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藏书 论语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中华经典藏书 论语

国学/古籍 经部

  • 作者: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中华经典藏书 论语截图

#电子书简介

张燕婴,译注《论语》。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在这三者中先去掉哪个?”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个,在这二者中先去掉哪个?”孔子说:“去掉粮食。没有粮食顶多是饿死,但自古以来人都难免会死去。如果老百姓对政府没有信任,国家根本无法存在。”
12.8棘子成日①:“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②。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蒋犹犬羊之鞟③。”
注释:
①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的大夫都可以被尊称为“夫子”,所以子贡这样称呼他。②驷(sì):四匹马。古时四匹马驾一辆车。③鞟(kuò):去毛的皮。这里用有花纹的毛色比喻文,用去毛的皮比喻质。译文:
棘子成说:“君子有美好的本质也就罢了,要文饰有什么用呢?”子贡说:“可惜啊,先生你竟这样来解说君子!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文饰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本质如同文饰一样重要。如果去掉有不同花色的毛,虎豹的皮就和犬羊的皮没有区别了。”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①?”
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
①盍(hé):何不。彻:周代的田赋制度,十分取一。②二:指十分取二。晚周开始实行什二之税。起始有二说:一说始于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的“初税亩”;另一说始于鲁哀公十二年“用田赋”(见11.17章注②),即在什一税之外另加军赋,遂成什二。译文:
鲁哀公问有若说:“年景不好,用度不足,怎么办?”
有若答道:“为什么不用十分取一的田赋方式呢?”
鲁哀公说:“用十分取二的田赋方式,我还感到不足,怎么能用十分取一的方式呢?”
有若答道:“老百姓富足了,您和谁会不富足呢?老百姓不富足,您和谁会富足呢?”12.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①。’”注释:①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诗经·小雅·我行其野》中的句子。在这里是何意很难解释,大概是因竹简编次颠倒而造成的文字错乱。参见16.12章。
译文:
子张问什么是崇德、什么是辨惑。孔子说:“以忠诚信实为主,跟从义的指示,这就是崇德。喜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着,厌恶一个人就希望他死去。既想要他活,又想要他死,这就是疑惑。《诗经》里说的:‘真的不是因为富足,只是因为不同。”’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①,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注释: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chǔ jiù)。公元前547 -前490年间在位。“景”是谥号。
译文: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国政的事。孔子答道:“君主要像君主的样,臣子要像臣子的样,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儿子要像儿子的样。”景公说:“好极了!的确啊,如果君主不像君主的样,臣子不像臣子的样,父亲不像父亲的样,儿子不像儿子的样,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着吗?”
……
前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腋成裘的语录。最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以前只在古文中学习过部分语录,而今成人后,觉得更应该认真学习,也推荐给已为人父母的朋友们,不失为一门必读必修的课。
——某网友

★《论语》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本书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某网友

《中华经典藏书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中华经典藏书 论语》包括正文和注解两大部分。正文选用杨伯内峻《论语译注》本,并参考其他版本校勘。《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故题解首先介绍分章情况,再逐章解说大义,如该篇内容有较为集中的主旨也给予说明。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中华经典藏书 论语》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此书成于众手。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并逐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以成书,因此称为“论”。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上一个国学/古籍

下一个经部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