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集 (全套八册) 谭其骧著 考古文物研究工具书 中国历史地理图原始社会夏商春秋战国至清末 PDF下载 公众号 其他格式

中国历史地图集 (全套八册) 谭其骧著 考古文物研究工具书 中国历史地理图原始社会夏商春秋战国至清末

旅游/地图 国家/区域地理地图

  • ISBN:9787503118449
  • 作者:中国地图出版社
  • 开本:16开
  • 版次:1
  •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 审图号:审图号
  • 出版时间:

手机扫码免费下载

纠错留言

#电子书截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全套八册) 谭其骧著 考古文物研究工具书 中国历史地理图原始社会夏商春秋战国至清末截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全套八册) 谭其骧著 考古文物研究工具书 中国历史地理图原始社会夏商春秋战国至清末截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全套八册) 谭其骧著 考古文物研究工具书 中国历史地理图原始社会夏商春秋战国至清末截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全套八册) 谭其骧著 考古文物研究工具书 中国历史地理图原始社会夏商春秋战国至清末截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全套八册) 谭其骧著 考古文物研究工具书 中国历史地理图原始社会夏商春秋战国至清末截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全套八册) 谭其骧著 考古文物研究工具书 中国历史地理图原始社会夏商春秋战国至清末截图

#电子书简介

基本信息
书名: 中国 地图集(精装合订8册)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3118449
主编:谭其骧
版次:1982年10月第1版
印次:1996年6月河北第3次印刷
纸张:胶版纸
语种:中文
尺寸规格:27.5x20x13.5cm
装帧:精装
净重:5.2kg
定价:482元

内容简介及编辑


《中国 地图集》(全八册),出版后在国外均受到关注和好评,其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 ,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疆域辽阔的统一政权,但由于封建正统观念和大汉族主义的影响,也由于少数民族的 大多未得到足够的记载和研究,以往的 地图集只画中原王朝或汉族政权,抹煞了少数民族的 地位和作用。《图集》以充分反映几 个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 事实为目的,确定以19世纪4 代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前的清朝版图为 上中国的基本范围,各 时期所有在此范围中的民族建立的政权,无论是汉族或其他民族,都得到了显示。一些?疆少数民族政权如突厥、吐蕃等也尽量选用它们的极盛疆域的年代。《图集》既反对只承认汉族政权、中原王朝为主的谬论,也否定了把少数民族政权、边疆地区政权都当作中原王朝附庸的观点,有利于正确了解 ,增强爱国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观点。
2.以前的 地图集大多以文献资料为定点上图的依据,而 记载极为浩繁,编者精力有限,错漏很多。在文献记载本身的情况下,地图上的差异更难避免。《图集》尽量吸收了8 代中期以前的考古学、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用于核实校正文献记载。边区图的编绘还吸收少数民族?献资料,参考国外研究成果,因而内容更加
完整。对基本靠文献确定的点线,也组织认真研究,尽可能纠正前人的。

3.我国以往的 地图,一般都以一个朝代为一幅全图,内容非常简略,地名位置也不准确。杨守敬《历代舆地图》才采用了将分解为数 幅图的方法,但因所有图幅采用同一比例尺,而 时期各地区开发程度和记载的详略极不均衡,因此中原地区往往地名过密,几乎难以辨认,而边疆地区却显得空白过多。同时这种平均分割往往将同一政区分属不同图幅,查阅不便。《图集》在总结了杨图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以各 时期大?政区(或监察区、地理区)分幅,按内容密度确定不同比例尺,解决了问题。由于采用高精度地图为底图,古今对照,科学性强,便于查阅。

4. 上疆域、政区、地名变化很大,大多在同一政权时期内屡有改易,而各正史《地理志》对时间断限一般不够重视,往往混淆一朝不同年代的建置,前后相差数 、百余年。《图集》无论总图或分幅图,都确定标准年代(个别无法确定的,尽量确定一较短的标准时期),各时期尽量显示同一年代的政权疆域和政区建置。对时间较长的朝代,使用多幅总图显示不同年代的形势。
5.《图集》编者在河流、?泊、海岸线等 上变化较大的自然要素的处理上,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改正了不少传统的说法,如云梦泽、洞庭湖、郡阳湖、黄河、长 、海河的变迁过程都在经过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结论。这对于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进行国土整治的长远规划都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 地图集(1-8)》按 时期分为8册: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 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 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 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目录


精彩内容及插图
前言
我们伟大的祖国 悠久,幅员辽阔, 资料浩如烟海。远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杰出的地理著作《禹贡》、《山海经》;以此为基础,很早就产生了一种重视 地理的学术传统。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不仅记叙了西汉时代的地理,同时又是一部用西汉地理注释前代地名的 地理著作。郦道元的《水经注》,也用了大量的篇幅存古迹,述往事。唐宋以来传世的的舆地书,祖述班、郦,几乎无一不是由当世追溯到往古。可以说,中国古代所谓舆地之学,审其内容,几乎都与 地理密切相关。 重视 地理,当然会导致 地图制作的兴起和昌盛。公元三世纪西晋裴秀用“制图六体”制成的《禹贡地域图》,公元八世纪唐中叶贾耽用古墨今朱法绘成的《海内华夷图》,都是在世界地图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 地图。此二图久已亡佚(见存西安碑林伪齐时上石的《华夷图》和《禹迹图》是贾氏图的缩本),而将近九百年前北宋元符中税安礼所绘《历代地理指掌图》,“始自帝喾”,迄于北宋,“著其因革,刊其异同”,共有图四 四幅,至今犹有翻刻本传世。税氏以后直到清末,传世的木刻本 地图集不下 余种。 清代集舆地之学大成的杨守敬,在其门人协助下,于本世纪初,编绘刊行《历代舆地图》线装本三 四册,始于春秋,止于明代,古今对照,朱墨套印,见于《左传》、《战国策》和各史《地理志》的地名,基本上都上了图,这是 地图绘制史上的里程碑,较前此诸图更为详细。杨氏之后民国年代所出版的几种用新法绘制新式装帧的 地图,内容较杨图远为简略。 任何一个时代的 地图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 地理知识和绘制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人们迫切希望出现一部用现代制图技术绘制的详细中国 地图集。然而为什么直到解放以前,始终没有出过一部这样的图集呢?
……

细节图以第八册 清时期为例:

获得奖

^_^:28fe9a6763ee58d2b5c275a8855bc8d6

^_^:7866d07b6d13dca6e9ce0e32233963e7

^_^:b86df621a04369fd74f006893e7255c7

  • 评论列表(0

留言评论