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道理学理哲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丛书)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理想信念(道理学理哲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丛书)截图 理想信念(道理学理哲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丛书)截图 理想信念(道理学理哲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丛书)截图 理想信念(道理学理哲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丛书)截图

#电子书简介

宋惠民,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副校(院)长,中共山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曾任中共山西省委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党务实践和思想政治工作,对领导科学和党建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红旗文稿》《学习时报》等党报党刊发表理论文章多篇。

从书主编:

董振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执行副会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再强调,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实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列宁反对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抽掉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会破坏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辩证法即关于包罗万象和充满矛盾的历史发展的学说,就会破坏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一定实际任务,即可能随着每一次新的历史转变而改变的一定实际任务之间的联系。任何僵化与停滞,都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背道而驰。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对已经改变的实践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又用创新理论指导发展了的实践的历史。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切忌把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个别结论僵死化、凝固化,而应当根据不同历史条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一切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有品格。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历史。

真理是活的、具体的、历史的,从来不存在僵化的、教条的真理。“守正”,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就内在地蕴含着与时俱进的“创新”。“创新”不是本本主义的“照着讲”,更不是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另起炉灶“另外讲”,而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接着讲”,这本身就是“守正”。因此,“守正”和“创新”本来就是一个问题,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守正”,就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精髓,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脉”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这三个“不动摇”,归根结底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不动摇。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而富有时代精神。所谓老祖宗不能丢,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所谓讲新话,就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要在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的过程中努力创新理论,勇于讲符合实际的、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应该把二者统一起来,既反对离开、否定社会主义的种种错误思潮,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而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有时代精神。


总序 活学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


第一章 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精神和崇高价值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君子之道

三、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学说


第二章 革命理想高于天

一、 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鲜血

二、 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三、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第三章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一、 坚定理想信念是防腐拒变的根本

二、 坚定理想信念是加强党员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 坚定理想信念是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基础

四、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


第四章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

一、 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

二、 理想信念建立在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

三、 理想信念建立在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第五章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的力量

二、 马克思主义具有道义的力量

三、 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的力量

四、 马克思主义具有创新的力量


第六章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一、 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二、 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三、 没有远大理想, 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七章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三、 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第八章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

一、 火热的青春, 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青年要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第九章 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理想信念

一、 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

二、 保持清醒的底线思维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三、 始终做好迎难而上的准备, 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


第十章 坚定理想信念的检验标准

一、 革命战争年代的检验很直接

二、 “四个能否” 是和平建设时期检验理想信念的客观标准

三、 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 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


第十一章 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 / 226

一、 解决好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这个 “总开关” 问题

二、 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三、 思想上的灰尘要经常打扫

四、 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后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钙”,因此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终身课题。本书分别从“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汲取历史的营养剂”“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的检验标准”“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等方面,对“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和意义、生成逻辑、历史脉络和实践发展进行逐一梳理,提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涵。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坚持守正创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

为更好深入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探索建设新时代习近平思想的哲学基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党校哲学部、商务印书馆联合推出“道理学理哲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丛书”,由董振华担任主编,丛书包含《人民至上》《胸怀天下》《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系统观念》《实事求是》《斗争精神》《理想信念》《自我革命》《历史主动》共十二册书,以期通过全面深刻系统学习领悟二十大精神和活学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的灵魂,以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科学方法、凝聚磅礴伟力,为推进伟大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不仅是一套系统全面研读二十大报告精神的重点学习材料,一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更是一套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和精髓要义的高水平理论成果。


上一个政治/军事

下一个政治理论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