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千字文解读/国学解读丛书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三字经千字文解读/国学解读丛书

国学/古籍 国学名家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三字经千字文解读/国学解读丛书截图 三字经千字文解读/国学解读丛书截图 三字经千字文解读/国学解读丛书截图 三字经千字文解读/国学解读丛书截图

#电子书简介

宋莹,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书店(出版社)编辑,多次参与古典文化丛书的编著工作。

丛书主编简介:
高宏存,文学博士、文化产业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思潮与批评、文化产业与文化政策研究。著有多部作品,并主编图书近百卷,成功策划实施多个文化产业项目,现于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李正堂,中国作协会员,出版人。曾任《报告文学》编委,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总编助理,现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副编审,并著有作品多部。

礼仪教育
中华大地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周公握发吐哺,孔子克己复礼。我国古代有三部的礼典:《周礼》、《仪礼》和《礼记》,总称“三礼”,是关于各种礼制的百科全书。其中《周礼》偏重政治制度,《仪礼》偏重行为规范,而《礼记》则偏重对礼的各个分支作出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理论说明。由这“三礼”所涉及的各种礼制的总和,也就是礼的内涵。
古代“礼”的核心是等级。不管三等,长幼有序,有了等级,各归其位。传统古代礼仪,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详细规定。比如说穿衣:古代什么等级的人,穿什么衣服。衣服的颜色,花形样式等区分都很清楚。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礼仪是美好心灵的展现。人生活在社会里,注重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现代人,注重礼仪的自我修养,即在学习礼仪、运用礼仪中,对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和待人接物等六个方面,都能展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并在社会交往中,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地运用礼仪规范,方算知书达礼,方称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到“举止文明,处世得体”。
少年儿童思想单纯,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久而久之,就可以收到“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的效果。这样,我们民族的总体素质,就会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个问题,古人非常重视,例如朱熹就曾经反反复复地谈到这一点,他认为对于孩子,做比说更加重要,因为他们还不太懂事,对他们讲大道理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要紧的是要教他们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越具体越好。如吃饭的时候,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要等父母先举筷子,然后再吃;父母有所召唤的时候,不能拉长了声音应答;吃菜的时候,如果拿起了汤匙,就要放下筷子,不要这两样东西一起上手等等。
……

总序 让文化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
序言 蒙学新声

三字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之道,贵有专方
自我锤炼,成玉之德
增广见闻,尊长有序
知数伦常,四季四方
天文地理,国民五常
自然万物,情感触觉
世系宗亲,五伦纲常
小学与大学
书文蒙训学而渐进
先哲圣贤善言妙语
六经三传五子老庄
读史生智
通经读史
封建王朝
唐宋盛世
明清近代
通史生智
为学之道在于勤
悬梁刺股,求学须奋
天资,幼当勉学
万物有职,教子须慎

千字文
字宙与人生
天地造物
上古的文明
理想的治世
伦理纲常与自我修身
规范人生的“五常”
优雅的道德规范
德比兰松的境界
和谐的家庭氛围
做人的节操
先秦文明
美轮美奂的建筑文化
书籍的价值
轻俭的生活
锤造贤才
成就功业
士大夫的生活
锦绣大地
言端行谨
淡泊心志
世俗生活
珍视春光
从容生活
端正行止
自修成德

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涵养气质、提升情操。幼学蒙读,在历经千年之后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其意义便在于此。让孩子成为阅读的主人,在快乐中增学问、广见识,这部浸润着中国千年文化道德传统的幼儿启蒙读物将会带给你快乐和力量。
让文化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知识总量差不多十年就增加一倍,而阅读调查显示青少年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方便快捷的搜索引擎,更是帮助求知者打开了知识之门,有什么不明白的似乎Google一下就解决了。如此背景下,人们很自然地就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要读的书实在太多了,我首先要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时代发展到今天阅读那些语言难懂、内容古典的著作,还有必要吗?
其实,这里似乎存在一个认知的误区,认为时代变了古典的著作就已经完全过时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经典著作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特别是那些文化元典著作,更是深蕴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命脉,是一个民族存续的文化基因。只要民族血脉延续着,这些著作就不会过时。虽然岁月流逝了几千年,当代人的生活也和古人有着极大的不同,但对生命价值的探讨是亘古未变的,古人的智慧完全可以借用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经典里看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学问,更是古人的永恒智慧和生命精神。
冯友兰曾经这样评价经典阅读:“阅读就是发现可能存在的世界,而这是人所能享受到的最为持久的乐趣。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对于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所称谓的‘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都是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这一类的书都是应该精读的书。”
“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就好比是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直探人性本源的东西,与伟大的民族心灵实现最真切的交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命智慧,就像润物细无声的绵绵春雨浸润着人的心灵,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胸襟和眼界,修炼了意志和品格。
经典需要读,关键是怎样读。我们之所以策划出版这套《国学解读丛书》,就是要给那些渴望读书的朋友提供一个基本的阅读书目,借助于专家们的“解读”指导,开启一扇通向传统文化的大门,接续起民族文化的血脉,给自己的文化生命带来充盈丰富的体验。名之为“国学”但并不是包含了国学所有的门类,主要选择了包含中国文化元典在内的人文经典。为了起到对阅读者的“导读”作用,方便读者阅读理解,除了包含同类书籍具有的导读、注释、经典原意等栏目之外,出版策划者有针对性地增加了一些特别的栏目。比如:
当代阐释:在经典原意的基础上,从当代人的视域出发,将文化元典的阐释与当代阐释水平相契合,不做纯粹封闭式的自说自话式独语。惟有体现出“经典”的“当代性”,才是找到了重读经典的当下语境以实现其当代价值。这种阐释体现出了多元理解和当代精神,对青少年有励志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以及多元思想。
国学故事、文化常识:“国学故事”与“文化常识”两部分内容,紧紧围绕着经典相关原文内容,或穿插讲述相关具体历史故事,或提炼一定的文化常识进行解释,对读者理解经典内容很有帮助和启发。
所有这些内容都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了具体的帮助,也体现了我们这套“解读丛书”的个性生命。文化经典依然鲜活地存在于当代人的文化生存中,与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追求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找到这个文化的契合点,打破时空界限,在众多作者富有创造的导读、评析、阐释中,古为今用,以今释古,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当代价值,凸显这套丛书的意义所在。
阅读经典才能把深厚的文化沉淀在个体的心灵中,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内化在我们的生命中,从而熔炼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文化气质,实现文化生命的自觉,建设自己安身立命的心灵家园。

上一个国学/古籍

下一个国学名家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