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9787520711470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金刚经说什么9787520711470

国学/古籍 国学名家

  • ISBN:9787520711470
  • 作者:南怀瑾
  • 印次:1
  • 开本:16开
  • 版次: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416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01
  • 中图法分类号:B942.1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金刚经说什么9787520711470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 商品名:金刚经说什么97875□0711470
  • ISBN:9787520711470
  • 定价:55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作者:南怀瑾

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22-01-01
  • 印刷时间:
  • 版次:1
  • 印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416
  • 字数:

编辑推荐

如果说《金刚经》□□了一切□□性,也包含了一切□□性,那么,南怀瑾先生对《金刚经》的讲解也正是放下了成见,消除了一切哲学、□□的界限。


内容简介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南怀瑾先生讲《金刚经》,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逐品讲解,每品自赋偈颂一首作总结。先生以其一贯经史合参的讲法,对经文进行了深入骨髓的剖析,即便于艰深疑难之处,听来也妙趣横生又浅显易明,□后点明经文要旨:佛所谓度众生,其实是传授智慧,而众生自性自度,只要平实地去做人,个个都是佛——本来平常,一切现成。在讲解过程中,先生又常以禅宗的方式,随说随破,每每告诫大家,佛的说法都是对机说法,偶尔成文,过后一切不留。“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不能着于法,须得经义在你心中才行。


目录

新版说明

再版说明

出版说明

□□□□的大智慧○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无坚不摧○鸠摩罗什和武则天

□□品 法会因由分

佛这样说○那个时候○舍卫国的讲堂○千二百五十人○世间与大千世界○吃饭穿衣○乞士生活威仪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善现须菩提○如来菩萨○六祖和《金刚经》○善护念○寻愁觅恨○金刚眼和发心○无□□无主宰○此心如何住○止住的持名念佛○百千三昧的定境○三步曲○如何住和无所住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一切众生○谭子《化书》○有色无色的众生○有想无想的众生○洪福清福○罗汉的涅槃○佛的涅槃○四相和我的观念○三轮体空布施○快乐痛苦皆无住○转化十二类生○说三十二品偈颂(□□品偈颂第二品偈颂第三品偈颂)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等和次等○无所住○不住色○不住声香味○内触妙乐的菩萨○雁过长空○功德和福德○东方佛西方佛○阿育王的沙子○周利槃陀伽的扫帚(第四品偈颂)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非相和空○法报化体相用○莲花生○身相的执着(第五品偈颂)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文喜和文殊○烧佛像的和尚○五百年后○善行功德智慧○净信和无所住○真非真○何处是岸(第六品偈颂)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得什么说什么○程度的差别○入世出世平等○圣贤之别(第七品偈颂)

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一切佛与《金刚经》○佛法非佛法(第八品偈颂)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见思惑○谁不瞋谁不痴慢疑○话说再来人○不来行吗○三界的天人○解结去惑○初果的罗汉○迦叶起舞毕陵慢心○二果三果作什么○罗汉的前途○世上的□□名(第九品偈颂)○小偷与越狱的人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心空及第归○庄严佛土在哪里○打火机○因师而瞎的眼(第十品偈颂)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不可数的福○受持四句偈○资粮(第十一品偈颂)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放《金刚经》的地方○《金刚经》放在何处(第十二品偈颂)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再说大智慧○黄山谷与晦堂○黄山谷与黄龙死心悟新○微尘外色尘内色尘○你我的三十二相○夹山大师○夹山见船子○大的功德(第十三品偈颂)


精彩书摘

□□□□的大智慧

今天要讲的是《金刚经》,在中国文化中,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它□伟大之处,是□□了一切□□性,但也包含了一切□□性。我们研究《金刚经》时,不能将它□限于佛教的范围,佛在《金刚经》里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就是说,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一切□□成就的□□,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金刚经》的这一个重点,彻底破除了一切□□的界限,它与佛教另一部大经——《华严经》的宗旨一样,承认一个真理、一个至道,并不认为一切□□的教化仅限于劝人为善而已。在座的诸位先生女士们,大概也各有不同□□的信仰,我们今日研究《金刚经》,先把自己观念意识里□□的界限和形式放在一旁,然后再来研究《金刚经》的要点与精神,这样才会得益。在所有的佛经,以及后世菩萨高僧大德们的著作中,《金刚经》在学术的分类上,归入般若部,所以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什么叫般若呢?大致上说,大智慧就叫做般若。因为过去翻译佛经的原则是观念不完全相同的字不翻,宁可译音再加以注解。就像现在中西文化交流,遇到翻译“气”字(气功的气,修道的气)就不能翻,因为不能译成瓦斯,也不能译成空气,或其他的气。由于外文每一个气都有一个专有的字,而中国字却不同,气字前面多加一个字意思就不同了。空气、煤气、电气,就是人发脾气,都是气字前面加字不同而有异,所以单独一个气字只好翻音,然后再加注解。当时般若不译成大智慧,也是这个原因。所谓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这不是普通的聪明,这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所谓根本的智慧,也是一个名称,拿现在观念来讲,就是□□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两方面整个投入求证到的智慧。这个智慧才是般若。所以“智慧”两个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个含义。般若这个智慧包含五种,就是所谓的五般若:□□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方便般若,第五种眷属般若。五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所悟的那个道体。在佛学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见到那个道体的空性,叫做实相般若,属于智慧的部分。我们的聪明只是意识部分,□限于现有的知识范围,以及现有的经验与感觉想象的范围。真正的道体是不可思议的,是不可以用我们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思想、讨论、研究的。大家要注意!它并没有说不能思议啊!“不可”是遮法,遮住,挡住,不准看,不可以用普通的知识、意识去推测、去思想道是什么。假如实相道体能够用思想得到的话,那还是属于妄想意识的范围。所以说不可思议,并不是说不能思议;因为这是修持求证的境界,不是思议的境界。到了后世禅宗,讲一个道字,无所在,无所不在,很难表达。如果讲一个佛字,又带了一个佛的观念。虽然有时候佛法里头,佛字就代表了这个道体,但是一般人一听到佛,脑子里马上想到大殿上那个塑得发亮发光的佛像,不免又着相了。所以,唐宋以后,禅宗干脆不用道,也不用佛,就是这个,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反正都是代名词而已。《华严经》上说,叫它道也可以,天地也可以,上帝也可以,神也可以,主也可以,佛也可以,真如也可以,涅槃也可以,说了一大堆,一百多个名词,反正这些都是代号,代表实相般若道体。世界上很多人都追求这个东西,找到了这个东西才认识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所以,实相般若是属于般若中□根本的。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01□)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出身于温州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自青年时代立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志向后,南怀瑾先生讲学六十余年不辍。他以“经史合参”的方法,讲授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典籍,讲解不受教派、门户的限制,打通各家学说,纵横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又每每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轨,让人受益□浅,深受海内外各界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上一个国学/古籍

下一个国学名家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