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话9787520711043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禅话9787520711043

国学/古籍 国学名家

  • ISBN:9787520711043
  • 作者:南怀瑾
  • 印次:1
  • 开本:16开
  • 版次: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68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01
  • 中图法分类号:B946.5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禅话9787520711043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禅话97875□0711043
  • ISBN:9787520711043
  • 定价:32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作者:南怀瑾

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22-01-01
  • 印刷时间:
  • 版次:1
  • 印次:1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68
  • 字数:

编辑推荐

南怀瑾先生讲禅代表作,读懂中国禅。


内容简介

本书讲的是从达摩东来到唐代中期,禅宗各位祖师修法得道及衣钵传承的故事。南怀瑾先生著作此书,依据的是《传灯录》《五灯会元》《指月录》等禅宗史书。这些典籍,一般人不过是当各位高僧的小传读。而南先生读书,不放过一处细节,更重要的,是以文字为依托,参悟、擒拿未曾写出的虚空留白。随时会起疑情,处处都是话头。本书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为想了解禅宗的初学者提供入门之便。

目录

话头

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大师

对我是谁人不识○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为求真理而出家的少年学僧——神光○神光的断臂

达摩禅

了不可得安心法○禅宗开始有了衣法的传承○达摩所传的禅宗一悟便了吗○达摩禅的二入与四行○五度中毒只履西归

南北朝时代之中国禅与达摩禅

北魏齐梁之间佛学与佛教发展的大势○齐梁之间中国的大乘禅○中国大乘禅的初期大师

南朝的奇人奇事——中国维摩禅大师傅大士

平实身世○照影顿悟○被诬入狱○舍己为人○名动朝野○帝廷论义○撒手还源○还珠留书记

禅宗三祖其人其事

从禅宗四祖的传记中追寻三祖的踪迹○向居士与僧璨的形影○关于向居士与神光大师的短简名书○僧璨大师的时代和历史○《信心铭》的价值

达摩禅与二、三祖的疑案

二祖慧可与三祖僧璨○二祖晚年的混俗问题○有关二祖传记的疑案

中国佛教原始的禅与禅宗四祖的风格

自南北朝至隋唐间的禅道发展与影响○汉末有关习禅的初期发展史料○东晋以后有关习禅的史料与论评○禅宗四祖道信的笃实禅风○轻生死重去就的道信大师之风格

五祖弘忍大师

破头山上的栽松老道○平凡的神奇充满了初唐以前的禅门○隋唐以后盛传的三生再世之说○道信大师与弘忍大师的授受祖位与其他

懒融

隋唐间达摩禅的分布○破头山与牛头山○赚得百鸟衔花的懒融○善恶一心都可怕○在山的悟对和出山的行为

法融一系的禅心与文佛

诗境与禅话○吹布毛的启发○老难为善○至圣独照的隽语○法融一系的禅心与文佛索引表

马祖不是妈祖

一段民间传说的插曲○马大师活用了教学法○一颗大明珠○猎到一个弓箭手○不离本行的猎手○又是一颗明珠

唐宋间与湖南有关的禅宗大德

南宗禅在唐初的茁壮

南行禅道落在江湖○奠基南宗的两大柱石○行思禅师○初唐时期的文化大势○唐初中国佛学的茁壮○一砖头打出来的宗师

附录:禅的幽默


精彩书摘

达摩禅的一系,自梁、隋而至初唐之际,经一百五十余年,都以秘密授受的方式,递相传法。到了四祖道信与五祖弘忍手里,才逐渐公开阐扬,崭露头角。上文曾经讲到三祖僧璨大师其人其事的疑案,已足为反对禅宗或持怀疑论者所借口,故《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及《佛祖历代通载》等的记述,有关五祖弘忍大师的来历与悟缘,都语焉不详,有意避开其他记载中关于五祖生前身后的传说,免滋后世学者的疑窦。

事实上,无论佛教的宗旨和佛学的原理,乃至禅宗求证之目的,它的整个体系□基本和□高的要求,都建立在解脱“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的基础上。唐、宋以后的禅宗宗徒们,大部分都直接以“了生死”为着眼点,便是针对解脱“三世因果”而发。庄子所谓“死生亦大矣”的问题,也正是古今中外所有□□、哲学、科学等探讨生命问题的重点所在。何况佛法中的禅宗,尤其重视此事,大可不必“曲学阿世”,讳莫如深略而不谈。《五灯会元》与《指月录》等禅宗史书却赫然具录此事的资料,以补《宋高僧传》和《景德传灯录》的失漏之处,颇堪提供重视真参实悟的参禅者玩索深思。

破头山上的栽松老道

当四祖道信在湖北荆州黄梅破头山建立禅宗门庭时,一位多年在山上种植松树的老道人,有一天来对四祖说:“禅示的道法,可以说给我听吗?”道信大师说:“你太老了,即使听了悟了道,也只能自了而已,哪里能够担当大事以弘扬教化呢?如果你能够转身再来,我还可以等你。”老道人听四祖这样说,便扬长自去了。

大他独自走到江边,看见一个正在洗衣服的少女,便向她作个揖说:“我能够在你这里暂时寄住吗?”那个女子说:“我有父兄在家,不能自己妄作主张。你可以到我家去求他们收留你。”老道人便说:“只要你答应了,我便敢到你家里去。”那个女子点点头,同意他去求宿。于是老道人就托着拐杖走了。

这位在江边洗衣服的女子,是当地周家的幼女。从此以后,就无缘无故地怀孕了。因此,她的父母非常厌恶她,便把她赶出门去,流落在外,她诉冤无门,有苦难言,每天为别人作纺织,佣工度日,夜里便随便睡在驿馆的廊檐下。到了时间,生了一个□孩。她认为无夫而孕,极其不祥,就把他抛在浊水港里。到了第二天,这个□婴又随流上行,面色体肤更加鲜明可爱。她非常惊奇地又抱他回来,把他抚养长大。到了幼童的时期,便跟着母亲到处去乞食为生。地方上的人,都叫他“无姓儿”。后来碰到一位有道的人说:“可惜这个孩子缺少了七种相,所以不及释迦牟尼。”

到了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六二四年)以后,道信大师从江西吉州回到蕲春,定居在破头山。有一天,大师到黄梅县去,路上碰到了他。大师看他的“骨相奇秀,异乎常童”。便问他说:“你姓什么?”他回说:“姓即有,不是常姓。”大师说:“是何姓?”他说:“是佛性。”大师说:“你没有姓吗?”他说:“性空故无。”大师心中默然,已经知道便是前约的再来人,确是一个足以传法的根器。便和侍从的人们找到他的家里,乞化出家。他“父母以宿缘故,殊无难色,遂舍为弟子”。道信大师便为他取名叫弘忍。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01□)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出身于温州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自青年时代立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志向后,南怀瑾先生讲学六十余年不辍。他以“经史合参”的方法,讲授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典籍,讲解不受教派、门户的限制,打通各家学说,纵横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又每每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轨,让人受益□浅,深受海内外各界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上一个国学/古籍

下一个国学名家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