兰大学教授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

这位研究美国外交政策思想的老前辈,给美国国内的民粹主义政治敲响了警钟,因为民粹主义不仅窄化了我们的道德视野,也与美国宣扬的宗旨背道而驰。

——耶鲁大学教授 文安立(O.A. Westad)

约瑟夫•奈以其特有的洞察力和精准度,抛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道德应该如何形塑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他全面回顾了美国历任总统接受或拒绝道德规约的行为方式,并为评判美国未来的总统提供了参考标准。随着以美国为首的众多国家明目张胆地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本书更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哈佛大学教授 戴维•葛根(David Gergen)

本书深刻明晰,独树一帜,可读性强,全面呈现了道德在美国历任总统制定外交政策时所发挥的作用。正如约瑟夫•奈在书中所言,领导人与民众作出的假设、决定和判断,反映出他们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约瑟夫•奈教授为我们更深入理解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牛津大学教授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Margaret MacMillan)


目录

目 录


中文版序

前言

章 美国的道德主义

一、美国例外主义

二、威尔逊自由主义

三、1945年以后的自由主义秩序

第二章 什么是道德外交政策

一、我们如何做出道德评判

二、三个维度的道德推理

三、双重标准和“肮脏的手”

四、制度的道德作用:互惠与公平

五、谎言、和误导手段

六、世界心理地图和道德外交政策

七、情境中的佳道德选择:计分卡

第三章 自由主义秩序创立者

一、富兰克林•罗斯福

二、哈里•杜鲁门

三、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第四章 越南战争时期

一、约翰•肯尼迪

二、林登•约翰逊

三、理查德•尼克松

第五章 后越战时代的收缩

一、杰拉德•福特

二、詹姆斯•厄尔•卡特

第六章 冷战的终结

一、罗纳德•里根

二、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第七章 单极时刻

一、威廉•杰斐逊•克林顿

二、乔治•沃克•布什

第八章 21世纪的权力转移

一、贝拉克•奥巴马

二、唐纳德•特朗普

第九章 外交政策与未来选择

一、评估1945 年以来的道德外交政策

二、情境智力与道德抉择

三、美国道德传统的兴衰

四、未来道德外交政策面临的挑战

五、中国的崛起

六、技术、跨国行为体与“熵”

七、权力转化与来自内部的威胁

八、结 语

致 谢

附 录 美国历任总统简表(1789年至今)

译后记 外交道德关乎大国兴衰


前言/序言



基于道德准则的外交政策不仅会使美国人民更安全,也可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我将在本书里阐述,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意图”、“手段”和“后果”这三个维度的行为和制度,以及是否有所作为,对外交政策的道德属性做出判断。外交政策的属性——带着诸多意外和不测事件——意味着,我们的判断经常会以“混杂”做结。我给自1945年以来的14位美国总统每人制作了一张“道德计分卡”,但正如我在本书中解释的,相比仔细运用推理对道德进行评估这一方法过程,我个人的判断不那么重要。

任何一国的外交政策都面临一个恒久存在的问题,即背景的复杂性使得出现非预期后果的可能性增加。有时候,审慎被认为仅是为了一己私利,但在外交政策当中却成了一种美德,因为粗疏的评估和鲁莽的冒险往往导致有违道德的后果,或者借用一个法律名词来说,犯下“责任过失”(culpable negligence)。此外,审慎也要求具备管理情绪的能力。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制度的作用,以及美国总统如何从广义层面界定美国国家利益。评价美国总统的外交政策不仅要看他的具体行为,也要看他的行为范式如何塑造世界政治的环境。正如亨利•基辛格所说:“不考虑道德因素的权力算计会将每一次分歧变成实力较量……不考虑均衡的道德惩戒也容易导致诉诸武力解决问题,或推出易受挑战的虚弱政策。这两种极端倾向都容易危及秩序本身的凝聚力。”

我试图在本书中说明,审慎是良性外交政策的必要美德,但不构成充分条件。当美国历任总统需要具备更广阔的制度视野时,他们可以做到审慎。未来,面对如网络威胁、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大流行病等新技术或环境方面的挑战,拥有正确理解与应对这些问题的视野和战略至关重要。我在第九章中阐明,在信息和化的冲击下,世界政治正在发生改变。美国和中国都是大国,但两国都无法独善其身。2020年的这场大流行病 只是新的例证。气候变化则是一个更为长期的威胁。

不管贸易纷争和大流行病导致的衰退可能使得经济化发生怎样的挫折和倒退,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的化将持续增长。大流行病和气候变化危及我们每个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自解决诸多问题。成功的国家安全战略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美国和中国是世界大的两个经济体,我们的体量决定了两国必须引领合作。一个关于公共产品(比如清洁的空气,所有人都能共享,没有人可以被排斥在外)的经典问题是,如果大的消费者不能发挥领导作用,其他国家就会搭便车,也就没人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关税和边界墙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成功有赖于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

在大流行病和气候变化之类的跨国问题上,权力是“正和博弈”(positive-sum game)的,仅考虑把权力凌驾于他国之上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考虑通过与他国共用权力,寻求达到共同目标的能力。在许多跨国问题上,赋予他国权力有助于实现我们自己的目标。如果中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或者改善其公共卫生,美国也可以从中受益,反之则会受害。在这个世界,制度的网络以及联通性乃是重要的国家权力之源。在这个日趋复杂的世界上,具联通性的国家也是有力量的。

如果说确保安全和繁荣的关键在于意识到,“共用权力”和“权力凌驾”同等重要,美国目前的战略则不能称之为“胜任”的。正如我在本书中讨论的,每个国家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上,但重要的道德问题是,这些利益在广义和狭义视角是如何界定的。近发生在美国国内的一系列事件反映出,这个国家日益倾向于从短期、“零和”(zero-sum)、交易的角度对自己的利益做出解读,却没有对长期的、开明的自我利益给予足够关注,而后者曾经对由富兰克林•罗斯福、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在1945年以后构建的多边秩序发挥指引作用。

自1972年尼克松与毛泽东会晤以来,美国和中国就克服意识形态分歧并开展了合作。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权力在地区范围内横向转移。但是,从传统的国家间竞争角度看,中国把美国从西太平洋赶出去的前景微乎其微,更不用说主导世界了。中美之间的合作仍然是必要的,而且这种必要性正因新型跨国问题的重要性而得到加强。

未来,我们将面临的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是,美中两国能否达成一种态度,允许两国在大国竞争的传统领域开展竞争的同时,合作创造公共产品。夸大的恐惧感和对坏情况的分析,可能会使这样的一种平衡政策变得不可能。对“新冷战”(new cold war)的讨论产生了误导作用,可能成为一种自我应验。美中关系是合作性竞争对手,而讲道德的战略要求对这一定义中“合作”和“竞争”的两面给予同等的关注。然而,这种前景需要双方都有良好的情境智力和精细管理,且不能出现重大误判。当前,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均在增长之际,这是对美中两国领导人执政技巧的严峻考验。

美苏冷战期间,一些人开玩笑说,只有当火星生物带来地外威胁之时,美国和苏联才能克服彼此之间的分歧。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对我们构成了相当于火星人入侵的威胁,病毒在杀死一个人时不会管他到底来自哪个国家。然而,迄今为止,我们人类的反应是否认、保护主义和责任转嫁,而不是致力于加强合作。我们只能祈愿,在世界再次遭遇此类威胁之前,人们对合作的态度可以发生转变。


约瑟夫•奈

2020年9月13日


^_^:afadc6958bfb708e41ecebd08497f242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